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1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17072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1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1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1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1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1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1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射箭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秦平村编秦平村编射箭基础知识讲座基本技术及训练法部份 秦平村编广西武鸣国家射箭冬训练基地全国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班 1992 年 12 月印行第一讲 射箭的学理部分 一、 射箭运动的性质和技术本质 1、射箭的竞技目的是比赛射准。因此,射箭技术的核心是准确性。奥林匹克射箭运动是在规定的射程上,按规定的时间,射出规定数量的箭 支,并以射中的环数多少决定胜负的一项技巧性运动。 2、射手参加射箭比赛的目的和愿望:是为了在全部射程上,把所有规定的箭支尽可能都射中靶心十环正中点上。要做到在理论上每支箭均能命中十环,就要求射手在弓箭器材

2、、运动技术、 力量、耐力、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始终保持一致。因此,射箭训练的 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和培养“一致性”。为了培养和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把各种与射准有关 的竞技因素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训练工作就是对这个综合体实 行系统控制。同时不断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这个综合体始终保持在指对恒定 的良性状态下。这就是我们射箭训练工作的一切内容。 3、综合体就是一个大系统:多年来,不管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系统方法对综合体进行系列组织 和进行控制。在这个大系统的综合体中,可以为分弓箭器材、基本学理、技术 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心理训练、综合管理教育、战术训练等几个子系统

3、。每个子系统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任务。实现本子系统的目的和任务,是为 了最终实现大系纹的一致性。每个子系统内,又可以按不同内容和任务再分解 为二级子系统。一直可以分解到级子系统。 4、射箭不是机械发射。弓是人体作功的能量贮存和转换:箭的飞行,是靠人体控弓做功变为弓的弹性势能,撒放後,弓又把弹性势 能转变为弦推动箭发射的动能。因此,射箭完全是靠弓体内部的能量转化,射 箭过程是一个能量内部转换的封闭系统。一切射箭技术都必须遵从这一封闭系 统的力学原则,射箭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外力的参与,也就是说外力要等于零。在这封闭系统内,人与弓之间反覆进行着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因此,技术 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训练

4、“人弓一体”的技术意识和技能。 二、射箭的运动状态分析座标: 1、箭着点分析座标:为了便于分析靶面箭着点与箭的发射状态之间的关系,我们把环靶按水平 和竖直等分画出两根互相垂直的座标轴。即竖直的 Y 轴和水平的 X 轴。 2、射手在射箭时身体(包括弓在内)在三维空间的投影面:水平投影面平行于地面,对射手身体的横切面。 矢状投影面矢,就是箭。矢状面就是箭发射方向的竖直平面。矢状面远处 与环靶的 Y 轴相交,近处与射手的瞄准眼瞳孔中心点相交。这样一个与地面垂 直对射手身体的纵切面。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射手在射箭时是侧身站立,转头面向环靶。这种姿势 与人体解剖学中人体正面站立所划分的矢状面和额状面正好相

5、反。解剖学中的 额状面就是射箭时的矢状面。箭就是在矢状面上飞行到达环靶的,特此约定俗 成。 额状投影面与起射线平行并垂直于地面对射手身体的纵切面。 弓平面指弓弦和弓体中轴线所连成的平面。从学理和训练上要求弓平面在 发射时应该与矢状面重合,但弓平面不是矢状面。 3、射手和弓在运动状态下产生转动,在各投影面的转动轴: 矢状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矢状轴身体或弓绕矢状轴在额状面上旋转。 额状面与水平面相交的额状轴身体或弓绕额状轴在矢状面上旋转。 矢状面与额状面相交的垂直轴身体或弓绕垂直轴在水平面上旋轴。 4、身体和弓在运动状态下产生的振动,可以按振动波形和波幅进行分析。横波是平面形的,纵波是立体形的,因比较

6、复杂,从略。 三、射准的三大法则:(以弓箭器材一致性为前提) 1、第一法则箭的发射初速必须一致:箭的发射初速大小,决定箭在飞行中径迹前伸度的大小。影响箭着点在靶 面向 X 轴的集中度。(高低散布)根据公式 V=F*t/M(即牛顿第二定律 a=F/M 公式演化)箭的初速 V 的大 小与箭的质量 M 大小成反比。与弓弦作用于箭的作用力 F 的大小和弓弦作用于 箭的时间长短的乘积成正比(F*T 就是弓弦对箭的冲量)其中,箭的质量 M 已经一致不变。因此,决定箭速 V 的大小就是作用力 F 和作用时间 t 了。要使 箭的初速 V 保持一致,就必须使作用 F 和作用力时间 t 保持一致。因此:射手 每次

7、拉弓的拉距必须一致。拉距一致、贮存的和转换的能量才能一致,弓弦作用于箭的作用力 F 和作 用时间 t 才会一致。张弓指示器(响片)的功用之一,就是提示每次拉距一致的“指示装置”。射手每次发射的能量损耗必须一致。因为弓贮存和转换的能量是靠骨骼和 关节支撑,靠肌肉、韧带的牵引而来的。射手的拉弦臂不断向后运动至撒放。 由于支撑状态、手指扣弦和脱离状态、撒放的时机等不一致,造成所损耗的能 量也不一致。作用于箭的有效能量不一致,箭的初速就不一致。张弓指示器(响片)的功用之二,就是提示射手撒放的“信号装置”。射手在拉弓过程中听到片响,到进行撒放这中间有一个神经反应时间(即 “时间差”)由于射手的思维活动状

8、态不同、神经兴奋程度不同,撒放的动作 和方式不同、拉弓用力的积极程度不同、拉弓的支撑结构状态不同等等方面的 变化,“时间差”就不一致。因两手臂向後拉弓过程中撒放点的位置不同。拉 距不一致,箭的初速也不一致。 2、第二法则箭的发射角必须一致:什麽是发射角?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什麽是瞄准线,什麽是“瞄 准基线”。瞄准线是指:靶环中心点准星中心点弓弦一恻的边缘瞄准眼 瞳孔中心点。这四点组成一条理论上的直线。为什麽要选择“弓弦一侧的边缘”作为瞄准线上一个基准点呢。因为弓体 上面,如果没有两点以上的瞄准基准点,就不可能形成弓体自身的“瞄准基线” 。“瞄准基线”应该与弓平面重合。因此选择了准星中心点

9、和“弓弦一侧边缘” 上的某一点作为弓体自身“瞄准基线”的两个基准点。射手瞄准眼的视线与靶 心连成直线。然後使弓体的“瞄准基线”与这条直线重合。瞄准线就形成了。 “瞄准基线”越长,精确度越高。发射角是指瞄准线与箭的发射径迹起点上的切线之间夹角,射程不同发射 角也不同。射手的瞄准线是固定的。不同的发射角是靠调整准星高低来改变切 线高低达到的。 “靠弦距”:由于射箭比赛规则的限制,在弓上只允许安装一个准星。禁止任 何类似射击照门的第二个瞄准参照物(基准点)。所以每次赛前弓箭检查时, 弓的瞄准窗上的响片螺钉高低和弓弦缠线的高低、准星护圈的径深等部属于重 点检查之列。如果仅有准星一个瞄准基准点、弓体自身

10、就没有“瞄准基线”。 发射角就不可能固定。技术训练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规定的范围。为了找到弓 上的第二个基准点,射箭技术上创造了用拉弦手指靠住下颌固定位置的“靠弦 法”。靠弦法:扣弦指的扣弦位置和方法固定不变,食指第一指节紧靠下颌骨右 角一点上,牙关闭陇,弦靠准鼻子、人中、下巴三部分的正中点上。这样靠弦, 就使箭巢到瞄准眼瞳孔中心之间这段距离固定了下来。箭巢到瞄准眼瞳孔中心 的距离,就叫“靠弦距”。“靠弦距”固定後,瞄准线所通过的“弦一侧边缘” 那一点,就是弓体自身“瞄准基线”上的第二个基准点。弓体有了“瞄准基线, 发射角就会形成固定一致。发射角因人而定,箭的运行轨迹高低也能固定

11、。这是决定箭在靶面向 X 轴集 中的两大因素之一。(另一因素是第一法则)目前较流行的装有隔指板和靠弦托板的革护指套,比起普遍护指套来, “靠弦距”更精确一些。 总结: 发射时箭的初速大小和发射角的大小是决定箭在靶上向 X 轴集中的两大因素 (避免出高低箭的两大因素) 3、第三法则箭发射时的方位角必须为零。 发射方位角是指箭的发射径迹曲线构成的竖直平面与矢状面之间形成的二 面角,方位为零,也就是说径迹曲线平面与矢状面重合。要作到方位角为零, 要注意以下原理和方法。 三条理论上的线: “用力基线”: 指“推弓合力点扣弦中指扣弦点拉弦臂肘关节中心点”。这三点在发 射时必须在一条直线上用力。三点成一直

12、线,可以避免发射时产生分力影响命 中精度。 “瞄准线”: 环靶中心点准心中心点弦一侧外缘的一点瞄准眼瞳孔中心点”这 四点形成的直线。也可以说成“视线与靶心中点连成直线,再使弓的“瞄准基线”与其重合”。 “箭的轨迹曲线”: 箭在空中飞行时所走的路线不是标准的双曲抛物线,而是呈弹道曲线式的路线, 这叫“径迹曲线”三条理论上的线,必须同时重合在矢状面上(三线同面法)。发射方位角 才能为零。发射方位角为零,箭才会在矢状面上飞行,并命中环靶上 Y 轴。(避免打 左右箭的决定因素) 总结: 三条线中的任何一条离开了矢状面,都会引起箭在靶上的左右偏差。 4、三大法则的同步性和每一法则的完整性,是射准的根本保

13、证。射箭时能同时遵守三大法则,并完整实施每一法则。从理论上讲可以使每 一支箭都同时集中在 X 轴和 Y 轴上面。X、Y 轴交叉点上。这就是说从理论 上讲每支箭都可以集中环靶中心点。 四、“人弓一体” 1、“人弓一体”的核心是“直线力”:按物理学的概念,一切力都是直线性的。我们称的“直线力”是射箭的专 业术语。它既含有物理学中直线性的意思。也含有射箭专项技术方法和比喻的 意向性。“直线力”是指“用力基线”在弓弦不打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身体的肩 横轴靠近它。从用力上尽可能减少开弓和支撑中的分力,使“人弓”结合成 整体。既省力、又稳固。既要使“用力基线”中三点拉成直线并重合在矢状面 上,又要使身体的

14、肩横轴尽量靠近矢状面。用力的指向性尽可能相近于瞄准指 向性。射手也感觉到似乎背肌用力拉弓与“用力基线”融为了一体。这就是 “直线力”真正的专业含义。射手“直线力”感觉明显,则集中十环正中点的指向感也明显。箭发射後, 命中度也高。所以“直线力”感是射手宝贵的本体感。 2、水平面上射手“用力基线”与身体投影构成的“梯形结构”。射手开弓後,由“用力基线”、肩横轴、推弓臂、拉弓臂的大臂,这四条 边所构成的不等腰梯形的用力结构。其中“用力基线”是下底,肩横轴是上底, 推弓臂和拉弓臂大臂是两条腰。头部则处于梯形中高的位置。“梯形结构”的不稳固性:从几何力学上看四边形是不稳固的,四个角容 易变化。从生物力学

15、上看,这样的“梯形结构”中,肩横轴上底长度最易变化。 “用力基线”和推弓臂两条边的长度也会变化、头部位置和角度转动的变化也 会引起梯形内角的变化。这样一种“梯形结构”变化不定、较难固定一致。经 常造成箭发射的方位角变化。所以射手在发射时的左右偏差许多情况是因“梯 形结构”不稳固造成的。背肌以固定的方式用力发保持肩横轴的长度一致。就容易使另外三边也保 持长度相对一致。在此基础上再固定前肩的支撑角发其馀三个内角就容易保持 相对的固定一致。因此从训练角度上分析;背肌的用力方式和加强前肩支撑能 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总结: 水平投影面上的“梯形结构”变化大发不易固定。是造成“三线不同面”的最 常见原因

16、。射手箭着点左右偏差,经常是因“梯形结构”变化造成的。3、“十字形用力结构”与“直线力”的关系:什麽是“十字形用力结构”?在矢状投影面上,射箭用力为两个部份:一 是水平开弓、发射的水平支撑力。另一是保持身体稳定,保证瞄准和发射命中 的竖直支撑力。这两部分用力,互相垂直发形成“十字形用力结构”。十字形的两部分用力,各有*的任务和功能。不能互相干扰或互相转换。水平用力要求单纯、轻松、稳定、流畅。竖直用力要求坚挺、稳固、扎根地面、凝然不动。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 扰。在两者用力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又要求两者要结合成“十字形”的整体。水平用力形成“直线力”,是直接为了射淮。竖直用力是保证“直线力” 实现射准。两者既独立又结合,才能保证总体的力量稳定性。 4、瞄准系统与“直线力”的关系:瞄准系统中实际存在着两部份瞄准技术。一是“视觉瞄淮”,射手通过 “瞄准线”进行瞄准。这是一般最常用的方法。另一是“直线力”指向瞄准, 这是射手通过*敏锐的“直线力”指向感进行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