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726234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大文学院吉大文学院 黄宏姣黄宏姣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案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 文学院文学院 黄宏姣黄宏姣 教案教案1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皮连生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心理学知识章节目录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四章知识的建构第五章心技能的形成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养成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第八章学习动机第九章学习策略 第十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教师心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

2、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 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 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 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 用。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3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 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 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 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 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一、发展概况:四个时期(一)初创时期(20 世纪

4、20 年代以前):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出版了,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人是一个生 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 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文教育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二)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吉大文学院吉大文学院 黄宏姣黄宏姣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案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 文学院文学院 黄宏姣黄宏姣 教案教案2到 50 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四)完善时期:特点:20

5、世纪 8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布鲁纳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 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第一、主动性研究, 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我国: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科书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一)新时代教育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 1、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提供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学教理 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性环境的

6、影响。5、研究情境性环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第二章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 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 性、差异性。二、我国心理学家: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 成年期、老年期。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中学生的认知 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

7、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 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 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 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四)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 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 (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2、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 (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比小学生有更大的

8、社会性,在很大程 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 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 阶段。3、易走向极端。4、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 的一员。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 互作用中实现的。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

9、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 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吉大文学院吉大文学院 黄宏姣黄宏姣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案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 文学院文学院 黄宏姣黄宏姣 教案教案3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他认为: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的,因为这些客体总是被同化到那些超越于 客体之上的逻辑数学框架中去,也不是在必须不断地进行重新组织的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 因此,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

10、主义紧紧地联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 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低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 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换言之,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 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 而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这就是顺应。所谓“图式”, “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 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

11、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他指出:智慧行 为是依赖于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但是,这种 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 开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其中手的 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识的基础。 (2)前运算阶段(27 岁) 。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

12、 (4)形式 运算阶段(1116 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3、影响发展的因素:4 个:(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 功的基本前提。从思维方面讲,成人考虑问题往往从多方面入手,且常常通过命题思维, 而儿童就不同。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才与成人一样。从言语方面来说, 成人的言语具有稳定性、社会性、逻辑性和交流性,而儿童就不完全如此。儿童只有发展 到形式运算阶段,才逐渐像成人一样去使用语言。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形成儿童 智力的与道德的推理能力。问题就在

13、于发现最合适的方法和环境去帮助儿童构成他自己的 力量。误区:逼迫、用成人语言。克服的唯一办法就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认识 儿童与成人所具有的质的差异,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 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1)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 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劣势。具体表现:一方面,儿童 具有完成一定的典型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犯一定典型错误的倾向。 (2)儿童的 智力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是遵循一定顺序,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不可颠倒的,前 一阶段总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到儿童智力

14、达到一定水平再进行 教育,而总要先行一步,以加快儿童智力的发展。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苏联)(一)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和基本内容: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 2 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 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 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 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吉大文学院吉大文学院 黄宏姣黄宏姣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案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 文学院文学院 黄宏姣黄宏姣 教案

15、教案4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等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 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 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 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 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2、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发展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发 展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2)抽象概括机 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 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