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651-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42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651-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651-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651-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651-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试卷)-651-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651-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651-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邯郸市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邯郸市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4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其中关于“刚柔”的观点符合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25朱熹在其编篡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6 按照安格斯麦迪森的计算,在公元元年中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

2、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 1500 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导致中国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方式的先进 B重农抑商政策的持续推行C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统一 D轻徭薄赋思想被皇帝接受27“牙行”是清代寄生于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居间经纪行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向买卖双方抽取牙佣(佣金), 牙行种类很多,如米行、豆行、布行、丝行等约有三百余种。 “牙行”的出现A是手工业分工的细化 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避免了同行业间的竞争28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演变趋势的是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B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

3、三跪九叩C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三跪九叩、伏地跪拜D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29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二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30下图是“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统计表,表中数据反映出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859677028847229421610493实际增长率(%)85

4、1349077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36642475626222293643255 实际增长率(%)4248436862A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同步增长B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不协调C2004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有所下降D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31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在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A以经济先行、全面合作为特征 B是以中俄两国为主导的区域同盟C成员之间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 D是一个封闭性的军事合

5、作组织32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A.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B.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C. 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D. 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33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新体制主要体现在资产阶级共和制 议会由两院构成 三权分立 联邦制 政党政治A B C

6、 D341928 年至 1937 苏联已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工业化建设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有利外部因素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已经形成 B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苏联的经济封锁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D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35 “默片时代” 、 “有声时代” 、 “黑白时代” 、 “彩色时代” 。这一描述反映的是A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B手机的发展历程C电视的发展历程 D电影的发展历程40 (21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50 年代日本的进出口贸易统计表1952 年1953 年出口进口出口

7、进口世界12.73 亿美元20.28 亿美元12.79 亿美元24.10 亿美元西欧15649 万美元10587.2 万美元9255.2 万美元15681.3 万美元材料二 1955 年 8 月 11 日,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早在 1955 年 4 月英国下院就通过了关于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白皮书,对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表示了同情但又同时决定,不与日本在关贸总协定内发生关系。英国的理由有二:其一是日本纺织品的出口问题。日本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机械,使用国内廉价的的劳动力,其产品极具竟争力。当时英国已有 75%的纺织设备闲置,如果日本加入了关贸总协定,得到了最惠国待遇,那么英国将会完全失去纺织品市场

8、。其二是英国等西欧国家对战前日本的倾销政策记忆犹新。特别是在 30 年代以后,日本的纺织品以低廉的价格对外倾销,日英之间因此而发生了严重的贸易纠纷,英国曾称之为“黄祸” 。摘编自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材料三 作为迈向西方国际舞台的第一步,日本首先加入了一系列的国际经济组织, 以加强国际交往,促进经济的发展。比如 1952 年 8 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53 年 10 月暂定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60 年 6 月 24 日,日本内阁公布了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该大纲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把所有商品分为四类,逐步实行自由化,使国内经济体制与国际经济体制接轨。在 50 年代

9、末和 60 年代初日本对西欧各国展开发全面的经济外交活动。到 1960 年,与英国达成谅解,即如果日本能对市场扰乱问题采取措施,则双方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此后,日本分别与西德、意大利、法国等国签订了类似协定。经过努力,日本与欧共体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增加,到 80 年代,欧共体成为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摘编自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1)根据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初日本与西欧贸易的主要状况。 (4 分)根据材料二、解释其原因。 (8 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为发展与西欧的贸易所进行的努力。 (6 分)日本的这些努力反映了世界贸易发展的哪些趋势。 (3 分)41 (16 分)阅读材料,回

10、答问题。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 ”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化雨” ,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主要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5 (15 分) 【

1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 、“无奏对之分” 、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 “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 ”材料二 雍正推广密折制度,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

12、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密折制度改变了过去皇帝仅靠少数官僚或机构获取政治情报的传统,广泛增加了耳目和资讯渠道,密折人因此也不敢谎报政情,这便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诸如“耗羡归公” 、“摊丁入地” 、 “改土归流”等被雍正称为“机密紧要之事” ,通过“无不立达”的密折和朱批谕旨,往复讨论,迅速决定,雷厉风行地予以推行、指导和监督其实施。(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折制度的特点。 (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密折制度的作用。 (7 分)46 (15 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进化者,向一目的而上进之谓也。日迈月征,进进

13、不已,必达于其极点。凡天地古今之事物,未有能逃进化之公例者也。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绪论“自达尔文种源说出世以来,全球思想界忽开一新天地,不徒有形科学为之一变而已,乃至史学、政治学、生计学、人群学、宗教学、伦理道德学,一切无不受其影响,斯宾塞起,更合万有于一炉而冶之,取至一至赜之现象,用一贯之理,而组织为一有系统之大学科。伟哉!近四十年来之天下,一进化论之天下也。 ”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材料二 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 ,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呜呼!可不谓大惑不解者乎

14、?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梁启超变法通议自序(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进化论的认识。 (6 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启超对进化论的认识。 (9 分)47 (15 分) 【20 世纪战争与和平】南非曾经是一个将种族隔离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国家。1948 年国民党上台执政,更是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把种族歧视贯穿到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1961 年,曼德拉成立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 ,泛非大则成立“波戈”组织,与白人政府展开武装斗争。1962年,联合国就专门成立了针对南非的“反对种族隔离特别委员会” 。到 80 年代末,全世界140 多个国家与南非断绝了外交和经贸关

15、系。90 年代初,南非正处在一个种族仇恨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为大规模冲突的关键时刻。由黑人领袖曼德拉和白人总统德克勒克为代表的进步势力,以非凡的远见卓识和勇气终于将势不两立的黑人和白人引上了种族和解的道路。1994 年,南非举行了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全民大选,成立了南非民族团结政府,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从此开始了南非历史的新纪元。然而精神上的种族隔离恐怕是最难以消除的。在白人的宴会上仍然很少见到黑人,在黑人的聚会中也几乎也见不到白人。曼德拉在其自传漫漫自由路中说:“我们还没迈出征程的最后一步” 。(1)分析南非能够实现种族和解的原因。 (8 分)(2)谈谈你对南非用和解方式解决种族问题的认识。 (7 分)48 (15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出生在英格兰亨廷顿郡一个严格的清教徒新贵族家中。1628 年,克伦威尔作为亨廷顿郡的代表之一出席了议会,是议会反对派的领袖之一。1642 年 8 月,查理一世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克伦威尔认识到,必须组织一支战斗力强、信仰坚定的骑兵队伍以抵抗王军。1643 年,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