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幸福很近16-三殊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68794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幸福很近16-三殊胜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离幸福很近16-三殊胜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离幸福很近16-三殊胜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离幸福很近16-三殊胜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离幸福很近16-三殊胜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幸福很近16-三殊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幸福很近16-三殊胜(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殊胜个人整理,仅供参考阿弥陀佛,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又到了“离幸福很近”的辅导时间了。首先我们还是共同顶礼祈被加持,愿在这一节课当中能够具足三善圆满的摄持。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大恩传承诸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让我们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在菩提心的摄持之下,我们这一节课叫“三殊胜”。三殊胜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讲到的摄持三胜的善根。也就是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后行回向殊胜。具体我们来学习一下,到底什么是三殊胜。三殊胜的意义和功德是怎样的。三殊胜具体的内容我们应该怎样去修行,修持。在一天、 一生乃至于一件

2、善法当中,怎么让它的利益变得最大,这就是这一节课当中我们要学习三殊胜的道理。一、意义和功德三殊胜的本体实际上是行善的三种殊胜方法。我们在做任何善法的时候,大家都希望善法不失坏而能够快速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如果不知道方法,不会运用方便和善巧,行善上面它所得到的结果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差别和效果。所以,如果能精通方法并且付诸于实践以方法的窍诀力摄持,这样任何一种善法都能达到极致极佳的效果。相反,如果没有掌握方法,即便是大量的行善,非常辛苦,但是也不一定每一种善法都是最为殊胜的。三殊胜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间,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用上,善根就会无边无际的增长。三殊胜其实就是善行、善法,再加上加行、正行、结行三个环

3、节当中,都能把握住要点,最终成就为无量善法功德的本体。为什么把它叫做殊胜?我们叫做三种行为,叫三种方法, 叫三个窍诀。 为什么要叫三殊胜?三殊胜从因和果的角度来讲,都有殊胜的含义。有则成为殊胜,无则成为平庸、下劣。从因的角度来说, 如果做一种善法、 善根,依此法来进行摄持, 它就能远胜其他的各种善根。而从果的角度来观察,以此依靠三殊胜的要点行持、护持, 即使是微小的善根也能获得超胜一般善根的果报。 所以它令善根成为不一般的特殊性。令果报成为无边广大增长乃至于佛果的正因,由此,无量无边的功德果报并不是一点一滴能耗尽的。实际上三殊胜的摄持也就被喻为是点铁成金的窍诀。它分为三个步骤:加行; 正行;

4、结行。加行如何看为殊胜?就是因为在行善之前,要进行妥善准备, 要进行努力几倍成功做善的这些因缘。也就是要有一种发心进行摄持。而正行殊胜,简单来说就是在行善的过程当中,要专心致志。如果讲得比较深一点,或者从它的内涵上面来说,一定要安住在无缘、平等、无我、空性、不著一切相的境界当中行持一切诸法。就像金刚经当中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行一切善法。结行殊胜是最终摄集了所作的善根之后,让它回小向大,回因向果,回自向他,以这样的方式能令善根广大无尽的增长成熟。有的人就会问: 行善有没有三殊胜,有这么大的差别吗?就像磕大头前往拉萨,这不是一个极大的善行吗?我即便没有三殊胜摄持,但是你怎么

5、能否定我所做的善事?有的人就会认为说:我只要做就可以了,我干嘛要用很多发心,很多回向,然后还要正行无缘。这些摄不摄持没什么必要,我就比较实实在在的做了就是做了,没有做就是没有做。我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善事就可以了。其实做善, 固然非常重要。 但是善的大小不仅是随形象而更重要的是随心进行安立。比如发心朝圣,如果他的发心非常广大,他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为了众生离苦得乐,为了众生能获得暂时究竟的安乐和涅槃,这样一来就是好上加好了。但是如果发心不大,即便他经历了很多苦行, 但是很有可能自己会生起后悔之心,或者生起炫耀之心,最后把还没来得及回向的善根就全部毁于一旦了。所以, 他能不能成为殊胜的善行,要观待于

6、我们的发心和窍诀的摄持。很多人想学窍诀。实际上学窍诀就是我们点点滴滴当中,都要知道能令之增长而不失的方法。它是非常短暂而容易实行的。这就是窍诀。所以,正如同三殊胜一样,它就是殊胜的窍诀。比如, 佛前供水, 这样的善行看起来好像谁都会做。很多修行人常年如一日地在做一种善行和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在供养的过程当中,在供养前,摄持发心;供养中颂持供养咒和虚空藏咒等等;结行之时做回向,以这样三殊胜的方式进行摄持,缘起丝毫不少必定会转成为最为殊胜的善根了。所以,看似巨大的善根实际上未必巨大。比如,有的人出巨款去供养僧众、建庙、扶贫、放生。 但是如果没有三殊胜摄持,这样的功德可能也没有这么大。因为,它很有可

7、能会以各种各样的因缘让自己的善根退失,让自己失毁善根,或者让善根变得微小。如果以三殊胜摄持,就会得到好上加好的结果。所以每一个人行善,都需要以窍诀来摄持,才能使善法的力量增长广大。所以真正善的大小是不随外相,万法唯心,是依心而立的。经典当中也说:诸法依缘起,住于意乐上。我们了解三殊胜,它的不共意义和功德,生起好要之心的同时,我们就想去了解到底三殊胜该怎么做。二、加行发心殊胜三殊胜,首先第一步骤就是加行发心。加行发心,我们要怎么观察自己的加行发心,发心到底有多少种, 加行在整个行善的过程当中,起着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加行就是行善前的准备, 正行殊不殊胜, 是否得力都要观待于前面加行的准备。这

8、里所说的加行指的是心上的加行。比如,在佛前供花,或者供水,这些其实也是修行的加行。比如,五加行圆满五十万的内修数量。这些也是加行。但是,我们在这里所讲到的加行殊胜指的是发心。如果发心意乐不正,只是一种散乱的、狭小的,甚至掺杂贪嗔痴,染污的发心,这样一来就像听法出现的三过、六垢、 五不持一样, 它是没有办法成就圆满清净,善法闻思修行的功德。这时候,我们就要调整自己最开始的发心。发心类别当中,有不善的,有无记的,有善的,我们要区别于这三种,才能励力断除不善和无记来修行自己相续当中善的发心。怎么样是在行善当中有不善心?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善业的果报非常微小,所以以微小称为不善。因为一切的善唯随

9、内心的意乐,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这也是功德藏当中讲述的。所以意乐的大小取决于善的大小。 譬如,以三万元去供僧,如果心里只是想着保佑某笔生意成功。我们来观察一下他的心量是否为大。从对象上看,首先只为我一个人求福,排除了我之外的所有的众生。因此,它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从时间上看,只是想到这笔生意成功为止的极短时间。比如,生意从始到终有一个月,心里只求一个月的利益,此外没有想到更远将来,未来的永久的利益。现实跟未来比较,未来更长,所以他没有想到未来。从所求上看,只求这笔生意能成办,此外后世的增上生、解脱、成佛、度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这些,一概都没有考虑。所以他的所求也是非常狭小的。这

10、样一来进行观察,即便他拿出了三万元钱,看似非常多, 但是因为实际上他的发心不足够,最终所获得的果报,是非常微量的。所以华严经中告诉我们:心如工画师。如何描画就会如何显现。如果我们的心里非常狭小,只缘一个我,只缘今生,只缘今生的一个月,只缘自己的一笔生意是否成功。这样的心量所获得的果报自然不会很大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因为,只求今世圆满, 所以这样的发心容易在获得之后,最后以造集恶趣因缘,故而称为不善。比如, 为了遣除寿障请人打卦念经,依靠僧众的加持如法念诵,最终结果也会起到延寿的作用。但是延寿一定是好事吗?暂时来说,也有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真的凶吉难定。如果他延寿之后,反而去杀生、偷盗等

11、各种各样的恶行,这样一来,他的生命反而变得没有意义了。就像米拉日巴尊者看到了猎人就会说:本来人生是非常难得的,但是看到你这样可怜的人生,突然觉得这样的人生并不难得,这样的人生也并不稀有,也并不是我们所希求的。所以, 我们在平时做善事的时候,如果只是想着今生的利益而去行善,这样往往会成了堕恶趣的因。只为今生发财去念财神咒,如果自己没有福报,未必能实现。即便能实现,它会把后世的果报或者点滴的非常辛苦所集备的资粮在短时间中消耗,可能最后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偿。即便如愿以偿了,积福了,获财了,但是以此又造就罪业了,往往会造成后世的堕落。所以从长远的结果上来观察,仅仅为了现世圆满而行善,他过患极多,不能说是

12、为善,反而称为不善。有的人就会提问:生存在世间当中,难免希求此生健康、长寿、富贵、或者诸事平安顺利,如果不以善来寻求,又应当如何寻求?确实,佛陀教化众生,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也可以教导众生,希求财产,给予财产;希求寿命,给予寿命。固然这些也需要祈祷三宝、行持善法,而此处实际上遮止的并不是行善的行为,而质疑的是仅求现世下劣的发心。其实, 如果我们能发起广大利益众生的菩提心,一切尽在其中,即便不去求神通,即便不求世间的福报, 即便不去求健康长寿。 但是这些都可以在菩提心大愿中,不求自然顺得的。所以在发心过程当中,我们要断除不善的发心,同时在做任何一件善法的时候,也不能是无记的状态。 如果是无记

13、的状态,只是一种有口无心,甚至是一种心无目的,只是做什么事都是凑热闹, 随波逐流,仅仅是以身口进行行善,但是心里面没有一种大愿摄持。他的善法力量是非常微弱的。譬如,一边吃着糌粑,一边说话,一边转转经轮,这样看起来虽然好像有功德,但是因为他是无记心的状态,善根并不大。 所以一般在持咒念经的时候都讲到了,如果以无记的状态,或者掺杂其余的状态来进行诵经诵咒,那么他百千万劫的修行不如短时间当中,摄持于正念, 修行念经的功德大。所以,我们做事之前都要调整自己的发心,首先要观察自己当下的意愿和意乐。就像我们讲到判罪和判善都是这样的。关键就是看你的意乐发心。如果意乐发心是善,即便暂时你做的不一定是特别究竟利

14、益众生的,因为我们的能力是非常有限,但是以三殊胜的窍诀来进行摄持,慢慢成熟自己的能力和功德,这些都是可培养的。但是,如果你的发心是恶劣的,这样一来即便你有非常大的能力,但是不一定能做多少利益众生的微小之事。我们讲到了不善和无记的发心,一定要确定励力断除,这个时候我们要看善的发心是怎样的。其实在善的发心当中,也有下品善、中品善、上品善的不同状态。如果下品善的发心, 其实他只是追求后世圆满而行善的一种发心。如果以来世不堕恶趣、往生人天为目的,不论行持何种善,多少事情,只是行持下品的一种善法而已,它并不成为上等的发心。这样的小士道的下士道的发心,我们也要遣除,为什么?虽然转生人天很好,但长久来观察,

15、它也没有究竟很好的结局。比如,获得人身。倘若只是造恶, 得到人身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不得霞满,只是获得一般的人身,没有获得珍宝的人身。 这样一来只是获得中等人身和下劣人身还是很难行持真正殊胜的善法。就像有的人对于轮回、因果毫不诚信,不见后世,无恶不作。在世间当中五欲横流,被各种各样的习气所染, 被狐朋狗友所牵,最后造作很多堕落的恶事。所以以等流习气所感,以后也很难再获得霞满难得的人身。即便获得了人身,种种恶习也是千姿百态,很难一一断除。获得了天身, 临终时会有强烈的死堕之苦。就像难陀尊者, 最开始特别贪恋自己的老婆。后来当佛陀示现让他达到天界,但他那天女原来比自己的妻子漂亮百倍千倍,他就发愿一

16、定要转生天界, 开始精进修行。 但后来佛陀用善巧方便把他带到地狱当中去,地狱油锅原来是空的, 正在熬着热油。这个时候他问狱卒:这油锅是为哪个众生准备的?狱卒说:就是为在世间当中的难陀准备的。因为他没有精进修行,为了解脱。只是为了转生天界,他到天界的福报因缘消散成熟或者已经消尽之后,最后他必定会下堕到油锅当中。我们现在加好火,然后把这油烧得热一些。当时,难陀听了吓得要死,马上就要跑。狱卒说:既然你来了就先感受一下吧。然后,他赶快祈祷:南无阿弥陀佛。最后才回到人间, 这时候他才真正生起修道的决心。他不再会像之前一样,贪恋世间的女色。更不会像之前一样为了获得天界的天子天女常时陪伴的天王身份,而精进修道了。 而他真正知道, 一切都是要追求出离。世间当中的所有,只不过是一层浮云。世间当中所有的黄金白玉,这个并不是最贵的,唯有出世间的解脱之道,这才是最为难得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品的善根是中士道的。中士道像声闻缘觉是希求自我寂灭的果位。他们认知轮回当中,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没有一种自性的安乐可得。这时候他会真正从内心相续当中,发起一种由自而外的出离心,彻底发愿远离生死之苦,从结生相续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