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优势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9820106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资源优势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于资源优势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于资源优势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基于资源优势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基于资源优势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资源优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资源优势(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届学生科技科研基金项目1基于资源优势基于资源优势 的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的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第一章第一章引引 言言偏远地区的贫困、落后依然是制约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少、边、穷”是对我国贫困地区的习惯说法,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我国地区贫困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因此,如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重视的问题之一,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自从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按照中国政府的统计,1978 年农村极端贫困人口有 2.5 亿人,贫困发生率为

2、 30.7%;到 2002 年,农村极端贫困人口下降到 2820 万人,贫困发生率则相应地下降到 3.0%(中国国家统计局,2003)。尽管如此,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的扶贫实践开始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概括地说,这些困难和挑战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虽然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大体上都维持了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减少的速度却在下降。这一现象表明,对于剩余的 3000 万左右极端贫困人口,扶贫的难度将越来越大。(2)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原先就一直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不断恶化。收入差距的扩大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好处越来越不能被均享。其结果不仅仅是相对贫困问题的加剧

3、,同时也很可能会延缓甚至阻碍极端贫困问题的解决。(3)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也为扶贫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重组、改制、转产、破产等现象大量发生,不可避免地导致大批下岗、失业人口产生,从而促使城镇贫困问题激化。(4)改革的深入又为政府的扶贫政策带来另一个挑战,即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其中又以进城农民工的贫困问题最为显著。在中国,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第二届学生科技科研基金项目2的迁移曾经长期被各种政策和制度所限制。随着改革的深入,上述限制越来越弱化,再加上城乡、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从而出现了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活动。由于与原有的城镇人口相比,迁移人口平均来说在

4、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这些人口发生贫困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5)上述几个方面综合起来也导致一个新的问题,即随着经济的增长、改革的深入和扶贫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贫困人口在数量、分布、结构和导致贫困的原因等各个方面的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政府根据这些贫困特征的不断变化来及时地调整其扶贫政策,推动中国扶贫事业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在农村扶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扶贫实践中也创造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在扶贫体制和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扶贫投资的效率。1、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资金短缺是扶贫政策失灵的一个重要因素。现行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远远比资金短缺要复杂得多。(1)

5、在扶贫理念上,重消极救助轻积极扶助,认为贫困地区是包袱、负担,扶贫工作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帮助;(2)在扶贫目标上,重数量轻质量,短期行为严重,不注重对扶贫成果的巩固;(3)在扶贫主体上,重政府和行政行为,忽视了各种社会力量和因素对扶贫工作的贡献;(4)在扶贫客体上,重贫困区域,轻贫困村、贫困户等类型;(5)在扶贫内容上,重改善供给,轻刺激需求(即只重视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6)在扶贫方法上,重外部注入,轻内部培植经济增长点;(7)在扶贫资源上,重经济和物质,轻思想和精神;(8)在扶贫产业选择上,重工业项目,轻农业项目;(9)在扶贫组织实施上,重被动服从,轻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10)在

6、扶贫效益评估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心理效益。第二届学生科技科研基金项目32、我国当前扶贫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扶贫开发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1)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还没有形成动态的精准的识别和瞄准机制;(2)在扶贫项目选择上,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选择机制;(3)在扶贫资金使用上,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突出重点的投入机制;(4)在扶贫管理工作上,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5)在扶贫监管评价上,还没有形成信息对称、及时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3、中国扶贫在治理结构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扶贫治理结构方面的挑战有:(1)政府部门过度主导扶贫资源的分配和使用;(2)财政体制不利于贫困地区的发

7、展;(3)商业银行执行政策性扶贫贷款中存在利益冲突;(4)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系统和问责制度;(5)非政府机构发展不足和缺乏生存的法律环境和与政府间的合作协调机制;(6)贫困人口缺乏参与;(7)扶贫部门之间缺乏协调;(8)城乡扶贫体制不协调。相关数据显示,到 2000 年我国底绝对贫困人口数为 130 万人左右,占全省农 村人口约 2,除去 40 万老弱病残等社会救济对象外,实际上需要采取扶贫措施解决温饱满的还有 90 万。相对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有 450 万人年均纯收入在 700 元上下浮动,一遇天灾人祸,便饱而复饥,暖而复寒,脱贫的稳定性很差,有 960 万人年均纯收人

8、在 1200 元以下,生活水平仍然不高,这些人口主要分布武陵山区、雪蜂山区、南岭及井岗山区等边远高寒山区、岩溶地区。这些区域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据 25 个相对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 25 个贫困县初步统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35.8、23.6和 59。第二届学生科技科研基金项目4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贫困地区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自然条件恶劣2、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3、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4、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总体说来,国家的扶贫政策多为“输血式”

9、补给。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状,根本达不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目的。而这种“输血式”的政策从另一方面也给贫困地区的人民带来一种惰性的心里,不利于人民自力更生、自主解决贫困现状,从而导致越补越穷的情况出现,致使某些贫困地区即便存在资源优势也无法开发利用。因此,贫困地区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借助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发展当地经济,将“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地区贫困的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项目就如何利用优势资源发展贫困地区经济为研究目标,以循环经济为理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原则,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东团堡乡为例,通过对其独特的优势资源空中草原,进行深入

10、的研究论证,即在广阔的草场上发展生态牧业,通过培育草场、适度放牧、科学养殖生产出市场前景广阔、竞争优势明显的有机牛奶,同时利用山口处丰富的风能建立风力发电站,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空中草园”开发成为旅游胜地,并带动餐饮行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以点及面,建立基于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模式。第二章第二章 项项 目目 背背 景景一、社会背景一、社会背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破坏,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越发的虚弱了,她带着满身的创伤正在一步步走向消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意识第二届学生科技科研基金项目5的完善,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以牺牲自己根源换来的

11、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要想长久生存并且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因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国策。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意识,循环经济应用而生。它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梦想成为可能。相对于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众所周知,一个成熟的、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即植物生产、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完整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效系统。很多国家很早

12、就开展了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活动。如发展循环经济的先驱国家德国,制定了废物处理法后将其修改为 废物限制及废物处理法,先后通过了包装条例、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等;美国自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州先后制定了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规,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资源再生循环法规;日本 2000 年召开了一届“环保国会”,通过和修改了多项环保法规,包括推进形成循环型社 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 法等。中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二、当地情况分析二、当地

13、情况分析1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河北省涞源县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是拒马源、涞水源、易水源三源发祥地,全县总面积 2448 平方公里,辖 17 个乡镇,285 个行政村,平均海拔 1000 米左右。东邻涞水、易县,南接唐县、顺平、阜平,西界山西省灵丘县,北与河北蔚县相连,距北京 265 公里,天津 300 公里,石家庄 236 公里,保定市 150 公里,山西大同市 256 公里。而东团堡乡北李庄村则位于涞源第二届学生科技科研基金项目6县西侧的山区。具体如图所示:2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涞源县平均海拔 1000 多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四季分明。

14、冬季寒冷干燥,盛行东北风;夏季雨量集中,盛行东南风;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少雨。年平均气温 6-7 月份最高 26.1,1 月份最低零下 9.4,空气中所含水份适中,相对湿度 65%。全年平均风力 5-6 级,春秋风力可达 78 级。3 3、贫困程度、贫困程度由于地处山区,交通相对困难,信息流通差,因此当地的信息极度闭塞,经济极为落后,经过实地的调研得知该地区的相关信息,具体如下:涞源县东团堡乡海拔 500 多米,全县 26 万人口,占地 2448 平方千米,是保定市的第一大县,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面积仅占所有土地面积的 1/36,其余均为山地和草场,人均年收入在 800 元人民币左右,而北李庄

15、村,海拔 800 米,全村 480 多人,120 多户月,人均可用耕地不足七分,而由于山体为岩石,表面的土层较薄,再加之环境因素,即便是在丰年亩产粮食也不过 150 千克,若在种植、生长季节突发大量降水、冰雹、霜冻或大风,将导致全年颗粒无收。除此之外,第二届学生科技科研基金项目7全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但收入极少,因此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 100元人民币。4 4、文化程度、文化程度由于贫困,除乡村教师外,80%的村民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15%的村民文化程度是小学毕业,而只有近 5%的村民在读中学,在读大学(专科)的仅有 3人,且面临着退学的危险(由于无法支付对他们说的巨额学费及在校期间的生

16、活费)。该地为希望小学的发源地,曾一度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但社会的力量要分散到各个贫困地区,因此该地得到的社会帮助比较少,并且由于资金问题,大多数社会人士都只愿意资助正在读小学的学生,而很少有人愿意资助更高学历的学生,再加之该地家长及孩子的观念问题,很多学生小学毕业,甚至并没有毕业就又重新走上辍学的道路。多种原因致使该地的文化程度较低。5 5、资源优势、资源优势该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北李庄村所处的山顶海拔 1800 多米处为一块5000 多亩的草场,由于草场地处高山之颠,土质肥沃,因此草场被当地人称为“空中草原”,该草场的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气候环境,因此生长在该草场上的草多为适合放牧的多油性草种,并且草场南端位于山谷口,风力资源丰富,同时陡峭山峰的顶端竟是广阔平坦的草原,这正式一个旅游、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因此这里又孕育着无限的旅游开发潜力。下图为“空中草原”实图。“空中草原”实图第二届学生科技科研基金项目86 6、资源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目前在这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