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880-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92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880-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试卷)-880-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试卷)-880-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试卷)-880-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试卷)-880-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880-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880-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上期第一次周考历 史 试 题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道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2.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

2、;第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A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 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C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 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3.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 2500 年的历史;而在头 2300 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 ,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民主的失败” ,从源头上看这种“失败”是全方位的,它是主体失败、程序失败和结果失败的综合体。下面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直接民主不如间接民主B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失败” ,主要指民主范围有限C “陶片放逐法”有力地驳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程

3、序失败”D雅典民主政治的 “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多数人的暴政”4. 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 “权利”概念首先形成于罗马法。学者们认为,罗马法中的“Jus”虽然具有多重含义,包括法律、正义、义务等,但它仍然是现代权利概念的真正起点或直接来源,是个人权利概念第一个正式的表述形式。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罗马法强调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 B罗马法注重对于个人正当权利的保护C罗马法中的“权利”一词古今内涵一致 D罗马法关于“权利”的定义影响深远5. 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

4、,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 )A罗马法是为了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B罗马刑法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C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D罗马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6.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 。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B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C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D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7.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 ”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罗马法具备了严格的法律强制

5、性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C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D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8. 20 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 ”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9. 1928 年美国法官塔夫特说:“这个国家的联邦和各州宪法把政府

6、权力划分为 3 个分支。这并非说,3 个分支不是同一政府的协调部分,或在其责任范围内,每个分支不可行使其他两个分支的行动权力。在决定它可以从其他分支寻求何种帮助时,这种帮助的范围和属性必须根据常识和政府协调的内在要求来确定。 ”这表明( )A美国政府机构不是分权政府 B政府权力划分违背分权制衡原则C现实统治需要政府机构相互合作 D美国政府要加强中央集权10. 1788 年 7 月 10 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了( ) A三权分立 B联邦体制 C主权在民 D民主共和11

7、. 根据 1871 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 ,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 。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 “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 。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 ,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12.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钱、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

8、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 1875 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孟德斯鸠的上述思想( )A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员成为共和国总统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C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13. 参加了1787 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美国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

9、 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14. 英国1882 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 “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 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 84.5%。这说明( )A政府对议会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15. 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 1917 年的“电报革命” 中写道:“俄国 1917 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 ”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 ,这

10、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16.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 1917 年 4 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 ”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

11、沉重的打击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符合人民意愿17. 法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到:“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作者认为( )A巴黎公社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产物 B巴黎公社受马克思主义影响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 D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18. 1848 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有学者提出“消灭”应翻译为“扬弃” 。理由是原文“Aufhebung”出自黑格尔的小逻辑 ,有既否定又肯定之意,译者为“扬弃”则能表示“扬其精华,弃其糟粕” 。但也有学

12、者从上下文语境和词义的角度予以反驳。对这场争论的正确认识应当是(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19.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 ”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帝国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B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C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D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20. 1842 年, 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

13、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进程( )A. 降低了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B. 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C. 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 D. 推动了公共卫生的建设21. 16 世纪到 1 8 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C劳资矛盾的

14、日渐尖锐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22. 下图是 18701900 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C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D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23. 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 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派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2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份量

15、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英国人关注女子的端庄与品行 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 D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 25.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印度关系时说:“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 ”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意旨是( )A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B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C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D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6. 演讲是时代的见证。表的演讲内容反映出当时的主流思潮是( )演讲者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卡尔马克思1848 年、比利时 “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 ”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 )费雷德利克道格拉斯1854 年、美国“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