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荒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85054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地区荒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宁夏地区荒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宁夏地区荒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夏地区荒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地区荒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urren t S itua t ion an d Con tro l Coun term ea sure s of D e ser t if ica t ion in N in gx ia A reaYA N G J ian 2sen , YA N G W e i2w u(D ep a r tm en t of C iv il E ng inee r ing , N ing x ia U n iv e rs ity , Y inch u an 750021)A bstra c t: T h e cu r ren t situ a t io n an d cau se s o f de se

2、 r t if ica t io n in N in gx ia a rea w e re expo u n ded, an d th e co n t ro l co u n te rm ea su re s w e re p re sen ted in th is p ap e r. F in a lly, th e k ey tech no lo gy o f co n t ro llin g de se r t if ica t io n to b edeve lop ed in th e fu tu re is po in ted o u t.Key word s:de se r t

3、 if ica t io n;co n t ro l co u n te rm ea su re s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干旱、 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目前荒 漠化已影响到世界 15 的人口和全球 13 的陆地面积, 给全球环境及人民的生活和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已成为 贫困和阻碍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国家林业局调查, 我国有 14 的国土荒漠化, 每年的直接经济 损失达 540 亿元。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 其中长江、 黄河源头及两岸地区的治理将是重中之重。 地处黄河上游的宁夏, 将把荒漠化治理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

4、工程去实施。1宁夏地区荒漠化危害的现状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农牧交错带, 其西、 北、 东三面分别受腾格里、 乌兰布和、 毛乌素沙漠包围, 生态、 经济环境极为脆弱, 是我国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总土地面积 5. 18 万 km 2, 荒漠化面积 4. 96 万 km 2 ,占全区总面积的 95. 6% , 其主要类型为风蚀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 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 1. 26 万hm 2, 占 24. 2% , 高于全国平均值 (17. 6% ) ; 盐渍荒漠化 8. 67 万 hm 2; 水蚀荒漠化 211. 55 万 hm 2; 水土流失面积371. 31万 hm 2,

5、 占全区总面积的 71. 68% , 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 000 多万元, 每年输入黄河的泥 沙近 1 亿 t 1 。 固原地区 50% 的库容被泥沙淤积, 有效灌溉面积降低了 60% 。 全区有 13 个市县 302 万人口长期遭受风沙危害, 1982 年以来, 宁夏共发生沙尘暴 40 多次, 仅 2000 年发生沙尘暴 15 次, 每次沙尘暴平均持续 时间都在 24 h 左右, 有时要持续 2 3 d。强沙暴来临时, 狂风肆虐, 尘土飞扬, 能见度不到 1 m 2 。日益发展的 荒漠化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而且成为严重影响宁夏人民生活和生产条件, 制约经济、 社会可

6、持续发 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其主要危害有: 一是蚕食可利用土地, 并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二是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破坏生存条件, 加深了贫困程度; 三是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建国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尽管宁夏在防沙治沙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 善。 但是, 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控制, 荒漠化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局部地区沙漠化范围仍 在扩大, 如毛乌素沙地每年向东推进 4 11 m , 腾格里沙漠的高大沙丘每年向前移 2 m , 低矮沙丘前移 3 5 m , 个别新月形沙丘前移达 8 11 m , 一些稳定与半稳定沙丘重新变成流动沙丘。 盐池县年均沙化

7、面积扩大 1. 15 hm 2 , 宁夏至今仍有 1. 26 万 km 2 沙化土地需要治理。一些地区沙漠化发展程度加快, 盐池县北部严重沙漠化土地 1978 年较 1956 年增加 4. 6% ,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增加 6. 9% 。 植被破坏严重、 草场退化, 全区天然草场 收稿日期: 2001209224 基金项目: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B 002)作者简介: 杨建森, 男, 生于 1971 年, 讲师。 从事土木工程材料、 环境保护的教学和研究。90% 以上的面积在不同程度地退化, 全区森林覆盖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已建 土地总面积的 2. 4% ,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

8、平 (7. 54% )。 北部平原区仍有 26. 6% 盐渍化化威胁2 。 因此, 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2荒漠化的成因宁夏地处西北内陆, 地理位置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即由东部季风区域向西北向内流区过渡, 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是黄土丘陵, 中部为台地、 山地和山间平原, 北部立于南北两端, 因此, 各地的荒漠化成因又有不同的特点。2. 1宁夏六盘山土石山区这个地区属阴湿地区, 是黄河的主要支流清水河和泾河的发源地, 也是国家级12. 4% , 主要植被为天然次生林和草甸草原。 由于这里光热资源不足, 农业生产结构 群众生活困难, 有半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 加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9、条件差, 缺少选择的人们过度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面积 1 645 km 2) , 生态环境脆弱2. 2宁南黄土区丘陵 这里属干旱地区, 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 (贫困人口 42. 9 万) ,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自和干草原为主。 由于这里降雨稀少, 自然条件差, 人口压力大, 过度耕牧等掠夺自然资林覆盖率仅为 5. 3% ) , 加上山坡地多, 土壤结构松散, 一遇暴雨大风极易发生土壤侵 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面积达 0. 64 万 km 2)。 贫困伴随着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单一的农业财力、 物力来应付自然灾害, 形成越穷越耕, 越耕越穷的恶性循环。2. 3中北部风沙干旱区该地属

10、农牧交错地带, 被腾格里、 毛乌素、 乌兰布和沙漠三面包围, 主要植被为荒 质砂性, 植被稀疏, 加上草原过牧, 滥垦滥挖, 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导致砂化严重。2. 4宁夏平原灌区农田区这里地貌为冲积平原, 有黄河自流灌溉, 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为主的农业类型占主导地位, 加上人口密度大, 垦殖指数高, 灌溉方式落后, 重农以及山洪危害等, 造成大面积农田盐渍化 ( 面积达 760 km 2) , 平原北部地势低洼, 土荒漠更为严重。2. 5贺兰山林草区贺兰山林草区植被以针叶林、 疏林、 灌丛荒漠、 草原为主, 由于近年来疏林地退化,降低, 剥蚀和水土流失严重

11、。3荒漠化的治理对策(1) 宁夏六盘山土石山区, 实行封山育林、 育草, 建设自然保护区, 15以上坡耕地荒漠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以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为准绳,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把保护、 治 理、 科技、 政策等措施进行有机结合, 同时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实现宁夏荒漠化治理技术的战略性突破。 针对宁夏荒漠化治理工程的总体布局和现有治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十五” 期间应着力进行 下列领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4. 1沙区水土资源合理、 高效利用及节水技术 旱作农业节水种植技术; 生态、 生产用水确定及水资源平衡技术; 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土、 肥、 水耦合 技术;

12、沙化土地稳定性及持续生产的维护技术。4. 2沙区优良动植物资源选育繁育技术适应逆境生境植物选育技术; 优良适生植物种子与种苗繁育技术; 优良畜种改良、 繁育技术。4. 3退化草场保护、 改良技术人工改良草场及集约经营饲料基地建设技术; 草场可持续经营技术。4. 4 不同类型区域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与可持续经营模式的建设 不同荒漠化类型区域生态生产互补的耦合技术; 农林牧复合培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 荒漠化地区 人工灌草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荒漠化地区资源的培植与产业开发利用。4. 5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的建立; 荒漠化及风沙灾害预测、 预报体系的建立。

13、参考文献:12宁夏农勘院. 宁夏土壤 M .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0.宁夏统计局. 宁夏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上接第 92 页)参考文献:12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Z . 贵州政报 M . 贵阳: 贵州政报社, 1999. 24, 9-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 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 .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6. 4- 16.11.朱安国, 林昌虎. 山区水土流失因素综合研究 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5. 17- 24.(上接第 96 页)参考文献:G raw ley P D , D andy G C. O p t i m a l op e ra t io n o f m u lt ip le2re se rvo ir sy stem J . W a te r R e so u r. P lann. M anage. , 1993, 119(1) : 1- 17.12姚汝祥, 等. 水资源系统分析及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