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2014届高三全市联考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976590 上传时间:2017-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铜峡市2014届高三全市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铜峡市2014届高三全市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铜峡市2014届高三全市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铜峡市2014届高三全市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铜峡市2014届高三全市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铜峡市2014届高三全市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铜峡市2014届高三全市联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铜峡市 2014 届高三全市联考试题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 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 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 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

2、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 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国学商品化的精神背离近年来,国学很有些兴盛的意味。图书销售榜上常有古人席位,电视网络上时见国故解说,民间社团沙龙聚 讲国学,高校院系 设科招生,曾被冷落的古代圣 贤被重新请出,曾被遗忘的线装书被重新包装,配以现代传播、商业营销的新式手法。我们不能否认国学的魅力,不能否定那些言传身教者的满腔热忱,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商业模式下的炒作国学反而会损害国学。经过包装的国学,可以营销炒作,自不免要用价格来体现其价值,高昂的学 费、出场费每每令人瞠目结舌,利益所趋,泥沙俱下

3、,鱼龙 混杂的热闹景象后却是传统义利观的现实颠覆。以国学牟利的商业行为在根本上背离了国学的基本精神,尽管同言孔孟,尽管言必称古,尽管形貌酷肖,却不过是利益指挥下的傀儡而已,精神萎靡,了无生气。当下,各类国学班的开设多半因听众的好恶成为唯一标准,本就与现代学科体系格格不入的国学更是被随意切割,任意增删,肆意解读, 风水、占卜之流每每成为个中热门,学问谨严不知何物,师道尊严更无从谈起。古语云:“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所强调的当然不是必须上门求教的表面礼仪,其后所隐藏的正是对“ 学”的无比尊重,这份尊重决然不是可以用学费的多少来衡量的。徒具仪表的国学行为虽然热闹非凡,虽然从者如云,所带来的却是国学

4、品格的降级。国学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无比厚重,却在 “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下被用以牟利,所以会被“举重若轻”,关键所在便是基本精神的背离。国学之“ 重”,在于对民族元气的珍惜,对传统精神的尊敬,不珍不贵,不敬不重,少了这份“珍惜” 与“尊敬”,无论表象如何繁荣,就其品格而言,已然落入第二义。对于热闹之下的种种偏失不应忽视。颇见规模的国学普及,多半停留于常识的讲授、现实的比附,以简易通俗、便于接受 为特色,尤其注重知识的现实运用,却不免趋于功利。实用观念下的国学接受大抵遵循知识传授的一般模式,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只能是浅尝辄止,而商业模式下的国学传播又要以各种手段来吸引眼球,每每以取媚大众为

5、职,戏说浅讲的噱头消解了经典权威,自我标榜的虚名大师扭曲了君2子风范,所造成的是国学风格的浮华不实。国学之根,在中华之道的承载、宣 扬,不仅有知识体系的传承,更要有道德价值的坚持,不仅对国故如数家珍,更应抱持一种“温情与敬意”再造文明。国学的当下炽热,并非健康的生命体征,而是功利的病灶,如果没有精神的注入,缺乏“道” 之关怀的国学难具生气,并终将行之不远。(选自 2013 年 7 月 5 日光明日报,作者郭万1下列对“ 国学商品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作品热销,媒体兴 起国学讲座,高校院系设科招生,线装书重新出现,各新式商业宣传手法涌现,传统国学重又兴盛。 B宣讲国学却索取高

6、昂学 费、出场费,为经济利益不惜背离国学基本精神,鱼龙混杂的热闹景象后是传统义利观的现实颠覆。C听众的好恶成为多数国学班开 设的唯一标准,国学被随意切割,任意增删,肆意解读,风水、占卜之流也每每成为个中热门。D国学 传 播以各种手段来吸引眼球,取媚大众,戏说浅讲的噱头消解了经典权威,自我标榜的虚名大师扭曲了真正的君子风范。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现代传播、商业营销的新式手法推 热的国学,并非健康,而是功利的表现,如果没有真正国学精神的注入,终将行之不远。商业模式下的炒作会损害国学,尽管同言孔孟,尽管言必称古,尽管形貌酷肖,却不过是利益驱使下的傀儡,毫无价值可言。C

7、.在 “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下利用国学来牟利的行为带来的是国学品格的降级,使承载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学遭受沉重打击。D当今流行的国学普及方式全都停留在常识的讲授、现实的比附上,以通俗、易于接受为特色,注重现实运用,不免 趋于功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之根,在中 华之道的承载与宣扬,对国学的包装与营销,是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已经从根本上背离了国学的基本精神。B传统国学虽然并不否定用价格来体 现其价值 ,但其表面礼仪背后所隐藏的对“学”的无比尊重决不是可以用学 费的多少来衡量的。C.国学重在 对民族元气的珍惜和对传统精神的尊敬,表象繁荣的商业化国学推介少了这份

8、“珍惜 ”与“尊敬”,已经缺失了其品格。 D正确 对 待国学,不 仅要有知识体系的传承,更要有道德价值的坚持,不仅对国故如数家珍,更应抱持“温情与敬意”来再造文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和岘,字晦仁,开封浚仪人。父凝,晋宰相、太子太傅、鲁国公。 岘生之年,适会凝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凝喜曰: “我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宜于我也。 ”因名之曰三美。七岁,以门荫为左千牛备身,迁著作佐郎。汉乾佑初,加朝散阶。十六,登朝为著作郎。丁父忧,服阕,拜太常丞。 3建隆初,授太常博士,从祀南郊,赞导乘舆,进退闲雅。太祖谓近侍曰:“ 此谁氏

9、之子,熟于赞相?” 左右即以岘门阀对。俄拜刑部员外郎兼博士,仍 判太常寺。 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于南郊。丁丑冬至,有司复请祀昊天上帝,诏岘议其礼,岘以祭 义戒于烦数, 请罢之。二年,议孝明、孝惠二后神主袝于别庙,岘以旧礼有二后同庙之文,无各殿异室之 说,今二后同袝别庙,亦宜共殿 别室。孝明皇后尝母仪天下,宜居上室。孝惠皇后止以追尊,当居次室。从之。三年春,初克夔州,以内衣库使李光睿权知州, 岘通判州事 。代 还,是岁十二月十四日戊戌腊,有司以七日辛卯蜡百神,岘 献议正之。四年,南郊,岘建议望燎位置爟火。 先是,王朴、窦俨洞晓音乐,前代不 协律吕者多所考正。朴、俨既没,未有继其职者。会太祖以

10、雅乐声高,诏岘讲求其理,以均 节之,自是八音和畅,上甚嘉之,语具律志。 乐器中有叉手笛者,上意欲增入雅 乐,岘即令 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请目曰“拱辰管”,诏备于乐府。开宝初,迁司勋员外郎、权知泗洲,判吏部南曹,历夔、晋二州通判。九年,江南平,受诏 采访。太宗即位,迁主客郎中。太平兴国二年,知兖州,改京东转运使。岘性苛刻鄙吝,好殖财,复轻侮人,尝以官船载私货贩 易规利。初为判官郑同度论奏,既而彰信军节度刘遇亦上言,按得实,坐削籍,配隶汝州。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八)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丁父忧,服阕,拜太常丞。 忧:忧虑B.

11、有司以七日辛卯蜡百神,岘献议正之。 蜡:祭祀C. 岘性苛刻鄙吝,好殖财 。 鄙:吝 啬D. 按得实,坐削籍,配隶汝州。 按: 审查5.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和岘精通祭祀礼仪的一组是( )(3 分)赞导乘舆,进退闲雅 议孝明、孝惠二后神主祔于别庙今二后同祔 别庙,亦宜共殿别室 岘建议望燎位置爟火岘即令乐工 调品,以谐律吕 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A. B. C. D.6. 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和 岘 名 门 之 后 ,起 名 三 美 ,皆 因 他 父 亲 遇 到 三 件 美 事 ,凭 借 先 辈 的 功 勋 而 得 到 著 作 佐 郎 。B. 建隆初

12、年,和岘因赞唱引 导表现出色,深得太祖 赏识,又因家世 显赫,进而加官。C.和 岘 识 大 体 ,顾 大 局 ,坚 持 同 一 殿 堂 而 各 居 一 室 的 观 点 ,如 此 尊 卑 的 安 排 深 得 皇 帝 赞同 。D. 和 岘 博 学 多 才 ,在 音 乐 上 有 所 建 树 ,而 人 无 完 人 ,因 聚 敛 钱 财 ,沦 落 到 革 职 流 放 的 地 步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太祖谓近侍曰: “此谁氏之子,熟于赞相?”左右即以岘门阀对。(5 分)答: (2)三年春,初克夔州,以内衣 库使李光睿权知州, 岘通判州事。( 5 分)答: (二)古代

13、诗歌 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89 题。南安军 (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注】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8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5 分)答: 9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 分)4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2)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

14、欧阳修醉翁亭记)(3)长太息以掩涕兮,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屈原离骚)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 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昂首挺胸王爷这几天心情很不好。作为开国元勋,他屡次 为朝廷排忧解难,但是皇上看他越来越不顺眼,老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睛。不 过一遇到事情又要他出面。王 爷有心不管,却怕皇上怪罪,想管又怕更加激怒皇上真是进退两难。他心里明白, 这可能是功高震主。思来想去,王爷决定派 师爷去找多索大师想个法子。老半天,师爷回来了,却是一人去一人回。 师爷告 诉王爷:“多索大师要您亲自去金佛寺见他”。 王爷心头忿怒,多索大 师虽然曾经帮过自己,但自己也满足了他许多要求。而且往日有事,也只是派人去请,他也有请必来。唯独 这次,而且派去请的人是师爷,他居然敢不来了。师爷说:“多索大 师说了,他本来准备今日云游,为了王爷决定明日动身。王爷若想见他,就只有今天下午,过期不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