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黑白木刻教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4015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4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黑白木刻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黑白木刻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黑白木刻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黑白木刻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黑白木刻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黑白木刻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黑白木刻教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书黑白木刻教程结构大纲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雷务武潘丽萍序木刻的发展历史 - 中国的木刻黑白木刻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于印刷流通的绘画艺术,中国古时是印刷术萌芽之地,制版印刷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木刻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常用刻绘印刷的图象取代手绘的缓慢操作,印刷的发明产生了图形的附属美化功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印刷技术是伟大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解决了文化传播与流通的途径问题,它传播了技术、经验、方法,记载了历史,同时它还将图形作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播了美的内容、美的观念。印刷图形在实践其文字说明功用的同时,以美的形态呈现于纸张上,内蕴着根基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现方式

2、之一。中国传统木刻起源于唐代,发展在宋代,兴盛于清代,延续了 5 个朝代的变更,但是其艺术的本身仍然没有脱离复制木刻的范畴。2 随着制版印刷术的进步,木刻的功能作用减退,欧洲的黑白木刻脱离了复制传播的唯一功能,独立成为了具有个性主观意识的印刷艺术,艺术家们发现了版画语言的趣味性,发现了内涵在版画当中的艺术本质,创作木刻的概念终于成立了。黑白木刻首先在创作理念上脱离了传统的复制绘画的身份,溶入了个人情感表现,黑白语言不再以复制画稿为目的,而转向黑白语言的自由表现,发掘黑白本身的语言潜能。观念的改变是黑白木刻独立成为版画艺术的基础,随着工具技术的革新,黑白的语言魅力尽显。黑白木刻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

3、史,国画对当时的木刻影响深远,古代的画师和工匠共同完成木刻作品,线稿的勾画由得力画师承担,单刀线刻是其特点,并把这种简便易行的印刷艺术用于生活中的教育、宣传、祈福等方面,黑与白以其最常用的语言形式深入民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整个中国进入抗击强暴、力争自由的革命狂潮,全新的以创作为目的的黑白木刻形式从欧洲传入中国,引起当时进步艺术青年的强烈心灵震撼,带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新兴木刻艺术崛起,中国的木刻实现了从复制木刻到创作木刻的里程碑式的转折。革命木刻成为时代的强音,黑白语言展示出空前的活力,工具的改良使黑白木刻形式语言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由于其特有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4、这一时期的黑白木刻多以富力量感的大块黑白为主,刀味与木味的朴素结合更好地表达了主题和强烈的情感。以黑白为主导的木刻艺术在工具和形式语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这种彻底的释放是黑白木刻形式语言得到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版画走向成熟阶段,对工具的进一步熟悉、对黑白艺术语言的进一步探索使作品日趋完善。八十年代开始,艺术的发展走向多元化的空间,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背景和宽松的艺术氛围下,版画也展现出新的活力,突破以往的单一和概念,在题材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尝试全新的突破,出现了木版以外的三版(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以及电脑版画和综合版画。黑白木刻在当代的意义已截然不同,摆脱

5、了沉重的革命责任的黑白木刻可以更专注于黑白本体语言的思考,丰富的版种衍生出多样的版画形式语言,但黑白木刻一直以其语言的纯粹性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木刻的功能变化 - 传统木刻以图象的方式实践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通过插图、纸马、门神等形式实现美化书籍、记录工序流程、辅助叙述故事情节、辟邪招福等功能,可见实用性是传统木刻的普遍特点。传统木刻通过线条的复制,主要实践的是传统审美意识下的相对固定的图象模式效果,以实用功能为制作主线,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创作木刻的独立样式,但是传统木刻经过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积累贡献了非凡的成果。新兴木刻运动在中国兴起,带来的是

6、创造木刻的独特视觉表现,同时由于其形式的表现张力和新兴木刻本身的思想精神,新兴木刻的实际功能发生全新的改变,以宣扬革命的思想、表现作者真实情感为目的。3 新兴木刻是革命时期的艺术,带有鲜明的历史印记,是革命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艺术样式之一,并且由于其思想方向的定位,使新兴木刻成为服务于革命、具有特殊时期的特殊功能的版画艺术。新兴木刻主要是以木刻的语言特点 - 洛克威尔 .肯特认为在繁华的色彩世界里,黑白简单而朴素,最能打动人的心扉。从表象上看,黑白最为简单,一个黑的极端,一个白的极端,但究其本质,黑白的组合却有探究不尽的奇妙,试想有哪一种艺术的形式可以具有如此单纯的语言,黑白木刻本身具有的特性决

7、定其存在的必然性。艺术当随时代,黑白木刻从开始到今天,无不带有时代精神的鲜明印记,抗战时期的现实主义题材和表现主义的手法给我们留下充满力之美的佳作,黑白简练、厚重,刀锋犀利,木味浓郁;新中国成立后,木刻家门潜心于地域民族性的追求,依然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刀法与黑白饱满细致。中国当代黑白木刻的形式语言发展趋势也应具有其当代性质, “当代性与时代性相通,是当代社会精神、人们的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的集中体现”,要分析黑白木刻的当代性趋向问题应当充分剖析当下的时代主流精神。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速,社会各领域迅猛发展,人们对艺术持有的态度具有猎奇心理和宽容性,艺术在当代有充分自由表达的空间,对个性语言可能性

8、的发掘更为深入及广泛。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艺术的创造应该是个性的、创新的、追求本质的,黑白木刻的形式语言应是富有当代气息的,木刻作品的精神内涵应借由黑白的独特意味表达出鲜明的当代品质。黑与白是抽象的概念,黑与白实际上是对比的关系,是两个极端在碰撞后摩擦出的绚烂火花。如果将黑白木刻比喻成诗,黑与白就是文字,黑白关系就是文字诗句的组合,黑白的语言情绪既是诗歌的韵律、 、 、 、 、 、黑白的简单表现为元素的单一性、黑白两色的唯一性,黑白的复杂也表现为元素的唯一性,黑白两色是高度的语言概括,是“唯一”的永恒主题,没有任何语言如同黑白这样直接和极端,对待黑白的态度应是极其认真的,是需要透过表象呈现内质

9、的凝练的艺术。木刻的发展趋势 - 一黑白表达的手段趋向自由,以实现“印痕”为主要目的,不局限于传统创作手法,探索更为广阔的语言表达空间。版画利用版材和工具完成制版与印刷,最终的目的是获得印刷的“印痕”, “印痕”成为版画画面表达的结果,表达出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黑白木刻的语言极其单纯,“痕迹”的实现直接表达为黑与4 白的转换关系。黑白的极端性和纯粹性是黑白木刻的创作前提,实现以黑和白构成的独特印痕是黑白木刻的最终结果。在此前提的基础上,制造“印痕”的手段和方法丰富多变。版画的颜色只有黑与白两种,但由黑白构成的“印痕”却有着不能估量的发掘空间。同一主题,甚至同样构图的作品制版的方法不同,

10、显现出的“印痕”绝对不同,“版味”面貌迥异,会得出不同情感色彩的作品。黑白两色之间的交融产生混沌感;黑与白以锋利的边角交错、穿插产生矛盾与争斗的趣味;黑白形运用涩边印痕可以产生放射感,此外还有制版过程中对版痕“偶然性”的驾御、肌理的层叠、版材的特性运用等等都会使“印痕”具有新鲜的艺术趣味。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版痕的探索随着方法的改良不断创新、完善,黑白语言表达的宽敞空间必然会为当代版画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行性。黑白木刻是通过拓印有凹凸错层的版面得到印痕的,制作版的凹凸尤为重要,凹为白,凸为黑,印刷时得到的是凸起部分的黑色,凹处留出空白,与印在纸上的黑对比成为画面中的白色,以往的版画在印痕的追求上

11、比较单一,只单纯依靠传统的木刻刀完成制版的工序,着眼点单一地停留在刀法的组织运用上,对工具及材料的特性未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创新性”是黑白木刻当代性的主要特征之一,语言表达空间的开拓在很大程度上为版画的“创新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探索黑与白的构成规律、艺术意味创造前提。二黑白从具象意义走向抽象意义,关注黑白本身的独特意味。黑白服务于观念。黑白木刻艺术在当代,观念发生巨大的改变,黑白木刻摆脱了以往再现生活的相对单一的套路,深入到对精神内涵的表现,包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世界观、宇宙观等层面。新时期版画在进行着一场视觉的革命,在对黑白木刻本体语言的思考过程中,对黑白本身的艺术意味的进一步

12、探索是必要的,木刻的黑与白是这种艺术形式所特有的语言,对黑白木刻艺术本体研究的回归必然要用新的眼光来量度。传统观念中的黑白局限在对具体形的依附上,表达客观世界的体积、质感、轮廓、色泽等,黑白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黑与白本身带有特殊性和个性。黑的个性特征显示出沉重、稳定、平静、聚集、悲痛等情绪,白相对于黑则暗示光明、纯净、放射、空洞等。黑与白本身是一对矛盾,黑白具有对立性,中国古时便有“阴阳”之说, “阴阳”也代表黑白,太极图便由黑白构成;“是非黑白”中“黑”与“白”显示对与错的含义,表明黑白的对立性自古以来就有观念的区分,不单纯是颜色的区分。黑白也存在相互依赖性,黑与白是对比后相对而言

13、的,没有白,黑的标准无法衡量,反之白也如此,如“白天,黑夜”, “白天”在光线的映衬下颜色是丰富多彩的,没有绝对的白色,但是“光明”让人感觉到“白”的存在,“黑夜”星月的光线同样让夜晚的景象有颜色的倾向,夜的沉稳就以“黑”来表达了,黑夜的“黑”是相对白天的“白”而言的,可5 见黑与白并不是简单地在绘画中充当语言而已,黑白木刻的黑白语言可以引申出丰富的象征意义,黑白可以是具体的形的转换,同时也可以是观念情感的寄托。达到两者之间的构成关系是复杂而需要认真思考的,黑白语言的本质特征有待我们的发现和发展。三版画的衡量标准发生改变,强调艺术个性与艺术情感的张扬,共性特征减少。传统版画的成立有完整的衡量标

14、准,要求版必须通过印刷实现版画的完整性,一版多幅,实现版画的可复数性等。在强调艺术个性主张的当代文化背景下,版画原有的衡量标准发生改变,出现以实现全新印痕为主要目的的独幅版画。版画原先要求的可复数性规律被打破,获得印痕的可能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独幅版画强调“印”的重要性,所得到的重叠肌理是强调可复数性的传统版画无法做到的,规则之外的版画语言进一步得到解放,既保留了版画的基本特征,又不拘泥于规则条例的束缚,作品具有的实验精神是可贵的,这种现象符合当下艺术发展的规律。此外,对版画“版”与“画”关系的思考,“可复数性”与“复数性”的对比思考,传统与现代的摩合以及版画与其它艺术门类的互通等等都使版画的

15、本体语言发展向外延扩张。不同的艺术样式增强了交流,跨门类的艺术创造以新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表达出独特性和前卫性,不同艺术语言的综合运用不但在视觉效果上有大的突破, 更为观念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方法。安迪 .沃霍尔用丝网版画的原理印制巨幅油画,他的努力突破了传统版画的条规界定,在版画艺术的现代性探索上表达了全新的主张。徐冰的作品鬼打墙 ,在印痕和“复数性”的探索上提出了全新的见解,视觉冲击有力,并且在观念的表达上对前人有很大的超越,作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炼、传承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思考和衔接,不局限在单纯的画面表达中,作品集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空间艺术和版画艺术为一体,语言表现手法自由,带有前卫性

16、质。衡量标准的演变促使版画艺术从单一的技术、固定的手段中走向艺术思维的开拓。总之,中国木刻的历史悠远,千年的发展使之根基更加牢固,虽然作为带有“版画”创作性的黑白木刻在中国的发展只有不到百年的时间,但黑白木刻在其起源的土地上再次绽放艺术的生命之花是让人振奋的,同时,数千年的木刻史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对当代黑白木刻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黑、白与中国本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国画的墨和宣纸是以黑白为原色的,纸白墨黑,通过水的作用产生墨的“五色”,黑白木刻的黑与白通过疏密的结合产生丰富的灰色调变化,两者具有共通性,黑白在本土文化中具有超越单纯的画面语言表达的意义,黑白带有高度的概括性、矛盾的平衡性等,可见当代黑白木刻与传统的对话是必要的,其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应是世界性的,世界性也表现为民族性与个性,同时反映出特定时期特有的时代品质,黑白木刻的形式语言应具有开拓意义及创新性,其思想内涵应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传统与当代的6 有机结合是黑白木刻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黑白木刻在当下的文化背景下,应注重黑白语言的深层次思考、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