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71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56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71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试卷)-71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试卷)-71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试卷)-71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试卷)-71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71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71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命题人: 赵素芳一、选择题(本卷共一、选择题(本卷共 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计分,共计 6060 分。)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图 1 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 ) A.商B.周C.秦D.唐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

2、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4、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5、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

3、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C宋汴梁 D元大都6、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 ,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7、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8、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

4、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9、17 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 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 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10、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5、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1、1884 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12、1897 年 10 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

6、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L3、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14、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矩工时C.企

7、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15、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 ,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16、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 ,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

8、不同17、直到 1917 年初, 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 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18、1938 年 1 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1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9、后,中共中央于 1947 年 2 月 1 日发表声明:“对于 1946 年 1 月 10 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 ”这一声明(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20、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21、

10、1949 年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 ,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A. 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22、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23、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

11、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24、1979 年 7 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80 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5、1990 年 11 月,联合

12、国安理会通过第 678 号决议, “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 1991 年 1 月 15 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 ,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6、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

13、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27、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28、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

14、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29、 “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 。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30、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31、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 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A邦联制 B两党制C议会制 D共和制3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