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修模块答题规律性总结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9778452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选修模块答题规律性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历史选修模块答题规律性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历史选修模块答题规律性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历史选修模块答题规律性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历史选修模块答题规律性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选修模块答题规律性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修模块答题规律性总结(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7 页)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总结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总结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改革,古人称之为“鼎新革故”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除 旧布新,打破常规。古往今来,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改革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1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 革,导致社会制度发

2、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外国: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中国: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3)巩固资

3、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外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改革开放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3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 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 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 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

4、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民族危机严重。4改革的过程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进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其结果必定是每人追求短期利益,社会 动荡,生产下降,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在否定过去和保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第 2 页 (共 37 页)5改革的结束成功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 失败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

5、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 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 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6.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

6、的政治魄力。 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注意: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 了预期目标,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与保留。(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3)失败的改革: 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7.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

7、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 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8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对改革进行评价时,

8、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 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 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 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 革。第 3 页 (共 37 页)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

9、思想与实践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一)基本规律 一、世界近代化历程的基本特征一、世界近代化历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2、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 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4、生活:城市化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政治转型的核心内容: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2、近代社会的政治史的三个基本领域:政治思想理论、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实践 3、政治思想理论方面斗争的焦点: 国家权力的本源(“主权在民”还是“君权神授”) 人权的本质(自然享有还是统治者恩赐)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统治国家的基本体制(法治还是人治) 国

10、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代议制还是君主专制) 统治者产生的基本原则(选举还是世袭) 权力结构框架(三权分立还是金字塔)等三、世界近代政治民主化 1、产生背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的矛盾愈演愈烈 2、过程和实质:反对专制、争取人权和公民权;从臣民(人治)转变为公民(法治) 3、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尊严和价值;民主与社会经济的进步一 起成为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 4、基本蓝图(理论) :人权是基石;代议制是基本框架;法治和分权是根本保障5、实现道路(实践) (1)自下而上的革命(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

11、 战 (2)自上而下的改革:如英国改革,俄国 1861 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工人运动:如宪章运动;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6、结果: (1)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1787 年宪法 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诞生 (2)代议制民主制确立,但各国特色不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名义下的专制或半专制统治) (3)代议制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资产阶级民主)7、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1)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 (2)资产阶级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3)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历程第 4 页 (共 37 页)8、基本观点 专制和民主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必然阶段;

12、民主思想是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的前提 民主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是人民群众(包括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近代社会中诞生的资产阶级民主至今也是一种不完善、不彻底的民主 民主制度的产生与出现,同全体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基本无关,它只同民 主力量与封建专制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有关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二)国别史 一、英国 1、议会和国王的斗争: 斗争的焦点是:国会权力至上还是王权至上 矛盾激化的导火线: “税收”问题 实质:反对王权专制统治斗争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政治专制、经济垄断、 宗教迫害)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斗争的过程:从权利请

13、愿书到大抗议书 ;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年。长期议会召开、 两次内战、共和国的成立和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和光荣革命) 斗争结果: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建立代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2、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 条件:A、政治条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建立;B、历史条件:悠久的宪政传统;C、法律依 据: 权利法案及其他法案( 王位继承法和三年法案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议会君主立 宪制议会君主立 宪制保留君主,但 君主仅为国家 象征,保留君主,但 君主仅为国家 象征,“统而 不治统而 不治”,内阁 对议会负责, 议会为权力为 中心。,

14、内阁 对议会负责, 议会为权力为 中心。英国最典型,英国最典型, 1945年以来的 日本亦是如此年以来的 日本亦是如此二元制君主 立宪制二元制君主 立宪制保留君主, 君主受宪法 限制,但君 主拥有立法、 行政、司法 等方面的广 泛权力保留君主, 君主受宪法 限制,但君 主拥有立法、 行政、司法 等方面的广 泛权力1871 1918年的 德国,年的 德国, 1889 1945年的 日本为此年的 日本为此议会制民主共 和制议会制民主共 和制废除君主,议 会为权力中心, 总统为国家象 征,总理掌握 最高行政权废除君主,议 会为权力中心, 总统为国家象 征,总理掌握 最高行政权现代德国、以 色列为此类

15、型现代德国、以 色列为此类型总统制民主共 和制总统制民主共 和制废除君主,议会 为权力中心,总 统为国家元首和 政府首脑,拥有 广泛的权力废除君主,议会 为权力中心,总 统为国家元首和 政府首脑,拥有 广泛的权力美国最典型, 较鲜明的体现 了三权分立的 特点美国最典型, 较鲜明的体现 了三权分立的 特点第 5 页 (共 37 页)权利法案的内容:限制王权、保障公民权利 权利法案的意义:英国宪政史上重要文献,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为很多国家效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限制王权,议会权力至上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封建时代的君主制的区别:国家政治体制的构成、国王和议会的地位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A、

16、对英国:资产阶级分享到国家权力;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 续发展制度保障;在本质上逐渐实现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B、为很多国家效仿责任制内阁 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形成:萌芽:1617 世纪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中的外交委员会;形成:18 世纪早期辉格党领袖沃 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实行首相;进一步完善:18 世纪后期 19 世纪上半期,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 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内阁的职权:最高行政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首相、内阁、政府产生的法定程序:英王任命在下院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政府首相,首相根据 国王授权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呈请国王批准,内阁和政府便告成立 首相的地位和职权:政府首脑、多数党领袖,掌握国家实权;受议会监督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间接民主;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保留中 世纪的传统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