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1544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0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备课资料全(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所用素材俗语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春秋五霸有秦穆公晋文公从文章首句可以看出谁先策划此次攻打?是晋国而非秦,秦属于被动,所以为后文秦穆公被劝说动也有一定的铺垫。春秋无义战口才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商业谈判,还是即兴演讲以及工作学习,口才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代更是这样:“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 ,同学们还学过哪篇文章出自左传呢?叫什么?焉用法总结有三类一.兼词 . 1.相当于 “于之 “,“ 于此 “,“于彼 “.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在其中 ).(论语 ) 译:多个人行走 ,在其中必定有一个

2、可以做我的老师.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从这里 ).(劝学 ) 译:堆土成为高山 ,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五人者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 译:(墓中的 )五个人 ,就是当蓼洲周公被逮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在这件事情上的. 2.相当于 “于何 “.可译为 “在哪里 “从哪里 “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并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二.代词 . 1.相当于 “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 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译:距离现在建墓安葬在那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 2.哪里 ,怎

3、么 . 未知生 ,焉知死 (论语 ) 译:不知道生 ,怎么知道死呢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 译:杀鸡怎么要用杀牛的刀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哪里有仁爱的人处在君主的地位,对陷害百姓的事却能做得出来呢三.语气词 . 1.句末语气词 ,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 译:等到燕子丹用派遣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译:一根羽毛不能举起,是因为不肯用力量.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相当于 “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

4、焉 ,或否焉 ,小学而大遗 .(师说 ) 译:不通晓句读 ,迷惑而不去解答,有的从师 ,有的不从师 ,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 译:不一会儿 ,月亮从东山上生气,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3.作词尾 ,相当于 “然“,译为 “, 的样子“ , 的“. 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 译:盘旋屈曲的样子,就像蜂房水涡 ,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 译: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 1、 字音:共,本为象形字,下面两点为盛食物的器皿之足,意

5、为祭祀用的食品等,而文中是一个通假字,通“供” ,供给之意,读gng。阙,形声字, “门”为形, “阙”为声,读作qu,意即门户受损。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时,读p ng。2、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供给、供应。读g ng)(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 ,满足。)(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a。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明智,聪明。读zh)二、词1、词类活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 灭亡。)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 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领之厚

6、,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即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 成为疆界。)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 削弱。)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 获利。)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2、古今异义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来。行李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如:共其乏困乏困今义:疲劳。古义: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 是寡人之

7、过也( “, 也”表示判断)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 , ”(省略主语“烛之武”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3、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 “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4、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有关背景知识。2、积累文言知识,尤其掌握文言实词“鄙、微、阙、行李、陪、说”及文言虚词“若”、 “而” 、 “焉”、“之”等

8、词在本文中的用法。3、熟读并把握全文内容。4、赏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评析烛之武的劝说艺术,以初步了解左传语言特点之人物的辞令艺术教学重点:目标2、4 教学难点:教师需对文章故事发生的背景加以介绍,理清秦晋郑楚四国历史关系和厉害关系,有助于学生理清故事条理,理解文章内容。教学方法: 1、指导正确诵读2、圈点、勾画、批注法。3、串讲法4、讨论法。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步骤:。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第三自然段,赏析烛之武的辞令艺术。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 “中有一计,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就是俗称的 “离间计 “,其实,在 “三十六计 “中称作 “

9、借刀杀人 “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烛之武是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的。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二、复习上节课部分内容:1、 (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 善于描写春秋时代政治经济外交描述生动,长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政客的辞令艺术,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2、译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老了,不能

10、干什么了。)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未能早先重用您,现在危急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再齐读第三段,整体感知这段内容。(二)、学生浏览该段,互相交流讨论,自主疏通文意,(5 分钟)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再补充。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已: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 “ 供 ” 。供给。)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同“倍” )秦伯说(“说”同“悦” , 高兴)何厌之有。厌:餍,满足2、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主人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古 :出使的人;今 :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

11、一词多义封(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2)肆其西封(疆界,名词)之(1)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3)烛之武(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4)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 的” )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 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

12、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4、其(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2)以其无礼于晋(郑国,代同)词类活用(1)夜缒而出夜:在夜里,连夜名作状;缒:名作状,用绳子栓住人或物往上或往下送。(烛之武出城的方式表明了他的冒险和英勇。)(2) 、既东封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3) 、肆其西封。 (西,方位名词作定语,西面的。)(4) 、越国以鄙远:(以 为边邑,意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方的国家) (5)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6) 、朝济而夕设版焉:(于此 .兼词 ) (7) 、既东封郑 :

13、(动词使动 )(使 成为边邑 ,使动用法 ) (8) 、夫晋 ,何厌之有: (句首发语词 )(宾语前置 ) (9) 、阙秦以利晋:(使 削减,使 得利,使动用法) (10)与郑人盟。盟:结盟,名词作动词句式:1、何厌之有?译:有什么满足呢?(宾语前置)2、以其无理于晋。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2、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一词多义能才能,名词,今老矣,无能为也。能够,动词,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鄙边远的地方,名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名词,越国以鄙远,

14、君知其难也浅陋,鄙俗,形容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再熟读背诵。(以上内容可安排一课时)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 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 “ 之” 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以上知识点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讨论总结。写的什么内容?见秦伯曰: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

15、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强强联手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二、第一个人物郑伯。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话

1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让学生们想一想郑伯和勾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人都是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三、第二个人物佚之狐。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1、 找学生读佚之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