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人生论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023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与人生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审美与人生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审美与人生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审美与人生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审美与人生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美与人生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与人生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 20092010 学年度 2 期通选课 审美与人生审美与人生 课程考核论文题目题目:谈谈日常生活的美谈谈日常生活的美姓名:姓名:钟保浩钟保浩 学号:学号:222008308011218 年级:年级:20082008 级级 专业: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 学院:学院:文学院文学院 2009 年 7 月 24 日谈谈日常生活的美谈谈日常生活的美钟钟保浩保浩(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摘要:摘要: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强调物质,因为大部分人看来,这才是最 实在的追求。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升的今天,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审美文 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其中之

2、一就是审美转向了日常生活之中。本文通过对“审美文化” 、 “日常生活” 、等概念的辨析,以及对它们在当下审美文化中的表现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出审 美借助现代、后现代文化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及其欲望,在其中发现美、创造美,形成了自己 的特点。它唤醒的或者参与的日常生活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会使人更加愿意生 活,更加愿意在生活中看见、创造并体验审美的快乐。 关键词:关键词:审美文化 日常生活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当然,审美不不等于艺术美的再 现,但艺术属于审美的范畴,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叔本华则说过类似“人生就是欲望,得 不到的时候就痛苦,得到之后就无聊。 ”这样的话。人

3、的一生就是为了生活,所以我把他们 二人的观点总结了一下生活中的美由欲望中而来。乍一看,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观点, 我并非要倡导欲望至上,而是希望能给欲望一词下一个有度的、纯洁的定义当我们学 会在日常生活中审美的时候就可以实现。 一、审美文化的时代性一、审美文化的时代性 审美文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飞速发展、资本无孔不入相适应,与人的生活 的相对富裕、审美情趣的个性化和丰富相配套,以多元、瞬时,以商品、技术展示自己的风 采。今天的一切都已是过去,明天将要到来的难以预料,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成了审美文 化的最明显的表现。事实上,这里的“审美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具有多义的概念,所指 的是在

4、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泛审美状态,直接一些说,则是艺术活动不仅仅只是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们的作为,也包括非艺术家们的作为,艺术不再只是在剧院、画展、文 学刊物等传统意义的艺术平台上发生,也发生在街道、T 型舞台、电视选秀、日常生活等情 境中。但这样的审美文化仍然具有传统的“审美文化”的一些性质与功能,比如游戏性质、 修复功能,以及马尔库塞所说的反抗功能等等,只不过更加柔性、更加温情了。辨析这样的 审美文化概念,首先面临的是如何把艺术和纯审美的活动纳入到非艺术的、非审美的情境中 去。比如在传统意义上,诗歌是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是时代的预言者、灵魂的探险者,具 有先知一般的社会地位,非常人

5、所能为。诗歌有它自己的语言、情感、表达系统,诸如我们 的古典诗词,它的押韵、意象,对于生命、自然的追问都是诗人主体意识的体验和表达,而经 过白话诗歌运动以后的现代诗虽然取消了明显的对仗与格律,但诗歌的神圣性并未丧失,而 现今它却有了别的用途:“从锦绣森林的流水栈道穿过一片茂密森林和浅丘,再从一方建筑 进入到另一片森林,每天的日子就这样在浓浓的郁郁葱葱里穿行。在无垠的纯自然生态空间,生 活、运动、休闲,是如此惬洽和诗意。 ”“大气深远天伦之乐亲情交融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的体验尽显中华传统文化理念” 以上两段引文不是来自诗集或文学刊物,而是来自于售楼广告。如果你承认它是诗歌创 作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

6、,诗歌也同样能成为广告,也即广告是诗。而从诗意的角度来看,这 两个广告何尝又不具有诗的特征,它用诗般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一种富有诗意的乌托邦式的 居处:栈道流水森林,生活休闲空间,天伦亲情文化“, 诗风”日下,诗之魂在天涯! 这从根 本上改变了诗歌的定义,解构了诗歌神圣的地位。而由此如果你不承认它是诗,也许是因为 你知道它是售楼广告,也许你有着精英的诗歌观念,但要说明的是曾经流行的台湾诗人席幕 蓉的诗禅意之二写道:“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安宁和美丽。 ” 这样的句子就我们的认识来说,和前面的广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次,如果仅仅从其 用途上界定艺术和非艺术,那么我们同样面临着难题,那就

7、是艺术经常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 如我们在现代文学史上见到的“街头诗”等等,也就是说,所谓纯审美往往只是一种姿态而 已。所以要判断我们所使用的审美文化的概念恐怕就要从艺术中心论的套路中走出来,进入 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的路子,而这个路子就是我们说的“生活审美化”或者“生活艺术化”,也 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最后,引进日常生活并不意味着审美文化从根本上放弃了审美的性质,而 只不过是在新的时代审美-艺术所存在的载体的变异而已。将审美- 艺术假借在日常生活- 身体之中,应该说,具有明显的感性解放意义,而解放感性就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审美修复断裂的可能性。当然,这只是在理论的意义上。为了进一步说明

8、审美文化的性质, 我们通过审美文化产生的精神、心理层面来看审美文化的性质。 二、自我的实现及艺术与生活的模糊性二、自我的实现及艺术与生活的模糊性 我们知道审美文化的产生有赖于物质和技术,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当下审美文化产生 的思想、精神资源,那就是在上帝死了之后的日子里,人在企图用自我代替神的位置,自我的 绝对化导致了对形而上学的消解,却也使自我陷入了悬置状态。从这便可看出自我价值的实 现与传统的个人主义泛滥是有本质差别的,在这里,我不反对人们对欲望的追求,我认为 这恰恰是当今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要保持欲望的纯洁性不违反社会道德的合理追求, 就离不开审美文化对人类心灵的提醒和净化。丹尼尔贝尔所

9、揭示的现代人的自大“ 现代 人最深刻的本质,他那为现代思辨所揭示的灵魂深处的奥秘,是那种超越自身,无限发展的精 神。他知道消极之物死亡是迟早必至的,但他拒不接受这一事实。在现代人的 千年盛世说chili2asm的背后,隐藏着自我无限精神的狂妄自大。由此,现代人的傲慢就表 现在拒不承认有限性,坚持不断的扩张;现代世界也就为自己规定了一种永远超越的命运 超越道德,超越悲剧,超越文化。 ”196 这一可怕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缺乏审美引导而导 致的个人的无限膨胀。 现代主义及其审美在反叛传统、经典的同时,也走向了生活化甚至是粗鄙化,把日常使 用的器物作为艺术品,使艺术与现实的界线模糊。1977 年,刘心武

10、发表的小说班主任中 的宋宝琦之所以被称为“小流氓”的一大证据是给书籍插图上的女性面部添加小胡子,这引 起了其班主任的忧虑,当然,这种忧虑也源自于“文化大革命”时对文化的破坏和践踏。但 是对于达达主义者来说,他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艺术的创作。我们知道法国马塞 尔杜尚(Marcel Duch2amp)也曾给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子,并命名为LHOOQ,翻 译过来就是“她的屁股发烧” 。他的雕塑泉,不再是浪漫主义时代的泉,而是一个日 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小便器。我们说的这些都已经以一种经典的形式写入了艺术史册,就好像 宋宝琦也成为文学史中的形象一样。在我们国家,正是宋宝琦这一代人长大后开始了他们的“

11、达达”式的艺术制作,如生于 1958 年的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采用广告绘画的样式, 把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农兵大批判宣传画的形象与美国商业文化的标志可 口可乐、万宝路香烟等组合在一起”,具体如大批判TANG 果珍,其正中心部分是 代表解放军、工人、农民的三位男性,他们怀抱着红色的宝书,右手拳头紧握砸向右前方的 黑体字“菓珍” 。上方是三个并列的白色长方形小块,中间放置玻璃杯,指示着果珍的用法。 下方正中间有一个红色的圆,里面写着“每日所需之维生素 C”,并列的是黑体 TANG。整个 画面的色彩以红、黄为主,其中形象部分是黄色兼黑色。画中人物面部表情严峻、愤怒。 1991 年北京青年报刊登

12、这幅画以后,有关方面进行了批评。而“画家的原意却确实如 广州油画双年展中评委对展出的同一系列的作品大批判万宝路所作的评语 那样, 在大批判中,人们熟悉的历史形象与当下流行符号的不可协调、却一目了然的 拼接,使纠缠不清的形而上问题悬置起来,艺术家用流行艺术的语言启开了这样一个当代问 题:所谓历史,就是与当代生活发生关联的语言提示 ”2183 - 184 。抛开其意识形态方 面的内容,我们说,主体的悬置、形而上的悬置、自我的虚无,自然会导致这样的多元与无序 状态,而在此前提下的艺术确实呈现出黑格尔所说的“艺术的终结”,只是它终结在日常生 活中、物化中。马尔库塞认为,这是最高文明阶段的纯粹野蛮状态。

13、 三、审美与生活三、审美与生活 卢卡契并不是第一个关注日常生活的人,但是他指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态度既是每个人 活动的起点,也是每个人活动的终点”,31 意味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无不来源于日常生 活,也无不为了日常生活。以此出发,看待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我们说,审美这只“旧时王谢 堂前燕”今天“飞入寻常百姓家”确实是审美的归宿,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最关键的是 审美权终于从贵族的、精英的手里到了平民的、大众的手里,审美也终于能换个“活法”了。 换个活法使审美的性质有了部分的改变,使审美的方向有了一定的位移,用一个最简单的比 喻来说,则是审美的眼光有了变化。如果我们改变自己的审美态度,从日常生活的角

14、度去审 视,那么,我们会发现,一百多年前,别林斯基说的“生活就是美”,在今天确实具有现实的意 义。今天的街道上巨幅广告林立,广告从设计到制作,广告内容从住宅楼到手机、从汽车到 日常生活用品,都经过了精心的包装,呈现在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青草红花、俊男靓女的 身边,无不渗透着美的元素,使人感受着美的气氛。商场内外各式各样的商品以不同的形式 展示着自己审美的姿态,或庄严、或幽默、或素朴、或华丽,商场内部以其个性化的装饰满 足着顾客的眼球,以其经典的、流行的音乐满足着顾客的耳朵,在这样的空间里就像在艺术 展厅一样,使人感到满足。人们喜欢走进街道“, 街道是反空间的,是露天舞台性的,它不是 在强制性塑

15、造人群,而是让人群作为自然的主角主动上演。如果说,街道是在改变个人的话, 那也是激发性的改变,而不是压制性的改变,这种改变正是解放,这就是部分压抑的人们常常 走上街头的原因” 。4145“感性的街道既可能使单调的人们注满激情,也会使紧张的人们 放松下来。 ”4146“街,仍旧是今天的单调世俗生活的拯救形式。上街,永远打着实用主义 旗帜,但是,最终收获的是在街道上的感官释放”4153 。有趣的是汪民安所用的一些术语 露天舞台、塑造、主角、激发、压制、解放、激情、拯救、释放都是我们在 文艺理论、美学教科书中常见的。如果我们将其分类则为:演出方面有露天舞台、主角、塑 造;演出效果方面有激发、压制、解放;在演出内容方面有激情。当然,对于这样的街道中 的人群,正如恩格斯当年批评资本主义导致的人际关系那样:“他们彼此从身旁匆匆走过,好 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