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811245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赵羽翔赵羽翔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为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提出的一个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相 适应的新的发展模式。是我党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 要方针,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这个意义上看,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层次的提高,而且标示着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迈向 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和保障。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面前,实施这

2、一战略的迫切性更加突出。正如 胡锦涛同志在 2010 年 2 月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的“综合判断国际综合判断国际 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并用五个“必然要求”, (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 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必然要求,是在后 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必然要求,是实现国 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必然要求,是适应

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必然要求。我们只 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进一步论述了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所以全党全国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紧迫 性和责任感。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途径、重点、 模式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看法,值得实践中探索。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我国从“九五”时期就开始探索经济

4、增长方式转变之路,但成效并不理想,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经济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的忽视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的盲目性。所以,充分借鉴成功的国际经验,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进程,意义重大。开设本专题就是想简要介绍发达国家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经验,以供我们借鉴。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总量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经济 质量提升、经济结构优化、收入分配合理化的过程。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 可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经济整体素质、内在质量和整体 结构的提升与完善。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5、二战后, 许多国家为了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 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它 们的经历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一)美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验美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验 据世界银行的分析,美国在 19501960 年间,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经济增 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在这期间,GDP 年均增长 3.3%,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 53%。美国的经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其主要经验有:1、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在促进美国经济增

6、长方式转变的诸因素中,以信息 技术革命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处于首位,据测算,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重大科技发明 有 65是美国首先研究成功的,75是美国首先付诸应用的。美国对科技创新 非常重视,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由总统和副总统任正副主任,由一些部 长担任委员,以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国家领导。美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的人才队 伍建设,一方面大量培养本国科技人员,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国外优秀人 才来美国发展,所以研究与开发投入增长很快。1992 年,美国的科学研究与试 验发展投资已经超过日、德、法三国的投资总和。同时,美国政府还非常重视 科技成果在经济上的应用,支持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促

7、 进科技成果商业化。这些政策措施大大激发了高素质人才的创造热情和企业推 广技术、加快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及新产品源源不断 地产生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又进一步加速了技术进步的步伐。如:美国实现 第一个 100 万专利目标花了 85 年的时间,而专利数从 500 万增加到 600 万则仅 用了 8 年时间。近年来,美国发明专利增加最多的是计算机、通信和生物技术 领域。据世界银行统计,在美国, “仅技术进步这一条就占了自 1945 年以来美国 产出增长的 50%以上,劳动力增加的因素只占 27%”。所以说二战后,美国在 世界经济中霸主地位的逐步形成,主要靠的就是以科技推动力为基础

8、的集约化 经济发展方式。2、重视教育、重视教育。二战后,美国高度重视教育,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教育事 业得到蓬勃发展,各州都实行了九年或十一年、十二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了中 等教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也是最发达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研究证明,在 美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期内,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达到 17.3%,大大超过物质投资 5%15%的收益率,美国国民收入增长额中有三分 之一要归功于教育投资。 3 3 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美国通过鼓励企业兼并, 使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规模经营,获得了最佳经济 效益,提

9、高了国际竞争力。4、实行适当的政府干预、实行适当的政府干预。主要是政府政策扶持。美国政府的一些干预政策 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税收优惠、价格保护、出资修 建、直接经营、补助运营成本、支持研究与开发、制定规划、发布信息等等, 发挥了较好的协调、引导效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造了基础性条件。在 产业政策方面,20 世纪 60 年代侧重于农业发展及公路、航空网等基础设施建 设,20 世纪 80 年代重点扶持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产业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重点支持信息产业和出口产业的发展,这些连续的产业政策体现了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的过程。美国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实现充分就

10、业和持续增长,经 济增长速度由 50 年代的 2.9%,提高到 60 年代的 4%。5 5、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持。、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持。结构调整方面,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在大规模地对传统产业进行有效技术改造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信息 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并不断巩固和加强高新技术的领先地位。 为了实现产业组织的合理化,美国企业实行了大规模的兼并收购重组和内部经 营结构的整顿,优化了资源配置并获得了最佳经济效益。政府方面也实施了促 进结构调整的工业政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企业政策。经过结构调整,美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上升,成为增加就业的主

11、渠道,经济“服务化” 的特点更加显著;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释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转向第 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内部顺利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和持续农 业转变。这样的产业格局加快了美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速度。(二)日本经转变济发展方式的经验(二)日本经转变济发展方式的经验日本国土面积仅为 37.78 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对 外依赖严重。二战战败后,经济、社会几乎崩溃,但目前却已发展成为世界第 二号超级经济大国。日本集约型、效益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值得我们值得借鉴。日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统制经济体制向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由封闭经济体系向开放经济体

12、系转变,由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增 长方式向知识密集型高技术化增长方式转变。其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转型,主要 有以下经验: 一是重视科技进步。一是重视科技进步。日本十分重视科技的作用,在 19591979 年中,日本 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引进技术 33854 项,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 进技术,而且对引进的技术具有严格的要求,首先要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国民 收入水平、市场需求等基本国情,其次要有利于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步伐、提 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第三要有技术改进和创新的潜力。除重视技术 引进外,日本还致力于前瞻性技术研发,在尖端产品的生产方面均取得了很好 的成就,其中包括微电子、半导体、

13、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超导应用、光纤通 信、碳纤维、精密陶瓷、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等。技术进步为日本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提供了动力,而巨大的研发投入是重要的物质保障,20 世纪 90 年代 中期以来,日本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以上,居发 达国家前列。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较好地 实现了从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过渡,最终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1955 年1970 年,日本用了 15 年时间,吸收和消化了全世界用半个世纪开发 的全部先进技术。所以,日本又成功从一个引进、模仿西方技术的国家发展成 为一个技术出口国和技术不断创新的国家。80 年代以来

14、,日本每年的科研开发 产出不断提高,平均每年申请专利达 34 万件以上,占全世界的 40%,为美国的 3 倍,英国的 10 倍。 二是重视教育事业二是重视教育事业。日本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实现 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20 世纪 60 年代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了中等 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在普及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推动高 等教育的大众化;20 世纪 80 年代推进教育的个性化、信息化和国际化;20 世 纪 90 年代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发展研究生教育;近年来进一步促进高等 职业教育的实质性发展,并推进高层次远程教育,倡导终身学习。 此外,

15、日本还注重培养多元化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才,尤其重视理工科人 才培养,并建立企业人才成长评价制度,提升职工的知识水平和训练水平。通 过教育的发展,日本全民族文化素养和劳动力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为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储备了数量大、质量高的劳动资源。 日本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和该比重提高的速度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中都位 列前几位,通过发展教育,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提高 三是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三是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日本逐步形成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 创新的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界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主力军作用。日本全部科研投资 80%以上来自民间企业,科研人员 63%以上在民间企业。而且

16、,日本 企业在生产经验管理方法改进方面,也处于世界前列。 四是重视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四是重视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载体,日本产业政策经历了“产业合理化扶植重化学 工业发展创造性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重视环境保护”的调整。 具体来说, 在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依靠“倾斜生产方式”,政策倾向于支持军工、煤 炭、钢铁产业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电力、运输行业的发展;在高速增长时期,日 本推行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提高重化工业生产能力及其技 术装备水平;石油危机以后日本进入稳定的中低速增长时期,转而实施知识和 技术密集型产业政策,并从忽视和放任公害转向重视和控制公害,重视提高国 民生活质量。 产业政策调整的直接效果是优化了产业结构,并通过产业结构的 优化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五是政府干预五是政府干预。日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很大程度上 得益于政府的干预。 日本政府先后于 20 世纪 50 年代和 70 年代确定了“贸易 立国”和“科学技术立国”的战略方针,前者具有粗放型经济增长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