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高考试题语文卷纠谬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37503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广东高考试题语文卷纠谬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年广东高考试题语文卷纠谬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年广东高考试题语文卷纠谬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广东高考试题语文卷纠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广东高考试题语文卷纠谬(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商榷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商榷刘永连刘永连 (广东广州,暨南大学,(广东广州,暨南大学,510632) 2012 年广东高考试题公布后,语文试题较受关注,特别是材料作文颇得赞许。不过, 金无足赤,中间也并非没有可以商榷之处。笔者在此仅举一例,与大家共同讨论。 本试题第二大题是古典文献阅读题,共设 7 小题,计 35 分。其中第 5 至 9 题(按全套 试题序号,下同)是一篇传记体文献的阅读题,为便于理解,姑引.材料如下: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 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 二十四年,出

2、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 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 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 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 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 社仓法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 ,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 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

3、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 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 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 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 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 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 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

4、结为婚姻, 后俱为名臣。该篇材料选自清史稿卷 379,列传第 166 陶澍传,问题第 6 题是这样设置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出为川东道 B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结为婚姻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 灾民赖之无失所 D 澍毅然以身任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据高考网() 、广东省 21 世纪教育网()及搜狐、 新浪等各大网络转载的资料可知,官方公布该小题答案为 A,并解析说: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 项第一个“为”均 是动词,成为;B 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

5、 C 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 项第一个2“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 由此看,该题至少有两个方值得商榷。 其一,关于“A 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一句,姑且不论该句语法表述上的.错 误(主语既为“第一个” ,谓语又何称“均是” ) ,该组两个句子中的两个“为”均作动词亦 属实,但认为它们都可解释为“成为”的意思则甚为不妥。 据原文献引述:“(嘉庆)二十七年, (陶澍)出为川东道。 ”该句主语为传主“陶澍” , 宾语为“川东道” ,即指“川东道道台”这一官职。那么, “出为川东道”应该解释为“由 京官出外担任川东道道台” 。从此看,

6、“为”字可以释作“担任”或“做官” ,而并无 “成为”之意。 “陶澍”乃一人物,可以担任某职,如果“成为”某职,岂不是被纳入职官 范围,变成了一种制度名物? 再一处是 D 组, “澍毅然以身任”中的“以”字被解释为“是连词,表修饰” 。 据辞源释, “以”字可以用作动词、代词、介词、连词和副词,共 10 项文意。这 里有两种情况或与连词能有关联:一是可以与方位词连用,表示与时间、数量和空间方位 的界限,如“以往” 、 “以前” 、 “以上” 、 “以东” 、 “以外”等等。二是作为连词,可以用作 “和” ,表示所连接前后两词的并列关系;亦可以用作“而” ,表示所连接两词的前后承接 关系。这两种

7、用法主要在于连接前后两个并列的同类词性的词汇(多名词、形容词) 。如 诗大雅皇矣:“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此处“以”作“和”讲, “不大声以色” 即“不(苛求)放大声音和夸张表情(来影响他人) ” 。 楚辞屈原离骚:“惟夫党人 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这里“以”同于“而” , “路幽昧以险隘”即“道路幽暗不明并 且险隘重重” 。 此外, 汉语大词典还收入“以”作连词的另外 5 种用法:一表条件,相当于“则” , 如文子上义:“故有道以御人,无道则制于人。 ”二表转折,相当于“却” ,如淮 南子氾论训:“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 ”三表原因和理由,意同 “因为” 、 “由于

8、” , 左传僖公十五年:“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公。 ”四表下文是上文 的结果,如同“因此” 、 “因而” ,如礼记缁衣:“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 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 ”五表假设,相当于“如” 、 “如果” ,如史记平津侯主父列 传:“今郡守之权,非特六卿之重也甲兵器械,非特棘矜之用也,以遭万世之变, 则不可称讳也。 ” 辞源和汉语大词典是研究文史所能依据的权威性工具书,所作释意应属妥当。 如果以此为据,高考解析资料对“澍毅然以身任”中“以”字的解释则无出处。这里“以” 既不是与方位词连用的作法,也不是连接前后两个同类词性的词汇的用法。 “以”既是连词, 那么它连接与“身”相关的哪

9、个词汇呢?难道是“毅然”这个形容性的词汇吗?这两个词 汇毫无疑问亦并非并列的关系,同时将两个词性不同且词意亦不相对相关的词汇并列相连 亦不合古代汉语语法。此外,此处“以”字亦明显并非表示条件、转折、原因、结果、假 设等五项用法, “毅然则身任” 、 “毅然却身任” 、 “因身任而毅然” 、 “毅然因而身任” 、 “如果 身任就毅然”等句意统为不通。 笔者认为, “毅然以身任”其实就是“毅然以身任(之) ” ,亦即“毅然亲自担当重任” 之意,直译就是“毅然用自己的身体承受(众人阻挠的压力) ,担当(经营海运的重任) ” 。 由此看,此处“以”字只能做介词, “用”或“凭借”之意” 。 最后,如果选择正确答案,A 组两个“为”字意思明显不同,D 组两个“以”字反倒 更为接近,选 D 比选 A 更为妥当。 (附注:笔者就此问题特地请教了暨南大学中文系刘新中教授、文献古籍研究所陈广 恩教授等对古汉语和古典文献研究颇深的几位专家,在他们指点基础上转成此文,于此谨 以致谢)3作者简介:刘永连,山东梁山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副教授。通讯地 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 601 号暨南大学第二文科楼 633,;手机号码:15989086201;电子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