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28919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 第卷(基础题共 1 大题共 22 分) 一、阅读(60 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题 2 分,共 22 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涂到答题卡 上。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5 题。带着信念出发。草带着信念破土出发,所以才有葱郁无垠的沃野和生机勃勃 的。鹰带着信念展翅翱翔,所以才有矫健动人的英姿和搏击长空的。水带 着信念一路奔来,所以才有浩瀚汹涌的大江和一望无际的。船带着信念劈波 斩浪,所以才有不畏险阻的身影和驶向远方的。带着信念出发,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变数。信念如同一把宝剑,能激发人的 豪气;_,

2、能照亮人的心灵。使我们相信,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 没有鲤鱼跳不过的龙门,生活中不会是永远的曲线,上帝为我们关闭一扇门, 定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带着信念出发,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用顾虑与烦恼束缚自己,羁绊 前进的脚步。人生因信念而辉煌! 1. 下面文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无垠 矫健 浩瀚 羁绊 A. hn jio hn j B. yn qio hn j C. hn jio hn j D. yn jio hn j 2. 下面词语填入第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伟岸 景致 壮美 辽阔 B. 辽阔 壮美 伟岸 景致 C. 景致 伟岸 辽阔 壮美 D. 壮美 辽阔 景致

3、伟岸 3. 与第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意境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D.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 下面语句填入第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信念如同一面镜子 B. 信念如同一盏明灯 C. 信念如同一面旗帜 D. 信念 如同一位挚友 5. 选文第段中画曲线的部分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使人们相信 B. 永远使我们相信 C. 信念使我们相信 D. 永远使人 们相信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 6-11 题。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

4、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 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 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梦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 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 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 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 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

5、 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 文中下面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诗兴不做 B. 仰之弥高 C. 锲而不舍 D. 群蚁排衙 7.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与“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句 中的“消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吃不洁食物,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B.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等。 C. 要真正消化这些知识,需要经过认真思考。D. 营养专家说:青少年长期消 化不良,会

6、导致体质下降。 8. 能概括选取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B. 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方。 C. 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D. 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9. 选文引用了杜甫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诗人大多不注重仪表的修饰。B. 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 苦勤奋精神。 C. 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诗人满怀愁绪,无心料理自己的生活。 D. 作者特别推崇杜甫晚年勤奋学习的精神。 10.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 A. 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

7、研究成果。 B. 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 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 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11. 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 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 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 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D. 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

8、琢。 第卷(综合题 共 3 大题 共 48 分) 二、(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4 分) 将诗词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10 分) 12. 关关雎鸠,_。窈窕淑女,_。(关雎)(2 分) 13.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李白行路难(其一)(2 分) 14.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_,_,沙场 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 分) 15.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抱有“_,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2 分) 16.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清明、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的诗 (词)句,请你写出前后相连

9、的任意两句。(2 分) 答:_,_。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 17-22 题。(14 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 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乙】(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

10、言。苏秦喟然叹 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 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纴 (rn):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箧:这里指书箱。太公: 姓姜,名尚,字子牙。简练:选择。揣摩:研究。 17.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 分) 录毕,走送之(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引锥自刺其股( ) 期年,揣摩成( ) 18. 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

11、标点。(2 分)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 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是 皆 秦 之 罪 也。 1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 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 20.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语就 是对苏秦和另一位古人孙敬苦学故事的概括。 21. 结合【甲】文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2 分) 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 下联:宋濂。 22. 结合【甲】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3 分)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4 分) 阅读家乡情感一文,回答 23-27 题。 家乡情感 赵宏欣

12、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神 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不多言语。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 带。窗外古朴的山山峦峦,在秋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派醒目的土黄。突然那少尉说话了:“同志,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马上就要经过我的 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我一听,忙说:“行。”便同他调换了座位。少尉对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心。 因为我也有过同家乡的离别,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早把那种感受 淡忘了。这会儿,经他这么一点,思乡之情忽而浓浓的。“路过家乡不停停?”我问他。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13、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然后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 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 窗外,将身子伏在面前的小几上,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起起伏 伏、重重叠叠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段一段地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 那道?”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 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苍凉和淳朴。“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那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

14、 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 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 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 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 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 得非常生动。此刻,少尉一直沉默无语,凝望着窗外。窗外

15、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 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 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在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就这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同志,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着的那位老人了吗 那是我的母亲!”23. 用四字词语填空,概括少尉心理的变化过程。(2 分) 神色庄重_欣喜自豪_沉默无语热泪盈 眶 24. 小说以 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 _。(2 分) 25. 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 文中的作用。(4 分) 26.有人说本文标题比较直白,请从下列格式中任选其一,为本文另拟题目。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