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薛蓉马原考试复习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5373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大薛蓉马原考试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大薛蓉马原考试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大薛蓉马原考试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大薛蓉马原考试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大薛蓉马原考试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大薛蓉马原考试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大薛蓉马原考试复习重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一、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中国人的选择(过去)?产生马克思的情势没有消失(现在)?世界需要马克思的价值目标(未来)?世界不能没有马克思?1、课程简介及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的选择(过去)?1919 年以来,中国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三大思潮?1,马克思主义思潮?2,自由主义思潮?3,新儒家思潮?影响最大的,最持久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潮?2、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现实原因1、救亡图存2、苏联榜样3、国民党的腐败、共产党的人心所向?3、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全世界的影响,马克思的生平影响探源?法国哲学家萨特说,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几乎是处于童年时代;它才刚

2、刚开始发展。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萨特:我们现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很多思想已经进入到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之中了,如:?我们倾向于把人看作社会的人,而不是孤立的人;?我们以历史的观点来正确评价经济因素在人类发展中的中心地位;?马克思的 “ 幽灵 ” 在世界各地徘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4、当今世界需要马克思的价值目标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亚当 沙夫( adam schaff)波兰最著名的哲学家,后移居美国。沙夫就明确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他的价值目标。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集中

3、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生命力,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生命力则又充分展示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对当代人实践的导向作用上。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 世纪 40 年代,是世界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剥削、 追求平等、谋求自身解放和幸福生活的产物,其宗旨是 “消灭不平等。 实现人类和平平等,解放人类的生产力。 ”从狭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4、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为实现其宗旨所需的一切科学理论知识。多数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2、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3、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4、自身主观条件四、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发展性、实践性、重点在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随社会发展不断创新、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绝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条。科

5、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元的、整体的、开放的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则是多元的、片面的、封闭的和僵化的马克思主义观。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凝固化、教条化。对它的真理性的考察必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时一地的某些论述作为依据。即使那些至今仍然适用的原理也必须结合新的情况,总结新的经验,不能照抄照搬。(2)实践性(A) 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看:“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B) 从马克思主义所造成的影响来看:全世界共产党的组织和影

6、响;著名哲学家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评价;对他的思想的继续研究;它把科学实践观引入哲学,特别是引入认识论,并科学地论证了实践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 它强调自已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为群众所掌握,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它不仅来自实践,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实践性作为自已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证。(3)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

7、界定较好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说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它的意识形态性;说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它的科学性。五、批判精神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异化劳动学说四种异化形式异化:主体在自我发展中产生的异己力量(对立面),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异化意味着人受自己创造出来但却在外观上独立的物的压抑。(1)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的异化。即工人劳动所生产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以至于他生产的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就越低贱;他的产品越完美,他自己越畸形;他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这个生命已不再属

8、于他而属于对象了。(2)劳动活动同劳动者的异化。产品是劳动、生产的总结,劳动产品的异化导致“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 “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这种劳动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不是目的,只是手段。(3)人的类本质同人的异化。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的异化、劳动活动同劳动者异化导致了人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类本质同人的异化。类本质是对不同个体之间共同性的抽象,而人的类特性应当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而异化劳动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从而“使人自己的身体同人相异化,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

9、然界同人相异化,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4)人同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 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问题、哲学,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哲学我国哲学教科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牛津词典:( 1)学问的研究,尤指对存在的性质和意义所作的探讨。(2)由对学问的研究所得之思想体系、原理、原则、人生观。哲学问题:最基本最普遍的问题罗素的概括哲学的基本问题

10、-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2)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 物质 ” 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 物质

11、 ” 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理论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 并力图从某种具有固定形态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虽然它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也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机械唯物主义:缺乏古代那种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观念霍布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始祖,彻底机械论自然观的第一人。把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包括人类

12、)都看成是机器,是宇宙这一更为庞大的机器的组成部分。机械运动是唯一的普遍运动形式。人就像钟表那样的自动机: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辨证唯物主义: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包括自然和社会领域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形态。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 和 “永恒发展” 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特征或基本特征,它们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本性。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概念及属性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共性: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代表观点:贝克

13、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阳明“心外无物”等B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柏拉图的“理念”说,朱熹的“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 “物、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经典性的:“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物质的概念, 除了表示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之外,不表示任何其他东西。”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P25

14、)(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

15、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意识 起源、本质(大脑的演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亦正确解决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

16、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产生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的产生不能离开社会劳动。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特点表现为: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从意识的本质可以看出,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4、实践 内涵、特点、形式,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黑格尔的劳动过程,实践和活动的三个三段论式:1, 需要 -劳动 -享受;2,占有物质资料-劳动活动本身-占有产品;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