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34982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市 2008 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文化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一(22 分) 1 (2008 年江苏淮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作答。 (4 分) 诸多撼动心魄的故事,让你的心中酿满感动和暖意。诸多浓缩生命的真帝的感悟,净洁 你的心灵,使得目光中没有了心事。诸多描绘美好生活的情景,使得遭遇风暴的情感重新荡 漾起生命的憧憬,在安祥的诗意中思索。(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酿: 憬: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 分)应改为 应改为 2 (2008 年江苏淮安)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4 分。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

2、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名要表达的意思)为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淮安市积极倡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方式,主要是解决人们膳食不平衡和运动不足,从而遏制目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收到“小康看健康,健康护小康”的目标。修改一: 修改二: 3 (2008 年江苏淮安)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6 分)(1)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 110 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缅怀我们伟大的总理,讴歌他光辉的一生。 “鞠躬尽瘁鞠躬尽瘁为为人民人民”和“呕心呕心沥沥血干革命血干革命”是从下面纪念总理的一副对联中抽取出来的,请你把它放回原处。 (2 分)上联上联:戎马倥偬, ,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

3、;下联下联:日理万机, ,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2)在全市各学校开展创建“周恩来班”的活动中,你所在班级也打算参与创建,请你为本班级创建活动拟写一个能体现创建主题的标语(可从总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优秀品质中任选角度拟写),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创建设想(4 分)标 语: 创建设想(不超过 60 个字)4 (2008 年江苏淮安)诗、文名句填空。 (共 8 分,每题 1 分。请注意:题为必答题;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最前面的两道题)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京 )不畏浮

4、去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选答题选答题巢成雏长大, 。 (葛天民迎燕 )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 ,下自成蹊。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业精于勤,荒于嬉; ,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二(68 分)( (一一) )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58 题。题。 (15 分)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戏曲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许金榜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 是

5、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 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 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 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 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 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 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

6、,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 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 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 1935 年在莫斯科看了 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 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 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 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

7、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5 (2008 年江苏淮安)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 ; 。6 (2008 年江苏淮安)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 ”一句中“一般”一词的表达作用。 (4 分)答: 7 (2008 年江苏淮安) “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句中, “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4 分)答: 8 (2008 年江苏淮安)选文介绍的是中国戏曲,文章在第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剧的 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4 分)答: ( (二二) ) 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9 91212 题。题。 (1717 分)分) 生命之芯生命之芯李雪峰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 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 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 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 也漏不下来。B 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 的,像梦的碎片一样。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 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暮秋

9、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 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 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 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 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 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

10、葡 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 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 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 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 飞走了。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 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 一旦果实夭折

11、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 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 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 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9 (2008 年江苏淮安)联系上文,体会第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 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

12、一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4 分)答: 10 (2008 年江苏淮安)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第段划线句中的 A A、B B 两 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4 分) 选句序号( ) 赏析: 11 (2008 年江苏淮安)文中第段中写到“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 ,请结合上下文谈谈“我”充满了怎样的“敬意”。 (4 分) 答: 12 (2008 年江苏淮安)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 做法,请说明理由(5 分) ,见解深刻独到,语言简洁流畅,最多可加工 2 分)答: ( (三三) ) 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13131717 题。题。 (1818 分)分)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