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3031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关键词:职业倦怠 护士 心理学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和亚健康状态1。职业倦怠表现:对职业前景茫然,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易产生疲劳、厌倦、焦急、烦燥,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理缺乏。目前,受医疗大环境的影响,医患矛盾突出,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极易导致职业性倦怠。护士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队伍的稳定,所以不论护士还是管理者都应重视职业性倦怠的预防。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 2009 年 3 月2009 年 12 月对在

2、院护士调查问卷 216 份,均为女性,本科 15 人,大专 123 人,中专 78 人,工作年限 3 年以下 42 人,2-5 年 96 人,6-10 年 48 人,11 年以上 90 人。1.2 采用心理咨询公司设计的职业倦怠测试问卷并根据工作匹配理论对试卷进行修改,设计了护士职业倦怠心理测试题,涉及与工作匹配的工作负荷、控制感、社交、报酬、公平、价值观等。根据所得分值进行评定,20 分以下无职业倦怠症状,20 分-40 分出现职业倦怠前期症状,40 分以上有职业倦怠症状。2 结果出现职业倦怠 19 人,出现职业倦怠前期症状 126 人,无职业倦2怠 61 人。3 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原因分

3、析:3.1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3.1.1 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疾病护理,而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现代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要求高的助人专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规范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丰富的人文知识,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一颗理解他人的心,要求护士的基础素质和专业水平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除执行医嘱、做好常规护理外,还承担着教育者、心理辅导员、社会工作者及收费解释员等多种类工作,工作内容大大增加,容易产生疲劳感。3.1.2 疾病的复杂性疾

4、病的复杂性 疾病变化多端,随时随地都有新的变化,要认真观察、详细记录、不容忽视。比如慢性病人具有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的特点,有的病人虽然经长时间的精心护理,但由于病情反复,极大地挫伤了护理人员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情感反应激烈,心理能量消耗大2。在医院护士接触病人机会最多,需频繁面对病人生死等极端痛苦场面,较多接受了强烈的紧张感及死亡的刺激,易产生悲哀、负疚、无助等挫折反应,情感反映较强烈,心理能量被过多消耗,并在思想上滞留一种“生死无常”的悲观消极情绪,伤害了“实施人道的天使”的自尊心、自豪感。此外,不同科室间护士的压力感明显不同,其中外科系统护士3的压力感较内科系统护士偏高;内科系统中,急诊

5、科护士压力感偏高,这与不同科室间的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关系3。外科 ICU 和急诊科护士接收的病人病情急且重,病情变化快,这不仅要求护士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又因护士的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夜班时间长且频繁,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加之女性生理上因素影响体力和情绪的波动,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经常处在紧张的环境中工作,致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3.1.3 工作风险高工作风险高 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工作中不得存在一点马虎,在实施护理操作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医疗差错、引起护患纠纷,导致护士在工作

6、中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总是瞻前顾后,身心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担心差错事故是护士 的工作压力源之一,如果护士 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如在注射或发药中出错,会威胁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护理工作中存在职业安全问题,如生物性危害(被 细菌、病毒等感染) 、化学性危害(甲醛、环氧乙烷、消毒液、抗肿瘤药、臭氧等) 、物理性危害(X 线) 、环境性因素危害(各种废气排放、噪声干扰等)4等,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3.1.4 倒班的影响倒班的影响 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频繁轮班、值夜班。夜班时促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甲状腺素均较白班显著升高,促进人体代谢以及氧和热量

7、的消耗,还可使皮质醇浓度4显著升高,对人体的应激程度增加,额外的增加了生理、心理负担5。由于三班倒,造成护士睡眠质量差、饮食无规律,影响了护士正常的社会活动及家庭生活,造成不良心理状态,长期也会导致身心疾病。3.2 护理人员本身的因素护理人员本身的因素3.2.1 生理因素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 护士群体以女性为主,而女性的生理因素对心理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表现在:月经期易出现焦虑、烦噪,不易过度劳累;在妊娠期的不适,以及哺乳期可导致紧张忧虑等。3.2.2 缺乏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在医院特定环境中,由于医生具有处方权,护士作为助手仅有建议权,而护士接触病人机会最多,观察病

8、人最仔细,也最容易发现病人存在的建康问题。当护士向医生反映病人情况时,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医生不但不引起重视,甚至将护士作为发泄对象,同事之间由于存在竞争、经济利益等冲突,加之部分护士心理封闭,不愿敞开心灵,接纳对方,致使同事之间难以沟通、交流,长期下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心身健康受到影响,处于心力交瘁的疲惫状态,致使护士心理能量耗竭。3.2.3 个人成就感低下个人成就感低下 在我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病人在出院后往往会对医生表示感谢,而护士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部分医院的领导对护士工作不够重视或相对医生待遇偏低,媒体和医院对外宣传中对护士正面形象宣传 不足;文凭相对较

9、低,继续深造及职称晋升的机会太少等问题,使 5护士不能从工作中充分体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6,目前,医院收费中较多体现了检查和治疗价值,而护理价格则远远低于治疗价值,致使重医轻护、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差、精神压抑等。长期重复单调的工作,导致护理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有职业倦怠前期症状的护士认为,参与决策机会少,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无力感和低个人成就感明显。会影响护士的服务质量、对专业的喜欢程度和医院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链。3.2.4 对自身认识不足对自身认识不足 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造成了强烈的事业竞争紧迫感,护理服务范围扩大,服务内容的增加,如电脑的普遍使用,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使护

10、士认为自己的业务技术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迫使护士们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而造成了护士知识积累上的压力。有些护士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对本职工作不满意,甚至厌恶,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一种长期的消极负性情绪7。消极的认知方式常会导致消极的行为和情绪,这种情绪进一步引起工作兴趣减退,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多数护士没有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不会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平衡和完善,造成护患冲突,出现人际关系障碍。4 表现上述各种原因造成的这种紧张状态使 护士产生一系列的身心症状,心理上首先出现了情绪的变化,产生了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厌恶自己的工作

11、,继而在工作中性格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情绪6不稳定、焦虑、紧张感、易怒、爱唠叨,甚至注意力涣散、精力不集中、反应的敏捷度降低,出现了疲劳感 、周身无力、睡眠不良等症状,使正常心理、生理过程被扰乱,出现心理生理的功能障碍,继而在躯体薄弱环节易感器官上发生病变产生心身疾病。这些变化能涉及神经、内分泌、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骨骼以及免疫等系统,实际上可累及全身所有重要器官。胃肠不适、易激怒,易疲劳,严重者会出现个人及家庭问题,使护士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导致差错事故频繁出现,工作效率降低,病人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倦怠常出现的反应就是离职或换工作单位,甚至治疗,倦怠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逐渐形成的,倦

12、怠开始表现为 情绪负荷过重,接着出现身体的耗竭现象,此时对工作不感兴趣、态度消极、厌恶自己也厌恶别人,感到无能力完成所担负的工作,最后完全倦怠。5 对策5.1 社会各界应尊重护士,提高护士地位和待遇社会各界应尊重护士,提高护士地位和待遇 医院管理部门对护士加强技能培训,做好后勤保障,创造 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领导及护士长多体谅护士,合理安排上班人员,避免超负荷工作现象;明确任务分配,阐明角色和责任,工作业绩评定时将员工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放在重要位置;在晋升方面实行公平、公开竞争及民主、综合考评。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细节化管理,提供跟工作相关的训练和信息。工作中更多地接纳护士对工作流程和

13、护理程序的意见,每月将护士聚集在一起将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吐露出来,尽情发泄,以减轻心理压力,有效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75.2 增加个体对压力的抵抗能力增加个体对压力的抵抗能力5.2.1 正确对待负性情绪正确对待负性情绪 人们遇到压力时常产生焦虑、沮丧等情绪。应对时,首先要承认这些负性情绪,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排解,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如当感到激动、愤怒、思维混乱时,可暂时避开压力环境,做短时的休息,尝试让自己冷静下来,反问自己面对这些问题时是否值得如此不快或激动。也可采取其它方法如做运动、深呼吸宣泄内心的不满。另一方面护士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治疗中一定要沉着、冷静,必须学会控

14、制自己的情绪。5.2.2 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 家庭和社会的支 持对缓解压力的不良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当自己面对压力时可向家人、亲友或同事敞开心扉,倾诉并接纳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要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从而对自己产生信心,自信可增加个体对压力的抵抗力。5.3 指导护士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指导护士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 职业适宜性分析:解决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一方面要获取职业信息,另一方面对个性进行分析。要帮助护士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协助做出职业选择。许多工作长达 10 年以上的护士,还不知道适合做什么,对前途感到迷惘,缺乏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

15、划。从短期来看,工作可以给人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长期来看,现在的工作是为未来的工作积累能力,今天的努力将成为明日的积累,坚持不限的走下8去十分重要。频繁地换工作、换领域,对职业成长是不利的。换工作前要有风险意识,要根据实际工作环境提供的条件仔细评估“得”与“失” ,制定相应的策略,然后再去迎接未来的风险。5.4 做好心理调适做好心理调适5.4.1 改变认知改变认知 首先,应当全方位的拓展护士的发展观,着眼于护士个体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实现,从人生追求、职业信仰、护士理想、自我发展等问题拓宽更新护士受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同时要认识自我7,即认清自我价值,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倦怠的征兆,了解

16、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无做好应激的积极准备?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才能正视应激情境的客观存在,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动的主人,从而避免遭受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才能对可预见的应激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设置缓冲区8,提高心理应对水平。5.4.2 积极面对问题积极面对问题 应对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通常,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状态;消极的应对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所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重新的回顾,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5.4.3 学会适应学会适应 因为害怕而拒绝变化,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积极适应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对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不要一9味地抱怨,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换一种角度看压力。学会对曾经头痛不已的压力心存感激,因为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应激研究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