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与社交技巧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1433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与社交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与社交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与社交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与社交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与社交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与社交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与社交技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社会交往心理与社交技巧善于应用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刚一进单位,他决心好好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拦下来。本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小刚此时的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模式相差很远,夹杂着“过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难以有长久的坚持性。没过多久,小刚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扫了,还经常迟到,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结果,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开始来的时候表

2、现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还不好。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 ,另外,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时候是“假装” ,而“诚实”是我们社会评定一个人的“核心品质” 。我们要善于应用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向不良方向逆转。二是在形成对别人印象的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失去客观公正性。有一幢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天晚上放学后出来玩,他们攀上车厢,在上面蹦跳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住户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一位老人想出一个办法。这天,他对小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

3、”小孩子们很高兴,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老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是两粒奶糖。 ”小孩们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稀疏而弱小。第三天,老人又对孩子们说:“今天奖品是两粒花生米。 ”小孩们纷纷下汽车:“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有意思。回家看电视去。 ”这是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正面进攻”难以奏效, “曲线”方能“救国” 。老人开始对孩子们的奖励,实际上是表现了对孩子们蹦跳行为的赞扬,刺激了孩子们继续蹦的热情。之后逐渐减少这种认可与奖励,孩子们当然会越来越不高兴,也就没有了行为的情绪。这个故事里其实包含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在

4、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 ,其大意是: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一个心理实验:让别人听到你的评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与林德请了许多被试分四组来参加一项实验,其中一位被试实际上是研究者的助手,亦即假被试,研究者安排这名假被试担当这些被试们的临时负责人。在每次实验的休息时间,这名助手都会离开被试们,到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向其汇报情况,其中会谈到对其他被试的印象和评价,被试们的休息室与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虽然两人压低声音谈话,但是实验以巧妙的安排,让被试们每次都能清楚地听到别人怎样评价

5、自己。具体有四情境:肯定让第一组被试始终得到好的评价:假被试从一开始就用欣赏的语气说他们如何如何好,他如何如何喜欢他们;否定对于第二组被试,假被试从开始至终都对他们持否定态度;提高对第三组,前几次评价是否定的,后几次则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降低对第四组,前几次评价是肯定的,后几次则从肯定逐渐转向否定。然后,研究者问所有被试有多大程度上喜欢这个助手。让被试们从-10 到+10 的量表上作答案,结果发现,喜欢程度的平均分:第一组的得分是+6.42,第二组为+2.52,第三组为+7.67,第四组为+0.87。你肯定别人,别人也喜欢你;你否定别人,别人也不喜欢你。研究者认为,前两组的表现说明了人际吸引中

6、的“交互性原则” ,即你肯定别人,别人也喜欢你;你否定别人,别人也不喜欢你。对此,心理学家霍曼斯进一步发现和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只有当一种关系对人们来说是值得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才会出现,人际关系才可以建立和维持。许多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的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在一般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去接近。而对于疏远我们,厌恶我们的人,我们的反应也是相应的,对他们也会疏远和厌恶。“投桃报李” 、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种心理体验是大多数人都曾经历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这种交互原则,来平衡彼此间的情

7、感,协调人际关系。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友情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这是友情的基础所在。否则,正如单相思不是爱情一样, “剃头挑子一头热” ,你的热情换来的是别人的冷漠,双方的情感达不到共鸣,友谊不可能建立也不可能持续。所以,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如果你想得到一个微笑,你就要先给别人一个微笑。不要一心希望别人为你做些什么,因为事实上别人并没有任何义务。首先要求自己去接纳、肯定、支持你周围的人,你就会收获他们对你的喜欢与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00 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孔子所持的观点,被西方看作是伦理道德的黄金原则或基本内容。确实,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喜欢的,也

8、不要拿去给别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人与人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许多矛盾冲突就可以迎刃而解。人们对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肯定自己的对象喜欢程度最高。另外,这一实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揭示了人际吸引中的“增减原则” ,这些数据说明,人们对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肯定自己的对象喜欢程度最高,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于从肯定到否定变化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低,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也就是说,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最喜欢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恶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减少的人。后来,其他学者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

9、。而阿伦森则幽默地称之为“对婚姻不忠定律” ;意指从陌生人处所获得的赞许往往比配偶的赞许更有吸引力。因为后者在日久天长的岁月中对自己的喜欢程度逐渐降低,而前者由淡漠突然转向赞许,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所以说,人们的这一心理倾向中潜伏着对爱情不忠的可能性。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有心计,他并没有做什么事情,给你什么恩惠,却变着法子叫你对他感恩戴德。也有些人对这一心理效应还不甚明了,更不能做到自觉运用,做事虽然费力却不讨好。在一家食品店里,顾客们常常喜欢排成长队在一位售货员那里购买食品,而别的售货员却无事可做,一天,店领导问她有什么决窍。 “很简单” ,她回答说, “别的售货员称糖时,总是先装得满满的,

10、而后往外取出,而我却相反,先装得少一些,过秤时添上一些,并随便说上一句:我送你两颗,谢谢你光顾,欢迎再来 ,这就是我的决窍。 ”其实每位售货员卖给顾客的东西在斤两上都是不多不少的,但是,如果先装多了然后往外取出,顾客会认为是从他的袋子里往外取,在心理上容易怀疑短秤;相反,如果先把糖装少,过秤时再往里添,顾客对售货员产生信任感,还认为自己占了便宜。因此,我们要善于应用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向不良方向逆转。二是在形成对别人印象的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失去客观公正性。人际交往中的白金规则卓越生活的创造需要有很多东西。其中一件你可能

11、会忽视的东西就是你与身边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你一整天不停歇地在与身边的人交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交往着能量。有时候,能量是有积极作用的,而有时它会产生消极作用。生活中与别人的交往有时会给你补充能量,而有时可能就会导致你能量的流失。你是否曾经停止过生活高速列车的运行,通过这样来反映出你让交往变得更加积极的方法,从而让你和你身边的人都感到更富有活力?一种让交往产生积极能量的好方法就是抛弃那些黄金规则,而用白金规则取而代之。也许你会觉得我疯了。毕竟每个人都知道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规则是他们在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你不曾觉得这很自私吗?难道每个人不是不同的吗?难道人们不想让自己变得很特别,

12、能被人理解和欣赏吗?他们当然想这样拉!白金规则这么说道:“用别人喜欢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这是正确的,不要用一种你所喜欢的被人对待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比如说,如果他们喜欢直截了当的交往,那么就用直截了当的方式与他们交往吧。要是他们喜欢用那种能有助于建立更个性化人际关系的闲聊方式来与别人交往,那么你就花多点时间跟他们进行闲聊吧。如果在跟别人交往前能问自己以下这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对你会有多大好处和会产生多大效力呢?1、你这次谈话的目的是什么?2、他们要谈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会帮助你决定你可以传达多少信息)3、他们偏向于选择哪种交往方式(私人、商业性质、随意、正式等)?4、他们要得到的信息要多详细,概述

13、还是要有大量的细节?5、他们喜欢在哪些地方跟你交往?一些人喜欢快节奏的交流,而一些人会选择慢而谨慎的交流。下次想让生活变得更精彩的时候,你就试用下这白金原则吧,看看你和你身边的人的能量水平是如何飚高的!人际交往的误区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新生和爱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没有与别人的交往,人类就无法生存。当前,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滚滚而来,各种机遇和挫折也纷至沓来,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增大的社会心理压力,人们就更需要啬交往的数量和质量。培根在论友谊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有心事却无法向朋友诉说,那么他必然成为操作自己身心的人”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有多么强的能力,多么好的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既无法取得的成功,也不会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健康。对于如何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少的人则感到迷茫,他们往往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天忧人,认为自己周围生活圈子晨好人太少,无法进行满意的交往,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的交往活动存在着千万的。这些主要有:1 自私、自钡,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上:有的人大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从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