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65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419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65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卷)-65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卷)-65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卷)-65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试卷)-65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65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65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 历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 1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 题 1 分,共 50 分。 ) 1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2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 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

2、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3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民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 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 )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不包括 A君权来自于神权 B以神权限制君权 C民众可反抗暴政 D君主必须以民为本 4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 。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 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

3、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5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 汉书艺文志亦 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62009 年 7 月 30 日至 10 月 7 日,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 ,下图 是展品“东汉书信纸” 。它原衬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 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

4、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说明东汉时 A造纸术有了一定进步 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7 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 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 ” , 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 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雕版 印刷业比较成熟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8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 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5、”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920 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 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 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 ”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破除旧有伦教,冲击儒家思想 B变革文字语言,冲击封建文学 C提倡民主共和,抨击君主专制 D动员青年学子,革除社会旧弊 10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 ,有

6、的人 “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111896 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 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 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主张 A民权主义思想 B民族革命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 D发展实业计划 12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 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 代化的政府,

7、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13 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里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 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 诬也。 ”在此胡适评价梁启超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 ,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B主张设议院,变法图存 C倡导宣传民族主义D推动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 14 1985 年 5 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 兴”的请示引用了毛泽

8、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语,因而名为“星火计划” 。1986 年初, 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据此, “星火计划”意在发展 A乡镇企业 B国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15 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 ,1329 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 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这一现象最能够说明 A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佛罗伦萨人对黄金财富的追求 C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 D佛罗伦萨人对现世生活的珍视 16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 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能够借

9、助 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 。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 解错误的是 A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 B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 C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结合 D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 17 一位科学家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 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该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18 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三次民意调查显示 ,

10、坚信上帝造人的美国成年受访 者达 44%以上;作为达尔文故乡的英国相信“物种的进化非由神定”的人也不到 4 成。这说 明科学和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很大。这一分歧的根源在于 A 教育的进步状况 B 科学的发达程度 C 世界观的认识差异 D 生产力的水平高低 19 武丁卜辞中有“乙巳卜殻貞(壳上的纹路) ,王大令眾(众)人曰協(协)田”的记 载,其反映的商代政治特征是 A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B王位世袭制的实行 C井田制的盛行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20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 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

11、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 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 21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 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 ”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 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22顺治二年(1645 年) ,清军虽还在一些地方进行战争,但一纸开科取 士的诏令却发到了许多 州县。时人云:“开科取土,则读书者

12、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 ”在当时一些人看来, 清朝进行科举考试主要是着眼于 A扩大官吏来源 B缓和社会矛盾 C配合统一战争 D继承前朝制度 23 “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 元六年(公元前 158 年) ,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 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 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24 元史载:“中统、

13、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这不能说明元朝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25 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 “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 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 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对

14、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26 郭沫若在论古代文学中说:“中国由楚人统一,由屈原思想来统一,我相信:自由的空 气一定更浓厚,学术的风味也一定更浓厚。 ”材料表达了 A对秦国统一后的专制、仇视文化的批判 B对楚国政治民主的赞颂 C对传统文化的赞扬 D对古代文化的批判 27 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 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 ”由此可见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 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进行孤军奋战 28 乾隆五十八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