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3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1340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徐潜徐潜写在课前的话写在课前的话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不仅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至关重要,也对防止耐药病原体的生成及其传播有深远意义。在我国,由于认识不足和管理方面的原因,抗感染药,特别是抗菌药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明确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猩红热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一)概述(一)概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常常起病很急,潜伏期短,容易集体发病,发病者多有共同进餐

2、史;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污染的菌种比较多,常见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等;肉毒杆菌所致食物中毒具有独特临床表现,不包括在本节内容内。(二)药物治疗(二)药物治疗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以什么为主?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抗菌治疗?可选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少用抗菌药物。 1. 对症治疗:呕吐腹泻明显、脱水严重者,可静脉或口服补液,可选用口服补液盐 ( 使用方法同霍乱补液 )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注意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2. 抗菌治疗:轻症患者一般不用抗菌药物,腹泻严重、大便为黏液血便者,可选择复方磺胺甲噁唑 1 g ,每

3、日 2 次;或诺氟沙星 0.2 g ,每日 2 次,或左氧氟沙星 0.4 g ,每日 1 次,疗程 3 5 天。 (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 1.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发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并寻找污染源,进行处理。 2. 细菌性食物中毒需要注意与其他腹泻相鉴别,包括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二、细菌性痢疾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二、细菌性痢疾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 (一)概述(一)概述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所致肠道传染病,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志贺菌包括福氏、宋氏、鲍氏与志贺四种,近年流行的主要菌种为福氏志贺菌。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与青壮年,夏秋季节多发,细菌经由污染食

4、物饮水传播,侵袭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与直肠,引起肠道黏膜固有层炎症。志贺菌近年来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上升,多重耐药株也日益增多,原常用抗菌药物如磺胺药、氯霉素、氨苄西林等耐药率已达 50 以上,不再适合于细菌性痢疾的首选治疗。 (二)药物治疗(二)药物治疗 1. 一般处理:患者卧床休息,适当饮水;对脱水严重患者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补液。2. 抗菌药物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为成人细菌性痢疾治疗的首选药物。但一般不推荐应用于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常用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其他可以选择的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 (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 、复方磺胺甲噁唑;对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先予静

5、脉注射,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给药,一般疗程 57 天。对细菌性痢疾重型或中毒性病例可选用头孢曲松治疗。 成人细菌性痢疾治疗的首选药物为()成人细菌性痢疾治疗的首选药物为()A. 氨基糖苷类药物B. 喹诺酮类药物C. 磺胺类药物D. 大环内酯类药物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 B解析: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对痢疾杆菌非常敏感,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所以成人细菌性痢疾治疗应首选喹诺酮类药物3. 中毒性菌痢:对中毒性菌痢患者需要积极抢救,注意降温 ( 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 ) 、止惊 ( 甘露醇脱水、地西泮止惊 ) 、纠正休克 ( 输注葡萄糖氯化钠补液、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多巴胺调节血管活性 ) ,同时转有抢救条件

6、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抢救。 4. 慢性细菌性痢疾:可选用 2 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 药物同上 ) ,延长疗程到 2 周以上,必要时辅以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保留灌肠,同时去除各种慢性化诱因。 (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 1.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 2. 细菌性痢疾属于肠道传染病,需要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对患者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 三、猩红热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三、猩红热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 (一)概述(一)概述 猩红热是由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凡能产生红疹毒素的链球菌均可引起猩红热;本病多发于儿童,特别可以在托幼机构和小学校园流行;本病患者为主要传

7、染源,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冬春季节多发。 猩红热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感染性表现与中毒性表现,感染性表现主要是急性起病的发热、咽痛、头痛,扁桃体肿大,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渗出物覆盖,容易拭去;中毒性表现为皮肤黏膜疹,皮疹为猩红热重要表现,一般在发热 2 天后,皮疹从耳后、上胸部开始,迅速向全身扩散,典型皮疹为在普遍充血的皮肤上散布针尖大小的密集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 在皮肤皱褶部位 ( 如腋窝、腹股沟等 ) 皮疹密集伴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口周皮肤苍白形成所谓 “ 口周苍白圈 ” ,患者有 “ 草莓舌 ” 或 “ 杨梅舌 ” 表现。 (二)药物治疗(二)药物治疗 猩红热首选的治疗药物是什么?对于

8、儿童和成人的治疗疗程应分别达到多长时间?1. 对症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进行呼吸道隔离,体温高可适当补液。 2. 抗菌治疗:青霉素 G 为首选治疗药物,成人每日 400 万800 万单位,儿童 10 万20 万单位 kg ,分次静脉滴注,每 6 小时 1 次;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由于我国临床分离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明显,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 (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除外 ) 也可选用,成人还可选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儿童患者疗程 1014 天,成人可在热退后 3 天停药。 (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 1. 猩红热属于我国乙类传染病,要报告疫情,患者需要隔离。 2. 猩红热可并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热;为彻底清除细菌,儿童抗菌治疗时间应在 1014 天。 3. 对反复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可进行扁桃体摘除,但需要严格掌握,摘除指征需要结合患者年龄、免疫状态、是否有并发症以及扁桃体局部情况综合考虑。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临床上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在选择药物时首先要考虑引起感染的可能病原体、感染部位和感染程度;其次要考虑患者的情况,如其年龄、肝或肾功能、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对孕妇时还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如需合并使用时尚需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在开始抗感染治疗之前,尽量采集各种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