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无忧之后 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14836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衣食无忧之后 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衣食无忧之后 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衣食无忧之后 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衣食无忧之后 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衣食无忧之后 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衣食无忧之后 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衣食无忧之后 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衣食无忧之后衣食无忧之后 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作者:人民论坛作者: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特别策划”组组当前,大部分中国人都已衣食无忧,以前那种“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贫困状态一去不返了。衣食无忧之后,人们在想些什么?期待有了怎样的变化?需求有了怎样的提升?这些改变与提升对执政者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挑战?厘清这些问题,意义重大。2沉下心来体察社会,我们可看到诸如此类的现象:虽然经济总量高速增长,但越来越多的人住不起、学不起、病不起;虽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却渐成普遍心态;虽然政治透明度越来越高,但不满与指责充斥网络;有专家坦言,衣食无忧解放了人的

2、心灵,使每个人有能力去思考生存之外的东西,因此,当前社会是人心在前面狂奔,而身体却落在了后面。如何让身体跟随心的步伐,做到心体合一、内外和谐,不仅是每个个体需要深入思考的人生命题,也是执政者深化改革、推进社会转型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本期“特别策划”从衣食无忧后人的需求与期待的变化入手,探讨当前社会生态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治理社会的意见建议,并从对比的视角,介绍了西方国家在衣食无忧后的治理借鉴。专题有许多精彩观点发人深省,比如: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显示,九成受调查者认为衣食无忧后幸福感不升反降;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的期望值普遍攀升。高期望与实际经济水平、补偿水平的落差往

3、往是激化社会矛盾的直接原因;3富裕的人群与饥饿的人群具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并不想毁坏社会的根基,因此,网络上的各种非理性漫骂等过激行为,不过是一种宣泄而已,执政者应高度关注,但不必过分在意;规范体系中核心的规范就是道德和法律。共产党要继续执政,长期执政,政府必须最大程度满足民众日益丰富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衣食无忧之后,仍需你我共同努力,才能让国家和民族更加繁荣昌盛、和谐幸福。人民论坛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特别策划”组组正正 文文 篇篇 目目幸福感不升反降为哪般? 温饱后公众诉求“升级”趋向心态失衡下的当前社会生态中国社会结构变动趋势应对多重变量撬动道德秩序警惕互害型文化蔓延丰衣足食后的执政新挑战公众新

4、期待下的权力配置改革西方摆脱衣食困扰后的社会骚动4注:本文为注:本文为人民论坛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并注明“来源:来源:人民论坛人民论坛杂志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 010-010-6536375265363752 或邮件至或邮件至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2012 年 07 月上(总第 370 期)幸福感不升反降为哪般?幸福感不升反降为哪般?衣食无忧之后的公众期待调查作者: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说明:调查说明:调查时间:2012 年 6 月 15 日至 6 月 19 日,共 5 天调查样本:8641 人(网友

5、8102 人;随机问卷 539 人)调查方式:在搜狐网、人民论坛网等多家网站推出调查问卷;联合人民论坛调研基地随机发放书面问卷(发出 6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539 份)数据处理:网友占权重 70;随机问卷调查占权重 30调查结果:调查结果:七成受调查者自认尚处温饱水平体现公众生存焦虑九成受调查者最大期待是“物价更低,房子更便宜,生活成本更低”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当前最需要加强“依法行政,司法公正”5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使绝大多数中国人摆脱了缺衣少食的状态。最基本的生存难题解决之后,公众的需求也开始从求温饱向求发展转变。这种观念和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都产生了微妙的催化作用。

6、衣食无忧后,公众的幸福感是否更强了呢?公众还有哪些新期待?政府如何转型,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新需求?围绕以上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展开了专题调查。七成受调查者自认尚处温饱水平体现公众生存焦虑七成受调查者自认尚处温饱水平体现公众生存焦虑您认为自己丰衣足食了吗?对此问题,70.1的受调查者的回答是“温饱”,认为自己处于丰衣足食状态的受调查者占比 22.4,认为自己处于“小康”或“富裕”状态的受调查者占比总计不足 5。2011 年中国的 GDP 已突破 47 万亿,人均 GDP 达到 4000 美元,中国社科院也发布蓝皮书称,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成中上等收入国家。从客观来看,百姓“吃不饱饭

7、、穿不暖衣”的状态已一去不返了,绝大多数公众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可从主观的感受来看,缘何大部分人自认只处于温饱水平?受调查者的意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虽然人们收入普遍增加了,但仍需面对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用高等难题,买一套房、供养一个上大学的子女、或是遭遇一场大病就足以让一个殷实的家庭变得窘迫,因此许多人缺乏安全感、存在生存焦虑。七成受调查者认为自己在温饱线,正是这一心理的反映。二,虽然生活水平都上升了,但与巨富阶层相比,多数人还是会有被“剥夺”的感觉。有受访者坦6言,富豪们一个包、一条领带都动辄几万元,普通百姓一个月几千元的工资自然只能是“温饱”以下。三,许

8、多受调查者认为,我们正处于物欲膨胀的阶段,消费主义盛行,对于物质需求不少人仍有一种饥饿心理,几乎是本能地对个人的经济现状不满意。有专家指出,当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他的需求很简单,也容易满足。但是,当一个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再满足于吃饭穿衣这些单纯的需求时,不满足感要强烈得多。公众对于自身仍处“温饱”的感叹,在一定程度上是公众更高期待的体现。衣食无忧,公众幸福感不升反降衣食无忧,公众幸福感不升反降当问及“衣食无忧后,您是否感到更幸福了”,有 90.4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不是,仍面临住房、工作等诸多烦恼,幸福感下降”,仅有 3.5的受调查者认为,“是,知足常乐”。为什么当前物质条件的改善没有带

9、来公众幸福指数的增加?有受访者提到,现在食品安全让我们只能闭着眼吃饭,空气污染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工作压力让我们无暇休息,攀升的物价让百姓的“钱袋子”不断缩水,高房价让“蜗居”百姓越来越多自然是幸福不起来了。看来,衣食无忧或者是生活富足,与幸福感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衣食无忧并不必然带来公众幸福感的增强。幸福感低与当前公众烦心事多有关。那么,当前影响公众幸福感的有哪些因素呢?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食品安全、高房价、环境污染、贫富分化、道德缺失、工作压力、缺乏安全感、炫富风气等因7素是影响公众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公众的忧心之处,正是公众的期待之处。在被问及 “丰衣足食后,您最大的

10、期待是”时,90.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物价更低,房子更便宜,生活成本更低”,88.6的受调查者选择“食品不再出问题,吃得更放心” ,76.1的受调查者选择“解决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等民生问题”;接下来依次是“气定神闲的社会秩序,人与人相互关爱”(32.7),“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参政议政的权利”(31.5),“丰富的精神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1.0),“生活品质更高,有更多的娱乐和自由”(20.3)。“物价更低,房子更便宜,生活成本更低”、“食品不再出问题,吃得更放心”、“解决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等民生问题”三项位居前列,说明公众最为期待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物价、房价、食

11、品安全、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等民生问题。从得票率的分布,还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前公众明晰的思维逻辑,他们期待执政者首先解决社保、住房、物价、食品安全这些眼前令人困扰的问题,然后再逐步构建良好社会、政治、文化秩序。民生问题无小事。它既是浅显直白的,又是复杂深刻的。它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还包括百姓的健康和就业、百姓各项权利的保护。正因为如此,改善民生,政府任重道远。既要大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要继续偿还在住房、教育、社保和医疗等方面的“欠账”。 所以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经济”,不仅需要远见卓识,需要加快改8革、突破利益藩篱的决心和勇气,还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一以贯之。那么,百姓衣食无忧之后,政

12、府应如何转型,以适应百姓新需求呢?公众认为政府当前最需要加强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公众认为政府当前最需要加强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您认为政府当前最需要在哪方面加强作为?”“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廉洁、高效,推行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以89.5、88.1的得票率位居前两位,而“谋求更有利的国际地位”、“发展经济,再接再厉,保持高速增长,创造 GDP 奇迹”却分别以11.7、7.7的得票率排在后两位。从中可捕捉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温饱之后,大多数公众更希望执政者能够完成转型,转变以 GDP 为中心、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旧思路,在依法行政、司法公平、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倾注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公

13、共服务,并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专家们认为,丰衣足食之后,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都与政府转型滞后直接相关。一位受调查者在接受采访时称,在我国当前阶段,公众在衣食无忧、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主要有三方面诉求:更好的居住条件、更公平的社会环境和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政府转型是时候了。政府应当由领导经济建设的政府转为社会治理的政府,从管理者转为服务者,依法行政、科学发展,与民众进行良性互动,调动民众的力量和活力,获得民众的利益认同和公平认同,建立责任政府,和民众共同解决当前的重大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执笔:马静 张潇爽)9责编/刘建 美编/李祥峰温饱后公众诉求温饱后公众诉求“升级升级

14、”趋向趋向作者:青连斌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由贫困达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以前那种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贫困状态,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已经一去不返。国人普遍贫穷,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大家的追求很简单:吃饱饭。在已经实现温饱后,国人的心态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又如何积极主动地引导这种变化朝着理性、文明、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温饱后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温饱后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分成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马克思认为,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是一同发展起来的。人们的需要是靠发展生产来

15、满足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提出更高的需要。这些高层次的需要又会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比如吃、喝、住。二是安全需要,比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医疗保障和退休金等。三是社交的需要,人是需要友谊和群体归属感的,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四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包括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具有内在的自尊心。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10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

16、本的需要(如食物和住房)发展到复杂的需要(如自我实现)。当人的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会开始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人们持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当孩子向父母提出要买点什么东西时,父母常说的一个句话是:“你要那个东西干什么?能当饭吃吗?”这说明,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饭都吃不上、吃不饱的情况下,吃上饭、吃饱饭,这是最要紧的事情。因为这是人的需要中最起码的层次。但是,在已经能够吃饱饭,基本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的需求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后,人们开始追求享受。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安全的需求凸显。因此,在当下的中国,尽管形形色色的饥民心态、饥民作风、饥民文化仍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吃,人们从追求生存需求或生理需要的满足开始转向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