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1289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三十年风雨, 铸就三十年辉煌。 临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运河名城”、“运河古城”,依运河漕运兴盛,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 “励精图治打造运河名城, 团结实干构建和谐临清”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多项工作跨入山东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临清这颗运河明珠重放出耀眼的异彩。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十年来,临清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现代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全

2、市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临清经济发展踏上历史新征途。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78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5 亿元,至 2007 年达到 143.98 亿元,比 1978年增长 33.3 倍(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年均发展速度达到1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 0.78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14.62 亿元,增长了 6.4 倍。第二产业增加值由 1978 年的 0.59 亿元增加到 2007年的 91.45 亿元,增长了 57.1 倍。 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 0.28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37.91 亿元,增长了 50.7 倍。改革开放以来, 19

3、78至 1998 年间,全市国民经济进入恢复增长期,生产总值年均发展速度为111.1%;自1998 年以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生产总值连续9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发展速度达到117.3% 。三十年来,全市人均GDP 由 1978年的 301元增加到 2007年的 19622元,增长了 24 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有效调整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 47.3: 35.8:16.9 调整为 2007年的 10.2:63.5:26.3。自 1978 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第一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

4、值占GDP 的比重连续 14 年在 40% 以上。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90 年代以来,工业经济迅速发展,199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 30.3:47.4 :22.3,第二产业逐渐取代第一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998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第三产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逐年上升,至2007 年达到 26.3%,较 1998年提高了 7.3个百分点。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迅速发展,临清正向着“工业立市、商贸兴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财政金融健康发展。 1978 年临清市地方财政收入0.25 亿元,至 2007

5、 年达到 4.44 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2007年全市年末贷款余额达到 68.7 亿元, 是 1978年的 70多倍, 年末存款余额达 87.62亿元,是 1978年的 540倍,其中储蓄存款65.9 亿元,是 1978年的1734 倍。2007年居民储蓄存款占存款总量的比重为75.2%,而 1978年仅为 23.4%,共提高了 51.8 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的迅猛增长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在三十年来有了大幅提高。二、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三十年来,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全市围绕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面推行家

6、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农村购销市场,合理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及生产布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迅速跃上一个新台阶。农林牧渔业得到全面发展。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14亿元,与 1978年相比增长了 21 倍。其中农业产值增长了15.1 倍;林业产值增长了 147 倍;牧业产值增长了71.5 倍;渔业产值增长了320倍。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主要农产品大幅增加。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四大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效益不断提高。 2007 年全市形成了 60 个蔬菜种植专业村。 197

7、8 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90.9 :0.2:8.8 :0.1,2007年比重为 66.6:1.4 :27.8:1.7 。三十年来农业在农林牧渔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畜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了19 个百分点。 1978 年全市粮食、棉花总产量及大牲畜年末存栏量分别仅有 12.72 万吨、0.60 万吨、2.20 万头,到 2007年全市粮食、棉花总产量和大牲畜年末存栏量分别达到48.82 万吨、1.91 万吨、6.20 万头。 2007年人均粮食产量为868.7 公斤, 是 1978年 266.2 公

8、斤的 3.26倍。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农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7 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省级3 家、聊城市级 13 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了 85 个。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大幅提高。2007 年农用总动力达到 107.36 万千瓦特、农村用电量2 万万千瓦时、化肥使用量 8.5 万吨,分别是 1978年的 13.05 倍、24.88 倍、16.78 倍。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 2007年有效灌溉面积为54570公顷,机井达到 12716眼。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临清工业经

9、济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三十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82倍,年均递增 19.7%。1978 年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总产值仅为2.03 亿元,1988 年达到 7.12 亿元,较 1978年增长 250.4%,年均递增 13.4% 。1998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2.44 亿元,与 1988年相比增长215.2%,年均递增 12.2% 。自 1998年以后,临清坚定不移地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全市工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工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生产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增长。工业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至2007 年底全市规模以上

10、工业企业达到329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1.63 亿元,与 1998年相比增长 15.6 倍,年均递增 36.6%。截止到2007 年底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33 家,过亿元的企业7 家。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已跨入全国造纸行业经济效益前十强,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铜管材加工企业,三和纺织集团进入全国色织布行业前三强,蜡印布生产规模世界第一。三十年来,临清市工业体系不断完善, 形成了造纸及纸制品、 铜加工、棉纺织、轴承、汽车及工程机械、 特钢及钢铁加工、 农机制造、食品及医药等八大特色产业, 尤其是在培植骨干企业上实现了大的突破,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银河、彩虹、迅力、卫河、汇

11、通、三和、哈鲁、东内等八大企业集团迅速壮大,成为临清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临清市的轴承加工业被评为 “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临清被命名为 “中国轴承之乡” 、 “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 “山东省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 ,并且连续四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民营经济迅速崛起。至2007 年底,全市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发展到 1000 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287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 87.2%,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总产值167.19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45%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力军。全市形成了轴承、农机件、棉纺织三大特色产业

12、,呈现出“龙头带群体、群体促龙头”的可喜局面。三和色织公司等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民营企业。临清市多次被评为 “山东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市)”。四、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对外贸易成绩显著三十年来,临清市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种经济成分逐渐进入商贸领域,商贸业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0.67 亿元,至 1988 年达到 2.23 亿元,与 1978年相比增长 2.3 倍,年均递增 12.8% ;1998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 亿元,与 1988年相比增长 1.5 倍,年均递增 9.6%。 1998 年以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重视商贸业的发展,积极适

13、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结构和营销策略, 拓宽服务领域, 使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8 亿元,与 1998 年相比增长 7.6 倍,年均递增 27% ;与 1978 年相比增长 71.1倍,年均递增 15.9%。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个体经济已经成为商贸领域的主力军,1998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私营经济所占的比重为30.5% ,至 2007 年比重已达 83.1%。截止到2007 年底,全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10处,档次明显提高。烟店轴承市场发展成为全国21个重点专业市场之一,被评为首届山东省十大工业品交易市场。

14、烟店(轴承)商贸物流园区被命名为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 义乌商贸城、 天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大家庭连锁店、上海华联、济南银座、聊城百大等为代表的超市连锁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业的快速成长,进一步巩固了临清在周边地区商贸集散中心的地位,临清市被评为中国商贸名城。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全市居民餐饮消费观念有了巨大改变,家庭成员举家外出就餐的经常化,促进了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以家庭消费为代表的大众化餐饮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 1978 年全市餐饮业零售额不足400万元, 1998年餐饮业零售额 0.

15、24 亿元,2007 年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共实现8.62亿元,其中餐饮业8.46 亿元,与 1998年相比增长 34.3 倍,年均递增 48.6%。近年来,临清大力拓展招商领域,“走出去,请进来”,成功走开了“依托优势产业、 骨干企业招商,突出重点地区招商, 以商招商”的新路子,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2007 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26.3 亿元。继 2005 年跨入全省出口创汇50 强之后, 2007 年临清外贸出口实现 2.73 亿美元,同比增长35.6%,以机电、纺织、轻工等产品为主导, 出口贸易区域涉及五大洲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和纺织、银河纸业、鑫润印染等一批出口大户发展势

16、头强劲,其中,三和纺织集团 2007年外贸出口 1.44 亿美元,成为聊城市唯一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建筑房产快速发展三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投资项目带动战略, 继续加快优化特色工业、小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0.05 亿元,经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至1998 年全市经济实力已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共完成投资3.92 亿元,与 1978 年相比增长 75.9 倍,年均递增 24.2%;2007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25 亿元,与 1998 年相比增长 16.7 倍,年均递增 37.6%,近年来投资规模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拉动因素。2007 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92.6%,其中工业投资61.14 亿元,与 1998年相比增长 25.6 倍,年均递增 44.0%;房地产业投资 3 亿元,与 1998年相比增长 77.2 倍,年均递增 62.3%。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高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