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剪纸的意蕴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11091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剪纸的意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册—剪纸的意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册—剪纸的意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剪纸的意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剪纸的意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号考生很荣幸参加面试,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剪纸的意蕴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性教学目标,确立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通过对剪纸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感受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好动手能力。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中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这些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们对剪纸方法的整体把握,须给与针对性指导。基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

2、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的特点、表现方法和制作过程过程与方法:运用剪纸的方法,金星剪纸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发展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为了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征相结合,确立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剪纸的来源、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制作过程等。本节课的难点是:独立自主的完成剪纸作品创作,培养动手能力。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比较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多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前学生须准备剪刀、刻刀、垫板等工具。鉴于“以学为主,回归

3、生活,提高素养”的三环节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过本节课,我打算在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剪纸动画视频,我会有两个提问作为课题导入,1、视频展示的是什么美术表现形式呢?等学生回答出“剪纸”后,板书课题,同时提问第 2 个问题“你们知道剪纸的起源嘛?”我会以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商周时期“剪桐封弟”的故事,在文化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剪纸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特点,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学生主要采用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先向学生展示阳刻、阴刻两种表现手法的剪纸图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等学生回答出“阳刻是用外轮廓线表现事物的,而阴刻

4、是靠空白来表现的”随后,向学生示范阳刻、阴刻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探究体会者不同。之后向学生展示南北方的剪纸图案,启发学生结合南北方的地形、气候、风土人情特点去思考南北方剪纸的特点。 南方精巧秀丽,北方粗犷豪放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知识后,我打算采用示范法向学生演示“起稿、剪刻,揭离”剪纸的一般过程 ,同时投影仪上也会展示步骤图,才一张正方形纸,斜着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折出的三角形的折边与斜边对齐折叠,画稿,沿线将空白处剪掉,揭离,一个窗花便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边看边跟随动手制作,我会强调剪纸画稿的注意点:画稿的线条要衔接起来,加强线条与线条间的接触,同时启发学生还可以用刻、染的方法来表现。随

5、后,组织学生参照刻、染的剪纸步骤,独立自主的用刻、染的方法制作剪纸图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对于后进生给予重点指导,学生创作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剪纸的特点,同时进行自评、互评,我进行师评时对于优秀作品,让学生上台示范讲解,其他作品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用美学知识放在在展示窗里,展览,便于交流讨论。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会展示不同用途的剪纸,启发学生思考“剪纸有哪些用途?”这是学生议论纷纷,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可以做窗花、刺绣花样、喜花、扇花等等。同时点拨学生, “在课前播放的剪纸视频”让学生自己说出“还可以制作视频动画”我打算采用达标测试的方式,进行总结回顾,自编题目:“南北方剪纸特点是 、 、 。剪纸的方法有 、 ,以及独立创作一幅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剪纸作品。测试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阅,自我总结课堂所学,构建新知。最后我会布置课下作业“完成喜花创作,预习下一课”对于板书,我将黑板设计成三大板块,最左侧书写知识点,中间展示教师作品,最右侧展示学生作品,这样可以形象直观的强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高!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