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64-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61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164-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164-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164-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164-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164-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164-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164-高三新课标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标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新课标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22历史历史必修一、二、三必修一、二、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212 各小题,每小题各小题,每小题 4 4 分,计分,计 4848 分。分。 1.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 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海禁”政策的实施 B社会矛盾尖锐 C倭寇为患 D土地兼并严重 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 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

2、之对 “理”的阐述( ) 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 B C D 3.1876 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 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 “香港兴” “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熙宁二年,苏辙上皇帝书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 表明( ) A.唐代四民界限模糊B.唐代商品经济繁荣 C.宋代小农经济衰落D.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5.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

3、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 留下了许多的无奈。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 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 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的政权解读错误的是( ) A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 C专制主义集权思想浓厚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6.古希腊文学与社会在描述雅典戏剧公演时写道:“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 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 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此可见,观剧不可能( ) A陶冶人们情操 B渲染希腊城邦精神 C培养公民意识 D活跃公民大会气氛

4、 7.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当几个人在一个特定事务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和利益时, 只有得到每个当事人的同意,他们的共同管理才能终止。这主要体现了( ) A.契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集体意识 D分权意识 8.公元前 2 世纪的罗马,行政长官必须根据当事人的陈述记录原告的请求、请求的原因、法官 的任命及判决的要旨等并形成一定程式的书状,后边有行政长官附加的事项。法官则要检查书状中 所提出的事实,倾听双方的证词,审查双方的证据,并依据书状内容判断是否作出判决。据此可以 推断当时的罗马( ) A行政权力干涉司法事务 B法官审理案件重视证据 C司法审查程序较为严格 D法律注重保护当事人利益 9.绅士是

5、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 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 ) A绅士权威的衰弱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 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 10.封建帝王常常赋予监察官以特殊的礼遇。如南北朝时,为了显示对御史的尊宠,实行“御 史专道” ;唐太宗时,准谏议官入宰相府共议国事。这些封建帝王的做法目的在于( ) A.凸显监察官的独立性 B树立监察官的权威性 C利于扩大监察官职责 D防止监察官独断专横 11.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造成这一

6、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腐败,皇权旁落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封建专制制度的存在 D.宦官势力腐败 121949 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2 2 道题目,第道题目,第 1313 题题 4040 分,第分,第 1414 题题 1212 分,共分,共 5252 分。分。 13 (40 分)

7、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 ,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 ,主要包括郡县 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 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 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 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

8、,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 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 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 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 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 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14 分)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 。 (

9、14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 的贡献。 (12 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博士淳于越向秦始皇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 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 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

10、三:古代某朝北京地区政区示意图(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淳于越和李斯的观点,提取两项关于秦初治国方式的信息,并结 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6 分) (2)材料三图中所体现的制度设置产生了何种问题,在该朝最终通过何种方式解决?(6 分)新课标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新课标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22历史历史必修一、二、三必修一、二、三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212 各小题,每小题各小题,每小题 4 4 分,计分,计 4848 分。分。 第 I 卷(选择题)1. 【答案】A 【KS5U 解析】考查海禁政策。依据所学,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沿海居民“生理无路” ,生活 所迫,不

11、得不入海为盗,故 A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2. 【答案】D 【KS5U 解析】考查王夫之的思想。依据材料“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可知,王夫之 不赞同“理先于气”的说法,故说法错误;而材料涉及经世致用的观点,故排除,符合题 意。所以应选 D。3. 【答案】A【KS5U 解析】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联系 南京条约的内容,在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自此之后上海发展速 度加快。故此题应选 A 项。BCD 项都与材料上海和香港的发展情况关系不大。4. 【答案】D 【KS5U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农

12、、工、商”之家都有做官的, 这表明宋代官员选拔较多,结合宋代选官制度可知“农、工、商”之家要想做官主要通过科举制, 继而得出这一时期宋代科举制得到发展,录取人数大为增加,所以答案为 D。材料苏辙为宋代人, 故 A、B 不准确;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衰落,而且其本身也不符合史实,故 C 不准确。5. 【答案】A 【KS5U 解析】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与题干中“不是一个为国民共 享的服务性政权”的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政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制度设计在理论 上都以尊君、卑臣和愚民为前提,其目的是维护家天下的专制统治,有浓厚的专制主义集权思想, CD 正确。 “

13、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权缺乏创新精神,B 正确。6. 【答案】D 【KS5U 解析】从题干中雅典戏剧演出时的现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政治的人” “紧密的联系” 体现了雅典人社会身份地位的 认同,培养公民意识和城邦精神。题干材料中的这一现象与雅典公 民大会没有关系,D 项符合题意。7. 【答案】A 【KS5U 解析】A 该规定涉及罗马法中的私法,材料中明确强调“只有得到每个当事人的同意” 体现了罗马法保护自由民个人私有财产的契约原则,故选 A 项。8. 【答案】C 【KS5U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行政权力干涉司法事务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法 律程序问题,不是重视

14、证据,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陈述记录原告” “书状” “倾听双方的证词,审 查双方的证据” “判决“说明罗马法比较注重审查程序,故 C 项正确;注重保护当事人利益知识材 料中反映出部分信息,故 D 项错误。9. 【答案】B 【KS5U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绅权和皇权关系的演变,不能说明绅士权威的衰弱,故 A 项错误; 绅权和皇权关系从共存到共治再到奴役,说明皇权不断突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 B 项正确;从 材料“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说明绅权不是皇权的重要补充,故 C 项错误;绅权和皇权关系从共 存到共治再到奴役说明绅权与皇权并不是相互依存,故 D 项错误。10. 【答案】B 【KS5U 解

15、析】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专司监察,自成体系,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无论 在财政还是人事方面,都不受其它部门的掣肘,但要对皇帝负责,故 A 项说法错误;C、D 两项材料 不能反映。材料主要体现出监察官职责的特殊,故皇帝提高其地位和权威,选 B 项。11. 【答案】D 【KS5U 解析】A、D 是直接原因,B 是客观反映。12 【答案】B 【KS5U 解析】 由材料中美国正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 ,推断是马歇尔计 划。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应对,以建立一个旨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2 2 道题目,第道题目,第 1313 题题 4040 分,第分,第 1414 题题 1212 分,共分,共 5252 分。分。 13 (40 分)【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 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8 分) 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6 分) (2)经济:“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