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976597 上传时间:2017-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设字数:2592来源:教育界下旬 2015 年 1 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摘 要】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相对于一般用途英语(EGP)而言,为满足特定需求而设计的英语课程。ESP 教材是一种有别于 EGP 的教学材料,它具有以需求分析为导向、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内容遴选、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聚焦、和大量借鉴相关专业知识的特点。本文总结了目前高职 ESP 教材使用的现状,以已出版相关教材为佐证,提出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建设 ESP 精品教材和加强 ESP 教师队伍建设的教材建设步骤和思路

2、,以期提高高职 ESP 课程和教材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 ESP 教材 需求 跨文化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相对于一般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而言,为满足特定需求而设计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 Waters 认为,ESP 是一种语言学习理念,在该理念的引导下,所有关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决定都依赖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ESP 的课程内容与具体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相关,课程设计满足学习者需求,主题内容与特定学科或职业活动相关,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是授课的中心。Dudley

3、 认为,在 ESP 课堂上,教师有时只是一个语言咨询者,和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地位相等。他强调 ESP 教学应当反映相关专业和职业所采用的教学法。具有专业特点的 ESP 活动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掌握相关语域、体裁所使用的语言。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ESP 教材中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内容会更为集中频繁,这部分内容也是 ESP 课堂的重点。ESP 教材是一种有别于 EGP 的教学材料,它具有以需求分析为导向、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内容遴选、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聚焦、和大量借鉴相关专业知识

4、的特点。随着 ESP 在大学英语中的地位提升,ESP 在高职高专的应用研究业已开展起来。多年来,高职高专的 ESP 教学模式几乎完全照搬大学本科的教学模式,只是知识难度有所降低,教材则没有差别。笔者从事 ESP 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近四年,试从实践可行性的角度,并以营销服务英语等教材构建为模本,以其取得的实质性系统成果为实证,试图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高专 ESP 教材编写滞后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业领域成年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整体职业素养。 一、高职 ESP 教材现状分析 (一)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存在一定的偏差 需求分析是决定一个或一群学习者对语言的需求, 并将这些需求

5、按重要性排序的过程。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测试、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了主观和客观的信息(Richards et al, 1985:189)。高职 ESP 教材需求分析的信息源,除了学习者来提供学习需求、语言学能、认知方式、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信息外,还需要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包括职业人士、雇主等)提供专业知识需求与职业能力与素质需求方面的信息。只有在学生与行业需求分析二者相统一前提下进行的教材构建才能够真正反映职业领域成年学生的学习要求。而现在各高职院校的 ESP 教材的需求分析远远不够。 (二)教材内容(Teaching Contents)偏离了职业和岗位对其英语能力的要求 从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

6、目标来看,高职 ESP 课程的定位是职业技能课之一。其教材所承载的知识应该是具体的行业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英语工作技能、典型的英语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但是,现在的相关英语教材内容多是与行业相关的文章或科普读物,有的甚至是原版的学术论文,与职业能力培养联系不大或根本没有联系。有的内容陈旧而空泛,有些文章偏难,有些 ESP 课程甚至没有教材,或使用本科教材或国外教材,与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入较大。教材内容甚至直接影响了教学方法的进步。 二、高职 ESP 教材建设探索与研究 (一) 深入行业调研,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明晰教学目标 ESP 教师在进行相关教材编写之前,通过对行业专家的咨询、访谈和对学

7、习者的问卷、询问等方式,按照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脉络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梳理,确定客观需求、客观缺乏和主观需求三个重要的目标需求。客观需求是指学习者必须学会这些内容,才能在目标情境中有效地完成任务。客观缺乏是指客观需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也是学生需要学习和弥补的内容。主观需求是学生意识层面的内容,即他们自身的兴趣和愿望。主观需求往往与客观缺乏有差异,因此教师在编写 ESP 教材时要将客观需求、客观缺乏和主观需求进行整合,在将客观缺乏作为教学重点的同时,考虑到与学习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主观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满足职业领域需要,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材。 (二)建设 ESP 精品教

8、材 1. 注重需求分析。高职 ESP 教材要有本专业的职业特色,即反映不同的岗位对其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要在教材编写前需要开展对行业需求调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岗位所需的英语职业能力。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商业营销与服务英语和商业营销与服务英语实训两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的企业调研涉及首都现代商业服务业企业数十家,主要为体量较大、对高职层次毕业生吸纳能力较强的企业。焦点组调查通过对用人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访问获得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需求的定性结果,为定量调查的问卷设计提供参考;问卷调查的定量结果为 ESP 教学和教材编写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2.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研究表

9、明,在实际的对外交流中,外国同行对语言错误的容忍度较高,而对文化错误,特别是职场文化错误的容忍度很低,他们普遍看重对企业文化的尊重和了解(Vandermeeren,2005:170-173),因此,在 ESP 教材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十分必要。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 ESP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在 ESP 教材中需要有专门的章节或栏目涉及跨文化交流和企业文化介绍的内容。现以现代商业营销和服务英语实训的编写模式为例加以说明。职业:以营销和服务岗位的职业英语主线。 岗位:以商业营销和服务等服务岗位的工作任务组成教学模块。 工作过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或服务流程构成教学内容。 要点:以工作语言要求

10、和服务语言要求为技能要点。 演练:通过模拟服务演练和岗位实训提高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 跨文化交际: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各大企业的文化营销特色及商业服务传统的介绍扩展学生的视野,实现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目标。 3. 教材中体现教学法思想。任务型教学(TBT-Task Based Teaching)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关注语言教学和交流中意义的实现。任务教学法的创始者 Prabhu 认为:任务就是要求学习者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某种思维加工, 从而得出结论的活动。Skehan提出任务具有的五个特征:具有意义;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 与相似的真实世界的活动有某种联系;首要的是完成任务;按完成任务的结

11、果对任务的执行进行评估。 在我院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 ESP 课程中,我们采用了 TBT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从三个方面考虑教学目标,即:掌握现代商业营销及服务内容、培养国际市场营销及服务能力、提高英语工作能力。教材为学生建立模拟岗位,使课堂任务与将来要从事的真实工作紧密联系,提升职业能力。 (三)大力加强 ESP 教师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合格的高职 ESP 教师奇缺,一种办法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向 ESP 教师转化,另一种办法是公共英语教师向 ESP 教师转化。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几点一定要确保实施。 1.ESP 教师不能随意指定,要固定岗位,固定人选,增加课

12、时。这些举措将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 ESP 教学水平。 2. 开展行业调研和学习,了解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 通过带领学生岗位实习,企业培训,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形式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4. 加强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 开展听课等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相互学习对方的专业知识以弥补各自知识方面的不足。 三、结语 由于各院校各专业的 ESP 学生数量有限,各个学校或专业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一本 ESP 教材的适用范围要远远低于 EGP 教材。因此,ESP 教材很难像 EGP 教材那样,能召集到诸多学者、专家和一线教师来共同编写,大多数 ESP 教师需要自己编写教材

13、。笔者借由多年 ESP 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所取得的经验,提出了需求分析 精品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思路,具体到教材编写工作中,以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为抓手,建设具有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 ESP 教材,专注于培养学生娴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提高 ESP 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整体职业素养,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Waters, A.,2002,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

14、ess. 2Dudley-Evans, 1998, Developments in ESP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Richards, J.C.& Platt, J.& Weber, H., 1985,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don, Longman. 4Brown , J.D., 2001,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Dudley-Evans, T.& John, M.J.S.,1998, Developments in ESP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Cunningsworth , A.,2002 , Choosing your course book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