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936-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1)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95844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1936-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卷)-1936-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卷)-1936-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卷)-1936-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卷)-1936-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1936-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1936-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月综合测试历史试卷(1)(岳麓版选修一)(岳麓版选修一) (含解析)(含解析)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2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认为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主张神父可以娶妻 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A B

2、 C D3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都反对宗教信仰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4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任用汉族地主 推行三长制 胡汉服装融合接受汉族文化A B CD5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 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 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 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 两国统治者都把发展资本主义放在首位A B C D6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

3、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7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为本” ,也就是强调(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变法改革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 C将“法治”作为国君的主要统治手段 D任何人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的约束8列宁曾指出,经过 1861 年改革,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控制9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却答应每年给辽送

4、岁币。这说明( )A.当时的民族关系和睦 B.北宋以屈辱的代价换取边境的安定 C.北宋以礼治国 D.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转10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D1889 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11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日本出现新兴地主 明治维新开始 倒幕力量取得讨幕密诏 西方列强打开日本的大门A B C D12 “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这使秦国(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

5、系C促使地主制经济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13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某人的得票超过 6000,他将被判在国外流放 10 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 10 年后也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方式的依据是( )A十二铜表法 B.陶片放逐法 C.雅典公民法 D.公民大会法14下列关于维新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B是一股进步的爱国民主思潮C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15 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 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

6、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16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责任内阁 D.陪审法庭17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萨拉米斯岛危机C “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18在赐爵制度下,官吏选任的主要标准是( ) 。A血缘亲疏 B门第高低 C功劳大小 D分数多少19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范仲淹改革

7、20造成北宋初期兵丁数额年年增加的因素并不包括( )A. 政府将各地流民编入军队 B. 挑选地方精兵编入禁军 C. 边防大量屯兵以应付辽的侵扰 D.“守内虚外”的军事部署21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 。这就是( ) 。 A “下诏鼓天下之气” B “迁都定天下之本” C “练兵强天下之势” D “变法成天下之治”22王安石曾用“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诗句歌咏“徙木赏金”之举。商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B打击破坏新法者 C树立新法令的威信 D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23面对危险的形势,光绪帝和维新派没有自己可依赖的军队,也

8、不敢发动群众,最终选择拉拢当时掌握新建陆军的人物A袁世凯 B李鸿章 C荣禄 D陈宝箴24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25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认为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主张神父可以娶妻 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A B C D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 (9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

9、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问题:(1)王安

10、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 分)(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 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2 分)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10分)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 。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

11、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等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第一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以上可以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以担任除司库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材料三: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

12、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 分)(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5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3 分)28 (10 分)下列是一组与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 14 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1876 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

13、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 分)(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 分)29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的诗歌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 过去出身和门第是衡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惟一尺度,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谁富有,谁就位列上等。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有四个部落各选 100 名

14、代表组成的四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议员无财产资格限制。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并授予他们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岳麓版教材(1)材料一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政治理念?(3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说明两次改革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产生怎样的影响?(12 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奖励耕织(砖画)商鞅铜方升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