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0929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历史: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历史: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历史: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历史: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江苏省考试说明】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2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余粮,自由,配给,粮食税,资本主义,按劳取酬,续表,工业化,(2)形成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十五大,(3)形成标志:1936年 的颁布。(4)主要内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斯大林模式,(2)内容,斯大林,冤假错案,个人崇拜,社会主义改革,斯大林模式,综合国力,3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发展,

2、自由化,多党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适应:适应战时需要。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四点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2新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两个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个背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直接过渡失败。,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3、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斯大林模式是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可归纳为“三、二、一”三大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两大方面: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在经济方面;戈尔巴乔夫后期主要转到政治方面。一个结果: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苏联三场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

4、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近五年江苏高考命题角度12012年第17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22011年第16题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弊端32010年第23题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及苏联工业化42009年第17题考查对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52008年第23

5、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和苏联赫鲁晓夫改革,重难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评价1必要性史料一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是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和唯一的严重的敌人。如果没有协约国(英、法、美)帮助,他们早就完蛋了。由于协约国帮助,他们才成为一种力量。导读:史料表明国内反动势力是在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发动叛乱的,叛军的猖狂进攻使苏维埃政权受到严重威胁,说明集中一切力量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必要性。,史料二务必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

6、红军家属。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导读:史料说明在苏维埃政府面临严重战争威胁情况下,其以“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来动员人民群众参加红军,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也反映出当时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2评价(1)从特点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与共产主义特点的非常政策,是超越生产力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措施。(2)从经济作用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确保国内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从消极作用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不

7、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史料印证】,重难点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作用1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3)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实质史料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导读:史料表明列宁等人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新”的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

8、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作用史料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导读:史料主要说明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后产生的积极效果。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重难点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影响1形成史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文选下卷导读:史料表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走上了与西

9、方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史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导读:史料表明苏联牺牲农业来实现工业化的政策。这种政策促进工业发展,加快苏联工业化进程,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以实行工业化;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2)政治上,实行

10、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史料印证】,3影响(1)积极影响:暂时适应了战争与革命的需要,有效地调动了苏联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苏联免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同时抓住时机,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使苏联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2)消极影响:没有处理好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没有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危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重难点四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1、1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史料赫鲁晓夫何许人也?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立志做斯大林的掘墓人的他,对苏联的内政外交进行了调整。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他对玉米痴狂程度为中国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导读:史料表明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最终还是做了斯大林的守墓人。,2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12、史料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导读:史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尤其是军事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等后果,实质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大失误史料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导读:史料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失误是不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3、,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1识图图1,思考1: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局限性。提示: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图2思考2:依据图片分析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2读表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比较,思考3: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罗斯福新政意在发展共产主义,结合所学知识

14、谈谈你的认识。提示:不正确。(1)新经济政策并未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虽然采取了利于工人利益的措施,但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斯大林模式的启示(1)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要注意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3)注意调动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改革僵化的模式,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

15、义法制。,热点材料:2013年是斯大林逝世60周年。对于斯大林的评价,俄罗斯国内观点褒贬不一。有人把他视为天之骄子;俄国历史发展的功臣;扭转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英勇无畏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个残暴凶狠的魔鬼;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思考:材料中有人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功臣”,主要依据是什么?提示:斯大林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国以及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等。,高考考什么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2012江苏单科:新经济政策的特征2011海南单科:新经济政策的特征2009广东单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涵,【体验高考1】 (2012江苏单科,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