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851-山东省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94868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1851-山东省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1851-山东省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1851-山东省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1851-山东省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1851-山东省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1851-山东省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1851-山东省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菏泽一中届高三阶段性检测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 至 4 页,第卷 5 至 8 页。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左传记载:(西周)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 弟为仆隶)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 。 ”这段记载反映了( ) 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B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缺乏政治隶属关系 C西周用宗法制巩固分

2、封制 D西周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 2马克思说, “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 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 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君主专制有百害无一利 A B C D 3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 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 始也。 ”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 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 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4清

3、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 这说明军机处( ) 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了君主专制 加强了内阁的权力 扩大了统治基础 A B C D 5 “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 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 史 )文中“新的统治形式”指( ) A君主制 B中央集权制 C民主制 D联邦制 6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

4、是基于理性而不是 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的内容 B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C罗马法崇尚平等自由 D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7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这( ) 体现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削弱了州权主义观念 取消了各州的自主权 A B C D 8美国 1787 年宪法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 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 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91875 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5、此宪法体现的法国政权的特点包括( ) 奉行分权的原则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A B C D 10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这番 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 A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立场 C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 D进行武装起义的决定 11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 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

6、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2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这一制度( )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13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 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将

7、革命进行到底”,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民主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15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 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 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 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这个“新制度” 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原则16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

8、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 “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7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的态度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朝鲜战争(19501953 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 年) 伊拉克战争(2003 年)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 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 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 合国对伊动武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有力支持,使西

9、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18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1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重要变革,突出表现在( ) 铁工具得到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 兴建大型水利工程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应运而生 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 A B C D 20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10、 )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庄园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21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 (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 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官府鼓 励手工业发展 A B C D 22右下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 16 到 18 世纪的变化曲线图。 导致 1700 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荷兰( )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B海外殖

11、民地的增加 C丧失了海上殖民霸权的地位 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23在 1500 年到 1800 年的三百年间,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掠夺的白银有一半都流进了中国,以 购买丝与瓷器这些当时的高级奢侈品。这说明了( ) 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中国出 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A B C D 24大企业纷纷涌现,大企业家有了控制世界的能力。这种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时期2519 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开放门户

12、”标志着资本主 义市场进一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 ) 殖民活动的扩展 工业革命的开展 国际贸易的扩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 A B C D第卷(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26 题 13 分,第 27 题 13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 (13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 系完备、影响深远。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1 分

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2 分)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 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太宗实行了什么制度?(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 性。 (2 分)材料三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 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 (3 分)材料四 (明太祖)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 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新 举措?(2 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 分)27 (13 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普世的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