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2075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摘 要文章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对策 为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近期开展了一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2681 份,回收 2542 份,回收有效率为 94.8。调查问卷共 36 题,涵盖了大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大学生活、就业择偶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

2、 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党和国家一年来的工作感到满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调查结果显示,77的学生认为 2008 年以来中央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75.1的学生认为中央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成效显著;91.1的学生对今后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持乐观态度;76.4的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74.5的学生认为符合我国国情,可以实现;82.9的学生认为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关注社会热点,爱国之心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较强。有 70.6的学生对

3、“三农”问题非常关注,对于中央在这方面的工作,有 56.8的学生认为成效显著;80.5的学生关注环境资源问题,对中央一年来的工作,有 48.2学生认为较有成效,32.6的人认为成效一般;大学生十分关注台湾问题,对“陈云林访台”的关注率达 81.4;对于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有 76.6的学生认为是腐败问题,54.4的学生认为是贫富差距问题,53.9的学生认为是就业问题,28.1的学生认为是社会治安问题。 (二)道德水平较高,价值观取向主流积极向上。93.1的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93.7的学生赞同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80.4的学生认为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85的学生

4、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在个人价值观方面,74的学生同意“劳动和奉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的观点;在回答“个人价值主要取决于什么”时,有 68.1的学生选择“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38.9的学生选择“取决于是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78.5的学生选择“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 。 (四)在就业和择偶问题上心态成熟,态度务实,表现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点。调查表明,有 85.5的学生认为要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关于择业时的主要考虑,66.3的学生首先考虑收入;77.1的学生主要考虑个人发展机会;48.7的学生主要考虑兴趣爱好。关于毕业后去向,58.1的学生选

5、择考研;23的学生打算从事商贸金融工作;22的学生想到外资民企供职。在择偶问题上,有 84.5的学生主要看重人品;62.8的学生首先考虑才能;61.3的学生注重性格;28.2的学生注重外貌;首先考虑地位财产和家庭背景的仅为 3。 这次调查活动也反映出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 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模糊,对社会主义制度信心不足。如对于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不同意和难以判断的占到了37.4,比同意的少了 19 个百分点;在回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趋同”问题时,有 15.9的学生表示难以判断,43.4的学生同意这种观点,比不同意的还高 9.6 个百分点;对于“私有化是我国未来必然趋势”

6、,同意的人占到了 38.1,而 19的人表示难以判断。 2 少数学生入党积极性不高,对党的认识存在偏差。调查显示,有 12.5的学生没有入党动机。在回答不想入党的原因时,有17.2的大学生选择党员干部腐败问题严重,14.4的人选择身边党员的先进性不强,11.1的学生选择对政治不感兴趣,还有 6的人选择对党的理论的科学性认识不足,关于入党的动机,只有34.7的学生是出于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而为了仕途发展和找工作的却占到了 61和 63.8。 3 人生观、价值观是功利化特点。如对于个人价值观取向,25.1的学生认为取决于生活是否舒服、潇洒;17的学生认为取决于金钱的多少;20.5的学生同意“大利大干

7、、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观点。关于个人学习动力,72.2的学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70.4的学生是为了改变生活环境、提高社会地位;68的学生是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42.4的学生是为了谋取更好的工作。 4 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调查显示,学生感觉心情舒畅和较舒畅的占 47.7,而感觉较压抑和压抑的占到了 16.8;有53.4的学生感觉心理充实和较为充实,16.8的学生感觉空虚和较为空虚。在回答“令大学生最苦恼的问题”时,60的学生选择就业压力过大;53.1的选择学费过高;选择校内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大的占 35.8。当出现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适时,选择找同学、老乡、朋友交流的占 36.2;选择

8、进行心理咨询、求助于教师或学生组织的仅占 3.3。 二、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上述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产生。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与其所处年龄阶段有关。 (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大学生政治责任感较强、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成功主办 2008 年奥运会,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嫦娥奔月取得圓满成功等。所有这些都教育了广大青年学生,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激发

9、了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对党的领导充分信任,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大学生价值观多元性、功利性的首要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社会组织形式、多种生活方式并存,多个社会阶层、多种价值导向并存。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用同一个价值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不再用同一个价值尺度评判自己和他人的是非得失,不再简单地抱着不乏天真色彩的理想来简单地批判社会现实,而是对社会现实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在强调入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要求实现人的个人价值,在赞同集体主义、倡导奉

10、献的同时,也要求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需求。 (三)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面对的现实社会压力密不可分。一方面,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的阵痛,这使大学生的人格弱点浮现出来,形成心理困惑甚至心理矛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也要按照市场规则自由流动,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更为广泛、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为此,他们把大量课外时间用于学计算机、外语等实用知识,忙于各种考证,这使他们心理负担过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着

11、必然的联系。当代大学生群体有着不同于以往大学生、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多样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的成长背景、成分构成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传统的学生在校内集中居住、以班级为主的组织形式逐渐弱化,代之而起的是以社区、公寓为主的组织形式,大学生的组织形式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大都是 20 岁左右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感性思维发达、理性思维相对缺乏,对一些深层次的政治社会及人生问题认识较浅,往往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我们认为,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根本途径就是

12、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做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主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性、重要性。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理论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3、(二)切实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根据大学生思想与学业实际,坚持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相结合,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以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向大学生讲解国内外的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满足大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让他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大政方针,确保他们在大事大非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

14、和教学大纲。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丰富社实践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要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效果,提高社会实践质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强化服务意识,使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配合教育。大学生出现思想和心理问题时求助于老乡、朋友而不是求助于老师、学生组织、班干部,说明我们的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在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管理,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强化服务育人,多为大学生办实事,注意解决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方面工作做得好,有助于营造轻松和谐、

15、平等融洽的校园环境,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和生活压力,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党的温暖,从而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首先,要认真研究网络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特点、大学生特点结合起来,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其次,要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再次。要大力宣传网络道德、网络法制,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学生的网上行为,增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性和法制意识,最后,要加强网络管理,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六)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排除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心理障碍。要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和人格发展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同时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过重的功利化等观念,缓解就业和学习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