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702-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57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702-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702-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702-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702-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702-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702-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702-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年级第高三年级第 1 1 次月考试题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1799 年皇帝颁布谕旨:“朕闻近年各省督抚两司署内教演优人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娱乐,辗转苛派,受害仍在吾民。嗣后各省督抚司道署内,俱不许自养戏班,以肃官箴而维风化。 ”这表明A. 戏剧发展导致政治腐败B. 统治者践行重民爱民思想C. 专制统治阻碍文化繁荣D. 有限反腐以缓和社会矛盾2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籴。 ”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A. 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

2、经出现了夜市B. “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C. 结合上下文, “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D. 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3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据统计,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 25%左右,而 1958 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 33.9%,1959 年、1960 年分别为 43.9%和 39.6%。这表明,当时我国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4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义合” ,所谓“从道不从君” ,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

3、“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 史记又载:“公孙弘以春秋 ,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反映了A. 儒学在民间成为“显学”B. 公孙弘并非真儒者C. 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5下表是八国联军侵华兵力统计表。此表说明国家兵力日军8000 人俄军4800 人英军3000 人美军2100 人法军800 人奥地利军58 人意大利军53 人A. 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B.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 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D. 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61922 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

4、谈宪法,告戒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 “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 。据此可知,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A. 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B. 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C. 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D. 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7清朝制科取士方式之一博学鸿儒科于康熙十八年(1679 年,三藩之乱之际)举行,与试 143 人(一说 154 人) ,取 50 人。当时天下名士,除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拒不接受荐举外,其他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龄、施润章等都应选录取,入翰林院篆修明史 。博学鸿儒的开创A. 改变了科举制的方法B. 目

5、的是编纂明史C. 体现了顾炎武的思想D. 有利于清朝政局稳定820 世纪 90 年代, “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 ”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9 1872 年湖北织布局开工生产。1894-1898 年,续设纺纱、缫丝、制麻三局,与织布局合称“湖北纺织四局” ,亦称“纱麻丝布四局” ,1902 年租给粤商应昌公司经营。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B. 洋务企业开始近代化转型C. 民族资产阶级力

6、量增强D. 政治改良运动较为顺利10 1787 年 6 月,新泽西代表马丁说:“脱离了大不列颠,就使 13 个邦处于自然状态我们加入邦联时是平等的和自由的如果谁要把我们弄得不平等和不自由,我是绝对不会让步的。 ”这一主张:A. 有助于推动各州反抗殖民统治B. 意味着中央政府权力需要强化C. 旨在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理念D. 推动美国邦联政府的迅速建立11雍正帝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军机事务,五年后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1738 年乾隆帝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了A. 军机处逐渐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B. 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C. 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

7、工具D. 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12罗马法规定: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无主之物,归属最先占有者。这反映了罗马法A. 运用自然理性界定财产所有权B. 认为劳动使人类获得财产所有权C. 保障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 认可变更最先占有者的财产所有权1313西汉从周亚夫以条候为相起,至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前为宰相者必先得封侯,当时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 143 个侯爵之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姓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8、虽然法律专家们并不认为自然法无形中对罗马民法起了限制作用,但是他们确实把它看作人类立法应当顺从的楷模。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的一个伟大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 ”这说明罗马法A. 许多原则和制度被近代采用B. 为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立法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D. 自然法观念对后世影响巨大15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B.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C.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D. 是一项符合

9、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16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有关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记载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赵匡胤劝守信等部将“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B. 宴会次日,赵匡胤等部将“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C. 几个朝中大将唯命交权主要迫于赵匡胤已牢控中央禁军D. 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17恩格斯说:“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恩格斯所评价的学说A.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B. 引发了天文学革命C.

10、 促进人类认识的飞跃D. 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18汉字传入日本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官方文字在使用。明治维新时,日本大举引进西学,围绕汉字出现存废之争。1945 年,日本战败后,主持战后对日改造的美国人建议日本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该建议的直接动机是A. 彻底摧毁日本的战争能力B. 意图孤立打压中国C. 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D. 控制日本人的思想19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 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A. 盟旗制度的建立B. 明成祖迁都北京C. 岭北行省的设立D. 金瓶掣签制完善

11、20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A. 民主政治赋予公民思想自由B. 人文主义思想滥觞C. 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D. 城邦制度日渐衰落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 【历史一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前 123 年,17 岁的霍去病(皇后卫子夫的外甥)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北击匈奴。他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故屡立战功。公元前 119 年,卫青、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管理军事行政事务。汉武帝为霍去

12、病修建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尽过一天当父亲的责任。霍去病却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李敢,李广之子,李广因卫青而死)乃击伤大将军。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 ”汉武帝为他隐瞒了此事。“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公元前 117 年,卒,年仅 24 岁。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去病得到重用的历史背景和条件。(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霍去病。22 【历史一

13、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后,因经费难筹、管理混乱、销场未广、支持愈久、用款愈多,无法为继。后转由郑观应接手汉阳铁厂。郑观应到厂后,接到一封密函,函中揭发厂内管理者的种种浮开,亦即虚报假冒。1896 年 8 月 16 日,郑观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颁布了汉阳铁厂厂规,对用工制度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与此同时,他草拟了处理公文章则六条 总文案、提调分别办事管见四条上呈盛宣怀,从厂规的颁布到公文制度的制定,奠定了汉阳铁厂制度建设的基础,同时,文件还着重强调国家维护对汉阳铁厂发展的意义说:“查美国重税进口钢铁等货,正以保护本国工商自制之货。 ”鉴于洋工程师种种弊端,郑观应向盛宣

14、怀建议, “聘请上等各工师,必须访其有学问、有历练者方可无误” 。郑观应接手汉阳铁厂总办后,把焦炭问题放在首位, “鄙见第一重在焦炭,如焦炭所产近便价廉,则事业可久可大。 ”总之,在汉阳铁厂的思考、建议以及诸多举措,为汉阳铁厂后来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摘编自郭莹、陈锴郑观应与汉阳铁厂(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整顿汉阳铁厂的背景和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经营汉阳铁厂的影响。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DDCB ADBAB CACDC CCDAA 21 (1)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匈奴威胁;与汉武帝的亲戚关系;霍去病卓越的军事才能。(2)勇而有谋;忠于国家;重视孝道,维护亲族。恃宠而骄;不关心士兵。22 (1)背景:经费难筹;管理混乱;销路不广;外国工程师进行技术垄断。措施:建章立制、整顿秩序;聘请上等工程师;把解决燃料问题置于首位。(2)影响:有利于改善汉阳铁厂的经营管理,从而进一步推动汉阳铁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卍卍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