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471-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177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471-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471-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471-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471-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试卷)-471-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471-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471-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届高三(上)历史期末能力测试卷届高三(上)历史期末能力测试卷年 2 月 3 日(第第 卷卷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 4848 分分本卷共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现它,确定它了。 ”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A寻找社会规律 B构建伦理道德 C整理史实资料 D探索革命道路2.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

2、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3.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后,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代以后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D.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4. 学者指出:宋元以来,闽浙沿海出现一些经济繁荣的大城巿,如泉州,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些大城巿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然而,同一时期

3、的沿海地区却出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城巿。关于这个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受到日本崛起的影响,沿海城巿的商业机能被日本吸收B受到西班牙殖民菲律宾影响,海上贸易机能萎缩的结果C受到阿拉伯人垄断南洋贸易的影响,商业功能被其取代D受到朝廷对外政策的影响,正式通商被走私贸易所取代5.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 ”由此可见当时佛山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铸造业兴盛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居民重视风水A. B. C. D. 6.“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这里所说的“关于

4、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A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B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C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D集体管理的新形式7.15 世纪时焚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8.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指的是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9.世界文明史

5、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宗教改革的进行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相对论的提出10.下表是欧美 1819 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以下对该表的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 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 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64 年 9 月“国际工人协会”成立(简称“第一国际”)1870 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俄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行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A社会主义运动是这时期历史发展主题 B推翻资本主义

6、制度的社会条件尚不具备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工人运动客观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完善11.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拷问世界”的史实是纯粹理论批判出版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创作第九交响曲 提出九十五条论纲A B C D12.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7、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3.1913 年底,张謇出任农商总长,一上任就提出了施政纲领,大力推行经济改革。下列不属于他的改革措施的是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制定经济法规完善经济秩序C改革不合理的税收制度 D奖励和补助民营企业14.中西文化论战观点异彩纷呈。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下列论点相对客观的是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15.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

8、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1918 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B.1919 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1923 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1940 年,寻求苏联对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援助16.1933 年初, 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 ”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 ”于是“永

9、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这则广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A近代民族企业 B实业救国思想 C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D八年抗战17.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中华时报以显著的版位刊登了一则新闻:“华北铁路大遭破坏,保垣北境激战又起。 ”这条新闻的相关背景是A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 B八路军组织百团大战C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D国共进行战略决战18.“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 年,英、法等 16 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 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 ”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B加快了欧洲的复兴C是

10、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D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19.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 (单位:亿美无)对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美国欧共体日本1956698900/34.88%317570/15.85%91291/4.26%19736259899/27. 08%6279762/27. 017%4214204/18.023%A.从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世界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C.这种经济格局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D.美国经济的滞胀局面折射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灵20.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

11、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 ,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巩固农村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 D恢复农民的产品支配自主权 21.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 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 年颁布1870 年颁布1954 年颁布制定机构制宪会议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 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直接民主原则体现人民民主

12、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评 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22. 图一是 1960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0 周年纪念邮票,图二是 2011 年 7 月发行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 10 周年纪念封(局部) 。从两个条约名称上的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由军事合作扩展到经济合作 C两国关系从不平等到平等 D中苏(俄)同盟关系的破裂23.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图一图二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

13、红色的摇篮24.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第第 卷卷 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 5252 分分本卷共本卷共 3 3 题,第题,第 2525 题题 1616 分,第分,第 2626 题题 1818 分,第分,第 2727 题题 1818 分,请注意精细化答题。主观题答案请写分,请注意精细化答题。主观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卷指定范围内,并保证卷面整洁。在答题卷指定范围内,并保证卷面整洁。25.进入近代以来,

14、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 分)问题一问题一 从从“夷务夷务”到到“洋务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 “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 世纪 60 年代起, “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 “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分)问题二问题二 从从“淫巧淫巧”到到“长技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 世纪 4060 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