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56555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5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5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5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间接凝集反应技术(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 technique) 一、概述(一)原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称为载体)表面上,当这些致敏的颗粒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发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载体的存在使反应的敏感性得以大大提高。间接凝集反应的优点为:敏感性强:间接凝集反应是最敏感性的血清学反应方法之一,可以检测到微量的抗体和抗原;快速:一般 1h 2h 即可判定结果,若在玻板上进行,则只需几分钟;特异性强;使用方便、简单。(二)

2、载体具有吸附抗原(或抗体)的载体很多,如聚苯乙烯乳胶、白陶土、活性炭、人和多种动物的红血球、某些细菌等。良好载体有如下几点基本要求: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无自凝倾向;大小均匀;比重与介质相似,短时间内不能沉淀;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人的O 型红血球和绵羊红血球。而后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另外绵羊红血球的表面有大量的(约1 000 个以上)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吸附性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三)间接凝集的分类1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间接炭凝、间接乳胶凝集和间接血凝等。2根据吸附物不同可分为间接凝集反应(吸附抗原) 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3、(吸附抗体)。3根据反应目的不同,又可分为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和反向间接凝集抑制反应。24根据用量和器材的不同又可分为试管法(全量法)、凹窝板法(半微量法)和反应板法(微量法) 。二、间接炭凝反应(一)原理间接炭凝集反应简称炭凝。它是以炭粉微粒作为载体,将已知的抗体球蛋白吸附于这种载体上,形成炭粉抗体复合物,当炭血清与相应的抗原相遇时,二者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炭微粒凝集块。目前炭凝反应已用于炭疽、鼠疫和马副伤寒性流产等病的诊断。(二)材料与试剂1炭粉炭粉粒子最好大小在0.12mm0.15mm,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炭粉均不合要求,必须过300 目寸的标准筛以300r min 离心去沉淀,再以3

4、 000rmin离心去上清,收集沉淀物。2高免血清3待测标本4灭活兔血清5正常血清6标准抗原70.05mol/L pH7.2PBS 液81硼酸的PBS 液 (三)操作方法1炭致敏取湿炭粉 0.25g(干粉 0.10g) ,加入经 56 60灭活 30min 的稀释高免血清3ml,充分摇匀,置37致敏 30min ,不时摇动,取出后用pH 7.2 PBS液洗涤 3 次。最后一次用含1硼酸和1兔血清的PBS 液洗涤一次, 离心去上清,再取此液3ml,混匀即可。同时以正常血清致敏的炭粒处理,以作对照。致敏血清(加1/万硫柳汞防腐)于室温或4冰箱中保存,一年内有效。2取洁净玻璃板一块,以玻璃铅笔划成小

5、格,加被检标本0.10ml,再加免疫炭血清 0.05ml,充分混匀,静止1min5min ,判定结果。同时设三个对照:免疫炭血清 +标准抗原。正常炭血清 +标准抗原。3正常炭血清加待检抗原。(四)结果判定在对照完全成立的情况下,判定本试验结果:“” :炭粉全部凝集,液体完全清亮透明。“”:炭粉大部分凝集,液体透明。“”:炭粉一半凝集,液体较透明。“”:炭粉微凝集,但与对照有差别,液体混浊。“”:炭粉不凝集,液体不透明。炭凝以“”做为反应滴度的终点。三、反向间接乳胶凝集反应(一)原理同炭凝,只是载体换为聚苯乙烯乳胶,它是一种由0.6 m0.7 m 的颗粒所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吸附蛋白质的性

6、能。间接乳胶凝集目前已用于鼠疫菌、沙门氏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的诊断。(二)材料与试剂1聚苯乙烯乳胶2免疫血清3正常血清4标准抗原5待检抗原60.02Mol/L pH8.2硼酸缓冲液硼砂6.67g 硼酸8.04g H2O 加至1 000ml 7生理盐水(三)操作方法1乳胶液制备取聚苯乙烯乳胶0.10ml,加灭菌蒸馏水0.40ml,再加pH8.2硼酸缓冲液2ml,混合后即为25 倍稀释的乳胶液。42 乳胶致敏在上述乳胶液中滴加稀释的免疫血清0.20ml0.70ml, 边加边摇,当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后,仍继续加血清,直至颗粒消失,成为均匀的乳胶悬液为止。镜下检查应无自凝。使用

7、时,应与一定稀释度的相应抗原出现阳性反应,与生理盐水出现阴性反应为合格。加防腐剂后,于冰箱内保存。注意防止冰冻。同时以正常血清代替免疫血清进行乳胶致敏,以作对照。3取洁净玻板一块,用玻璃铅笔划成小格,滴加待检样品0.10ml,再滴加高免血清致敏乳胶0.01ml,以牙签或火柴杆混匀,在3min 内判定结果。(四)结果判定“”:全部乳胶凝集,成絮状团块,液体清亮。“”:大部分乳胶凝集成较小的颗粒,液体清亮。“”:半量乳胶凝集成细小颗粒,液体混浊。“”:较少量的乳胶凝集成可见的细颗粒,液体混浊。“”:全部乳胶仍为均匀液体,无颗粒。以“”作为该反应滴度的终点。四、间接红血球凝集反应间接红血球凝集反应(

8、简称间接血凝) 是间接凝集反应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一)原理以红血球为载体的间接凝集反应叫做间接血凝。将抗原吸附在红血球上用以检测微量抗体称为正向间接血凝,以抗体吸附于红血球上,检测相应的抗原,称为反向间接血凝。用抗原吸附红血球,一般比较容易,但用免疫血清吸附红血球,则困难得多,而且往往不易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免疫血清中的成分非常复杂。许多其他蛋白质和非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占据红血球的表面,而影响血球的特异性凝集。(二)材料与试剂1红血球2反应板分聚苯乙烯塑料板和有机玻璃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每板又有96 孔和 72 孔两种规格。按孔型又可分为V 和 U 型两种, V 型具有更典型的凝集模

9、型, U 型有时比V 型的血清效价高12 孔。反应板不能煮沸消毒和浸泡于来苏儿水中。消毒可用0.5甲醛溶液, 1新洁尔灭及紫外线照射等。53稀释棒由合金制成。棒头有8 条沟,吸液量为0.025ml,通过火焰,使表面氧化变粗易于吸取液体。它的作用是蘸取、转移、混合液体。为了长期保持棒头的氧化层,每使用20 次左右,应过火焰一次。4标准滴管每滴 0.025ml。5微型振荡器6 兔血清盐水作为稳定剂, 用于悬浮致敏红血球以及稀释供试血清。制法为:无菌采取兔血,收集血清,灭活后4保存。同时,取所需量加4 倍量的 2.5血球悬液,混匀,37水浴 10min,以吸附异嗜性凝集素,离心后取上清; 再以 pH

10、7.2PBS稀释成 1兔血清盐水,冰箱保存可供数日内之用。7抗原尽可能使用高纯度的抗原。8供试血清或其它含抗体材料供试血清必须灭活,加9 倍 2.5的红血球悬液, 37水浴 10min 20min,进行吸收,然后离心,取上清,即为1: 10 的血清稀释液。9醛化剂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10优质鞣酸110.15Mol/L pH6.4PBS 液,用于红血球致敏。120.15Mol/L pH7.2PBS 液,用于一般稀释液。130.02牛血清白蛋白PBS 液14生理盐水(三)红血球的处理1新鲜红血球新鲜红血球用阿氏液保存于4,可供 3 周内使用。采用新鲜红血球做凝集反应,模型新鲜, 典型,而且敏感

11、性也比醛化红血球高出12 个滴度。但用新鲜红血球致敏后,保存时间短,而且不同动物个体和不同批次来源的红血球均有差异,影响试验结果和分析。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目前多采用醛化红血球或鞣化红血球。2红血球醛化极其优点(1)醛化方法:常见的醛化剂有甲醛、戊二醛和丙酮醛。甲醛醛化过程:将红血球用pH7.2PBS 反复洗涤4 次,以除去血清蛋白以及红血球表面的胶体物质;按18 的比例取红血球(压积)和3甲醛液(用pH7.2PBS 稀释,预先冷却至4) ,缓慢混合,加胶塞4作用 24h,不时摇动;倾去上清液,再以12(VV)加入 36 38冷的( 10)甲醛溶液,混匀,再放入 424h;离心去上清,以生理盐水

12、反复洗涤4 次。彻底清除甲醛液,最后以生理盐水配成10悬液甲醛化红血球,加1万硫柳汞防腐,4保存。戊二醛醛化过程: 取新鲜红血球, 以生理盐水洗涤4 次; 以 0.15Mol/L pH 7.2 6PBS 配成1戊二醛溶液,4保存备用;将100ml 1冰冷的戊二醛液加入到10ml15ml 红血球中,边加边搅拌(也可置电磁搅拌器上)30min;离心去上清,以生理盐水洗涤4 次,最后以PBS 液(或生理盐水)配成10悬液,加1万硫柳汞, 4保存。丙酮醛甲醛双醛化过程:取新鲜红血球,洗涤4 次,配成8的悬液;于红血球悬液中加等量的3丙酮醛室温电磁搅拌16h18h;洗涤5 次,再配成8的悬液;于红血球悬

13、液中加等量的3甲醛,电磁搅拌16h18h;洗涤5次,最后以pH 7.2 PBS 配成 10的悬液,加1万硫柳汞防腐,4保存。( 3)醛化红血球的优点:性质稳定,不影响红血球表面的吸附能力;重复性好,易标准化。可较长期保存,醛化后4保存,有效期可至1 年,如冻干保存,有效期则更长。( 4)影响醛化的因素:红血球的洁净程度:由于红血球表面残留血浆蛋白和其它胶质,易引起自家凝集,所以一定要充分洗净;红血球的浓度:醛化时应尽量使红血球稀释度低一些,以减少红血球的凝集和变形;醛化时的温度与醛化红血球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一般认为最好是37。但有人认为应于4进行醛化;醛化剂的浓度和醛化次数:醛化剂的浓度过大,

14、易引起红血球皱褶,浓度过低,又会增加溶血机会, 所以一般以3醛化浓度为宜。 家禽红血球一般醛化12 次即可,而哺乳动物红血球醛化2 次比醛化1 次要好,敏感性高,保存时间也长。不同的双醛化,其抗原致敏作用有所不同,表5 1 是各种双醛化法的结果比较。表 51 各种双醛化红细胞的结果比较双 醛 化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首都医院国外资料抗原滴度抗原滴度脉冲 min 抗原滴度脉冲 min 丙酮醛甲醛戊二醛丙酮醛丙酮醛戊二醛217 219215 21151075118 2106 6106 61061684 2154 3750 脉冲 min 是131I 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到细胞上的指标,脉冲数越大,结合抗体

15、量也越多。但是从表51 中可以看出结合量同可测出的抗原滴度是不平行的。适当的振荡可使醛化剂与红血球充分接触,并可排除凝块形成。但过分地振荡, 则易产生气泡,引起红血球变形。3红血球鞣化多糖、 脂多糖、 类脂等一些半抗原易于吸附红血球表面,所以一般醛化处理即可。但对于许多蛋白质抗原,由于不易吸附于红血球表面,所以在醛化的基础上,必须再以一定浓度的鞣酸进行处理,强化它对蛋白质的吸附能力。有人认为双醛化后可不必进行鞣化。首都医院做了“丙酮醛甲醛鞣化”和7不加鞣化得出相同的抗原滴度。但多数意见认为醛化后仍需鞣化比较好。(1) 鞣化过程:将10醛化红血球用生理盐水洗涤2 次,再以0.15Mol/L pH7.2PBS 洗涤 1 次,最后以PBS 配成 2.50悬液;称取优质鞣酸20mg,以生理盐水 4ml 配成 1200 的浓度,于37水浴,使之充分溶解,然后再以pH7.2PBS稀释成 12 000 的浓度。当天配制、当天用完;1 份 2.5红血球悬液与1 份 12 000 鞣酸液充分混合,37水浴 10min,1 500rmin 离心,去上清,用PBS 液洗涤 1 次;以 0.02牛血清白蛋白PBS 液洗涤 1 次,最后以牛血清白蛋白PBS 配成 2.5鞣化红血球。( 2)影响鞣化的因素:鞣酸的质量: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必须采用优质鞣酸。分析纯的鞣酸呈面包屑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