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艺”俱精李燕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0719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艺”俱精李燕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艺”俱精李燕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艺”俱精李燕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艺”俱精李燕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艺”俱精李燕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艺”俱精李燕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艺”俱精李燕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一个人竟然对诗、书、画、印、长笛、洞箫、古琴、禅拳样样精通,先后赢得现当代文坛、书界贤达罗福颐、金禹民、 沈从文、 叶圣陶、 张伯驹、 夏承焘、 徐邦达、康殷、张佛千等大家的赋诗、题词、撰文之赞誉,就连素以审美高、严著称的著名书画家范曾,也曾五次为其专著作序,称赞不已:单就其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已在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及大陆等地举办了16 次大展,有诸多作品为多国首脑、政要及著名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而他却总以“艺无止境,我仍在学习之中”之态度待人、处事、治学,在其拥有日、中三个艺术馆、两个书画院、三大训练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开辟了三处教学点,以实现他重振中国传统书、画、印艺术雄

2、风,为文明大国添彩之愿望。他是谁?他是如何获得“八艺”俱精之成就的?他又是怎样的德优业宏?台湾大展,获“全能冠军”之雅号他姓李名燕生,字浩宇,法号灵觉,祖籍四川,生于燕京,蒙童居晋,故自制“蜀晋燕城人”一印。六岁随父习研书法、诗文,十二岁拜师学习篆刻,二十二岁被选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专业书法篆刻创作,三十二岁应邀东渡扶桑,在日本讲学二十春秋,五十二岁回国,现居北京。也就在他于日本讲学期间,经日本友人推荐,受台湾“立法院院长”梁肃戎之邀请,在台北甄藏美术馆举办李燕生诗书画篆刻展。由于他的诗书画篆刻作品神接千载,异彩纷呈, 在布展之际就已掀起了感叹潮汐,并渐渐集中成一束浪花: “该请出秦老夫子出

3、席开幕式,让老夫子也开开眼界!” “秦老夫子”是指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他曾先后出任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任主席的秘书,博学强识,精研书画,对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有着特殊情感和独到认识,对近几年到台湾访问、举办展览的大陆书画家从不正视,多有微词。说什么: “中国的大书画家于右任、张大千、黄居碧、溥儒等都到台湾来了,大陆又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哪还有潜心研习传统书画艺术之人,有的是沽名钓誉者、滥竽充数者!”也正因此, 才引出如上议论。也正因此, 李燕生倒想请这位可爱的批评家来鉴赏一下。梁肃戎却说:“不请也罢, 他是个挑剔家、 批评家, 对大陆近年来的书画艺术从未说过好,有时偶尔出面,常当

4、面讥讽,毫不留情。”李燕生笑着作答: “还是请吧,真金不怕火炼。请他来看看,或许能改变他的一些成见。”李燕生态度虔诚,更满怀信心。可是,直到开幕式结束后,秦孝仪才缓缓入厅,不苟言笑。但在每幅作品前,他都驻足良久,仔细观赏。在篆书素心若雪作品前,他揣摩再三;在隶书文天祥正气歌八条幅前,他左右端详:在丈二匹的梅兰竹菊图前,后退凝视:在真草隶篆自书自诗及自诗配自画的作品前,他都沉吟片刻。李燕生的一百五十幅作品,他看了一个多小时。展馆负责人说: “这是老夫子破天荒。 ”展品看完,李燕生请他指教。他倒端详起李燕生来了:“你是李燕生先生?” 目光中透出怀疑。此时, 四十四岁的李燕生,五官端庄, 神采灿然,

5、 前额宽阔,笑容谦和,一身整齐的绛色唐装透出干练和儒雅,看上去就是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李燕生回答后,秦孝仪说: “你有没有时间,我请你到宫里做客。”说着转身对“立法院长”说:“请你作陪,就定在明天吧。”说完又环视一下展厅说:“好!你的诗书画印都很好!真草隶篆很具功夫!”展馆人员大为惊喜: “破天荒!这又是老夫子的破天荒!”翌日,李燕生在梁肃戎的陪同下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尽管台北故宫博物院只有32年的历史(时值1997 年) ,但毕竟是仿北京故宫博物院全貌而建,这对曾在具有577年历史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李燕生来说,无疑有格外亲切、格外荣耀的感觉。他深知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肯定和尊重,同

6、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血脉和灵魂,把大陆和台湾乃至日本连在一起,消除个人间、 政党间、 民族间之隔阂, 完全有化干戈为玉帛之功效。顿时,由自豪、 自信、自强多种情感交汇成的大潮,鼓荡在李燕生之前胸,扩展到他周身之血脉中。中午,秦孝仪在贵宾厅摆设了五桌盛宴,请了军方白万祥将军和该院金石组、绘画组、陶瓷组、 刺绣组专家们出席。秦孝仪在致辞中大加赞赏李燕生多才多艺。他说: “李先生如此之多艺俱精,固然有其天资聪颖、名师指导、刻苦钻研之优势,如果没有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正确认识、深刻领悟并掌握其真谛,亦是徒劳的。”他号召本院人员向李燕生学习。李燕生致谢后,应邀用长笛吹奏了一曲满江红,又以洞箫奉献了春

7、江花月夜,整个贵宾厅乃至博物院都沉醉在一片欢乐赞叹的气氛中。秦孝仪异常兴奋: “燕生兄, 是不是为没带古琴而遗憾?不然,我们可以享受你美妙琴韵了。”未等李燕生回语,又对大家说:“燕生先生善琴, 我们请他赏琴。 ” 工作人员随即抬来了该院两架藏琴:一架是唐代的 “九霄环佩” ,另一架是明代的“万壑松风”,上边还有乾隆的诗刻,十分精美,举座大惊大喜。交谈间,李燕生把展品篆书素心若雪原件,赠送给了秦孝仪。秦十分惊异:“你怎么知道我十分喜欢这幅?”李说:“你的眼睛告诉了我。 ”秦孝仪在李燕生的印谱上亲笔题诗致谢、祝贺。当晚,李燕生又专为他制印,以作答谢。展览期间,李燕生多次应邀进行了诗、书、画、印、笛

8、、箫、琴、拳的表演,鲜花、掌声如潮。隶书八条屏文天祥正气歌被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何浩天先生特邀收藏,五千言老子道德经由一位企业老板出巨资收藏;还有位收藏家一次就订购了近百幅书法作品。台湾多家电视台等媒体报导了上述等等空前盛况,称赞李燕生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全能冠军”。 台湾论坛报邀请李燕生为该报“书画天地”艺术总监。在国内,廿六载奋发,得诸名家真传李燕生的第一个老师,是他的父亲李祖孝。曾任山西省平遥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精研书法,篆、隶、草、行、楷,皆有深厚功力。童年时,父亲就教其背诵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渐大就沉浸在唐诗、 宋词的美韵中。 燕生十岁时随母亲返回北京读书,在继续习研书

9、法的同时,又学起了篆刻。十二岁那年,一位叔叔把他篆刻的作品送给了著名书法、篆刻家康殷,请其予以指导。康殷在制印方面是继吴昌硕之后的第一大家,也是著名文字学家。听说是孩子之作,连说,“不简单,是棵好苗子。我十二岁时还刻不这么好哪!”便到燕生家里看他: “你为什么要学这玩意呢?刻刀和石头是不好玩的。” “我不是想玩的,是想当个篆刻家。 ” “哦!当个篆刻家有什么好7 篆刻不是人人都能看懂都喜欢的,那不是出力不讨好吗?”“我没想要讨谁的好,只觉得制印很美。 ” “可是学制印很苦哟!手指要磨破几层皮,结上几层茧哪! ” “我不怕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好!你这个徒弟我收定了!”自此

10、,李燕生就成了康殷的第一个徒弟。可是,当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康殷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改造,不能面教, 就改为函授。 康殷用铅笔画出诸多古印,让其临摹。之后,临摹稿寄去,修改后连同新作业再寄回,循此往复。直到冬天,康殷才得以返京,师生才能有深钻细研的机会。在老师“学篆刻首先要学篆书,然后要摹刻古玺、秦汉印中的精品,先要继承古人精髓才能逐渐形成自己风格,决不可急于求成”的明示下,燕生直取古人墨迹,反复临摹战国古玺、秦汉印、古文字源流,甲骨文、钟鼎文、秦沼版、汉碑额、汉印文字及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等。自1966 年到 1976 年,李燕生临摹古印五、六百方。从中吸纳了古圣贤巨椽神刀之精髓。 在

11、“中山王铭文” 中, 他学到了挺然秀丽、灵动自然之风:在“秦沼版”、 “汉碑额”中,他学到了纵横提按、顿挫急缓、轻重扣弦等用笔之巧;在临摹诸多隶书碑铭中,他学到了空灵飘逸简达之妙。与此同时,“文化大革命”以“破四旧”开端,李燕生倒以“捡四旧”发端。隔壁一家藏书甚多,红卫兵抄翻成堆,点火便烧。小小的燕生倒觉如烧己肤,趁人不备从火堆里抽出一些藏起来。在一个废品站里,他发现一些字帖、印谱、唐诗、宋词,立刻如获至宝,好言说服守站的老人,用爸爸给他的生活费买了一小推车的书。有段时间,因听说北京图书馆有好书可抄,他便从虎坊桥骑车赶到北海公园北京图书馆去借书看。有好的章节就抄下来。整个“文革”期间,以及后来

12、到工厂当车工的日子,李燕生都是这样在临摹、篆刻、读书、诵诗、创作中度过。1975 年, 人民中国杂志日文版发表了他的篆刻作品踏遍青山人未老、 推陈出新 。如此年轻的作者发表如此精粹的作品,在当时是轰动书坛的。大他十五岁的范曾,初见他时,年不及二十,而冰雪聪明,有少年吴汉槎之誉,为同侪所翘首。(范曾文) 恰逢 1976 年故宫博物院要挑选书法人才,故宫博物院的老篆刻家金禹民和范曾、刘炳森,都极力推荐李燕生。院长吴仲超亲自审核,看其作品、人品,察其阅历、能力,又现场考核其书法、篆刻,便欣然接受李燕生为故宫博物院专职书法篆刻创作人员。故宫博物院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历史文化宝库,博大精深,藏品丰富绝伦,又

13、人才济济。对于虚心好学、矢志直取古人精髓的李燕生来说,如龙归海,如鹤冲天。在出色完成故宫展牌、 展标、 展品之说明书写及紫禁城内各门牌匾号之更新换代和创作国礼作品等正常工作外,他一头扎进这艺术的海洋里,纵横捭阖,广为汲取。历代碑帖和传世大家之作品,令他振奋之同时, 也深感传统书法之奥妙、高雅,是现代人无法超越之极峰,是后人取之不尽之宝藏;不下极致功夫,付极致努力,是难以望其项背的。也正因此,他在故宫博物院的十个春秋里闭门谢客、远离尘嚣、倾心修炼,一边追古,一边求今。求今,即向故宫博物院内专家、权威求教。如向古文字学家罗福颐学习古文字知识,向文物鉴赏家徐邦达学习鉴赏,向精于篆刻的金禹民学习篆刻等

14、。这些专家、权威对李燕生也异常关爱,都乐于传给他真货、真经。这样,李燕生的本领和人缘均与时俱增。一天,一书画界朋友约他去参加一重要笔会,说不仅润格可观,还有重要领导参加。李燕生回说不去。 “为什么?” “这几天要系统研读宋元书画。” “看那古董早晚都行嘛!” “不,只争朝夕。”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 “宁争千载,不争一时!”一个偶然机会,他聆听了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请来的五台山高僧、时任中国佛学院大法师仁祥法师讲佛,顿感新知扑面,萌生了拜师学艺之念。仁祥法师看他正直、聪颖,赐他法名灵觉, “念圆功禅拳传人垂绝,乃口授心传。燕生深悟拳中三昧,积十数年潜练,圆融贯通,成金刚不坏之身,遂为武

15、林高手。” 李燕生书法集序李燕生自幼喜欢音乐。在故宫有接触名流、大家的机会。遂拜民乐演奏家赵松庭为师,学习长笛、洞箫;拜中央乐团杨牧云教授为师学小提琴,拜国家一级演奏家、著名教授李祥霆为师学习古琴 , 正所谓“人一能之, 已百之; 人十能之, 已千之”。艺术相通, 互融互励。在一流之艺术殿堂,从一流之名师大家,立一流之雄心大志,付一流之心智汗水,焉有不成一流俊杰之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化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院书画鉴定专业硕士生导师杨臣彬教授撰文评介: “燕生的书法溯源循流,宗秦法汉,自有一股清新洒脱、宁静达观之气韵,结体端庄秀美,行笔流利灵动,秀中寓劲,静中见动,凝聚了儒之雅、道之仙、

16、禅之静、拳之动、 乐之韵, 可谓中华文化的艺术结晶。尤为难能之处便是燕生的书法技艺,真、草、隶、篆诸体皆佳, 为世人瞩目。 ” “观燕生之绘画,山水追北宋之风,梅兰显元明之骨。 空灵悠远,禅意沁心。诗吟豪情睿智,画境梦里乾坤、书法刚柔相济、印章妙趣横生。且诗、书、画、印浑然一体,珠联璧合。”对其篆刻艺术,著名篆刻大师夏承焘赠诗称赞燕生:“铁线纵横笔着花,贞珉篆籀走龙蛇。壮夫不屑嗤扬子,可信雕虫有大家。”真正的艺术,应是专家赞誉、群众喜欢、社会欢迎。1997 年,李燕生的篆书作品应邀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美术展,普遍受到好评。1980 年,荣宝斋推荐李燕生为中国当代一流艺术家,参加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又受到广泛欢迎。在日本,廿载讲学,拥有弟子三万余1985 年 3 月,李燕生终于为日本朋友所邀,辞去故宫博物院工作,应聘为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艺术顾问。之前,有人劝他:“你是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大家,想发财、出名都很容易,何必到国外重新开张呢?”他笑了: “我既不想发财,也不想出名, 只想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