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968205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仙常见病虫害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仙常见病虫害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仙常见病虫害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仙常见病虫害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仙常见病虫害及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仙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仙常见病虫害及防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仙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摘要:本文阐述了水仙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如水仙鳞茎贮藏期曲霉和青霉病、叶大褐斑病、鳞茎干腐病、花叶病;主要的害虫有:刺足根螨等。 关键词:水仙病虫害;发生;防治 中国水仙为石蒜科水仙属,为多年生草本花卉。水仙冰清玉洁,香气清而不淡,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寒冷的冬日里,水仙花能在一盆清水 中,展开青翠的叶片,开出素雅芳香的花朵,点缀在室内几案上,会给人们带来生气和春意。笔者针对水仙的几种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综述,为种植与生产上病虫害防 治提供技术参考。 1 水仙鳞茎贮藏期曲霉和青霉病 1.1 发病症状与规律 黑曲霉、青霉病原为真菌,鳞茎受害后根盘腐烂、变软,有味,表面

2、生有黑色或绿色霉层。水仙鳞茎贮藏期引起霉烂病的青霉菌和曲霉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 和各种容器中,当鳞茎在采收或贮藏过程中受到创伤,便从伤口侵入鳞茎。雨天挖掘,又未能迅速干燥,贮藏库温度、湿度偏高,通风不良时均易发生此病。鳞茎在 贮藏和运输过程堆积过厚,时间过久会使病害加重。 1.2 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采收鳞茎时细心挖掘,避免损伤,鳞茎应迅速干燥。鳞茎在放置时最好用竹帘,在上面薄薄地摆一层;贮藏场地要干燥、通风;有条件时,贮藏室温度 最好保持在 4左右,及时除去病鳞片,集中销毁。药剂防治:鳞茎用 0.5福尔马林液处理半小时,用水洗净后,阴凉干燥贮藏。 2 水仙木霉球腐病 2.1 发病症状与

3、规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称水仙木霉。病菌存在于土壤或空气中,经伤口侵入。鳞茎染病后呈暗褐色,在泡水及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受害处生出白色霉层,后变黄绿色至深绿色,造成病部腐烂。 2.2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精选直径大于 7cm 的饱满球茎留种;种植中注意保护球茎,防止产生伤口。药剂防治:种植前用 50苯菌灵或 50多菌灵 500 倍液浸鳞茎 8 小时再栽植,防止病菌侵入;发病初用 50甲基硫菌灵. 硫磺悬浮剂 800 倍液或 50根腐灵 900 倍液淋灌根部,可控制发病。 3 水仙大褐斑病 3.1 发病症状与规律 每年初次受侵染时,病斑多发生在叶片尖端,呈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初期

4、为褐色小斑,纺锤形、半圆形。单个病斑周围组织变为黄色。连接可成细长的大型 条斑。由于病组织停止生长,而植株仍正常生长,致使叶片扭曲畸状,不同种的水仙其症状略有差异。组织明显增厚,呈红褐色,周围不变黄。该病重发生时,可导 致全叶干枯或全株死亡。 3.2 防治措施 选用无病鳞茎作种球,种植区最好修筑高畦,以利于排水。栽植不宜过密,应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避免直接对植株喷浇水,以免病菌借水飞溅传播。同时要避 免连作或与朱顶红、文殊兰等寄主邻作。发病期间,及时摘除病叶;收获后尽早清理大田病叶、病株残体及鳞茎外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切勿混人肥料中,以减少 田间传播和越冬菌源。药剂防治,种植前剥去种球的膜质

5、鳞片,用 0.5福尔马林浸泡 30 分钟,或用 65代森锌 300 倍液浸泡 15 分钟,可减少初次侵染 的菌源。从水仙萌发到花期末,定期用 75百菌清 600800 倍液、50克菌丹 500 倍液或 80代森锌 500700 倍液,每隔 10 天左右喷洒 1 次,交替用药。 4 水仙花叶病 4.1 发病症状与规律 该病发生在水仙的叶片和花瓣。生长初期无症状,或形成绿色斑来源:花木网 驳。病叶具有深浅不均的斑驳,叶片变小,畸形,有时花瓣具碎色斑点。症状变化很大,条斑有白 色、银灰色或紫色斑等,病斑往往与叶脉平行,多数在生长中期才表现出症状。小斑可以愈合成大病斑,有时叶尖端枯死,病株鳞茎变小、退

6、化。由媒介昆虫(叶 蝉)、汁液和接触传播,种子不传毒。 4.2 防治措施选择无病毒的鳞茎作为繁殖材料,采用茎尖脱毒培养法扩繁组织培养苗,或建立无病毒鳞茎生产基地。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销 毁,及时用 1.2烟参碱或10 11 比虫啉防治蚜虫。 加强田间卫生,及时铲除杂草等田间传毒寄主。改善园艺操作措施,避免人为造成汁液摩擦传毒。 每隔 7-10 天,叶面喷施植病灵 200 倍液或双效微肥 200 倍液,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毒能力。 5 水仙鳞茎基腐病 5.1 发病症状与规律 叶片上初起为小而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后即扩大,病斑干燥,后期病部表面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鳞茎发病,起初为根盘部位出现褐色斑,并向上

7、迅速穿越鳞茎向内 部蔓延,也可横向扩展;抗病品种腐烂呈条状,腐烂组织为深褐色或紫褐色。鳞片中间出现白色或粉红色的菌丝体。贮藏期间,球根根部开始变褐、腐败,末期肉质 部分干腐海绵状剥落,有时也坚硬如石;病轻的鳞茎再次种植时,长出的植株矮化,叶短或浅黄绿色,很少或无根生长,不久枯死。 5.2 防治措施选育抗病品种,实行合理轮作。用福尔马林 200 倍液或硫酸亚铁1000 倍液进行土壤消毒。贮藏前及种植前用 3Be 石硫合剂浸种 10 分钟,捞起用水淋1 小时后种植。施用草木灰和磷肥作基肥,及时排除积水,都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6 水仙茎线虫病 6.1 虫害特征 水仙茎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垫刃目、垫刃科

8、、茎线虫属的绒草茎线虫侵染引起的。病原线虫的雌雄成虫均为线形,体长 1.0-1.3mm,直径约 30m。线虫 从叶片和花茎的气孔侵入,向鳞茎扩展。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一个线虫完整的生活周期约需19 25 天,在水仙上增殖一个生长季节,能使整个鳞茎迅速毁坏。 6.2 为害症状 水仙茎线虫主要侵染花茎和鳞茎。感病的鳞茎在鳞片间常常产生一圈或多圈状褐色环斑,在夏季贮藏中尤其严重,可使鳞茎部分或全部腐烂。线虫感染的鳞茎,种植 后长出的叶片生长受阻,扭曲变形,肿大、皱缩,基部增厚,有时开裂,出现淡黄或黄褐色的泡状斑点,叶片中间的泡状斑要比边缘的大,而边缘的泡斑通常中心凹 陷。 6.3 防治措施 清除感染的

9、植株和鳞茎,挑选无病鳞茎作种球。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去除下部鳞茎,可更换穴内土壤或用药剂处理土壤。在贮藏过程定期检拾销毁病残体。对感 病轻的鳞茎或可疑鳞茎可用温水处理。种球在 43温水中浸泡 34 小时,在温水中若加入 0.5甲醛液则既有助于杀灭线虫又可防治浸染鳞茎的真菌。处理后 的鳞茎应立即用清水洗冷却,干燥或者立即种植。土壤、工具应进行消毒。对病区土壤,可用80二溴氯丙烷熏蒸 (5-8mL/m(sup)2(/sup)将药剂稀释 100150 倍浇灌土壤。 7 刺足根螨 7.1 虫害特征 刺足根螨是一种杂食性的螨,成螨身体乳白色,洋梨形,体长 0.78-0.92mm,足 4 对,棕黄色,卵呈乳

10、白色,椭圆形,半透明,长约 0.15-0.19mm。刺足根螨性喜潮湿,怕干燥,在不给食料的情况下,干燥 3 天死亡率达 100。成螨寿命最长达 100 天以上。 7.2 为害症状刺足根螨主要在土下危害花卉的球根,在各种球根花卉比较时,以水仙为食的这种根螨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在栽培条件下,低湿处螨 害发生严重,且栽培的球根有虫伤或机械损伤,螨害也容易发生。在球根贮藏期间,温湿度条件适宜似能继续危害,一般先危害球根的蒂部,逐步扩展向上,被害部 位往往变黑腐烂。 7.3 防治措施人工防治:进人贮藏室的球根要干燥,并将有螨害的球根剔除防止进入贮藏室。保持贮藏室干燥,抑制螨在贮藏期的生长和繁殖。 农业防治:避免发生螨害地的球根植物连作,同时尽可能避免一定数量的球根在同一大的容器栽植,减少相互扩散传染。药剂防治:收获后、贮藏前,受螨害的球 根用 5尼索朗乳油 2000 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 1000 倍液浸种 10-20 分钟,也可用 50多菌灵乳油 500 倍液和 73克螨特乳油 1000 倍液混 合浸球根 25-30 分钟,可兼治根螨和霉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