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7087155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9675856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资料708715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毛概复习资料708715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毛概复习资料708715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毛概复习资料708715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毛概复习资料708715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资料70871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资料708715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概复习资料毛概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 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 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 文化中。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十二大党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是一切从实 际出发,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 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我们讲的一切从实 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脱离这个实际。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是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 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 造。是实事求是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根本途径和方法。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3、要求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党思想 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 的唯一标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验证条件和目的。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 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基本

4、动力是无产阶级,主力军是农民。 3、新民主主义的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 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 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5、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内容内容是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 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 料所有制问题。意义:意义:(1)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

5、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礼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 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6、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 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 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 骤。

6、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 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 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历史经验:历史经验: 1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 采取 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 进行和平改造。 如何看待如何看待:用辩证的思想看待问题,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 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 中的两个罕见事实: 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 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

7、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 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 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综上所述: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 了一条适应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7、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 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

8、建设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 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 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 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经济、 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 极因素 。毛泽东这里讲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包括党内的因素,也包括党 外的因素;既包括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外的因素;既包括直接的因素,也包 括间接的因素。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 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9、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 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法制。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 成果建设社会主义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包括两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包括两层: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 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利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 段;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 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 活水平比

11、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是由地区经 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 历史阶段; 第八,是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 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 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10、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2、新世纪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首 先,经济实力

12、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 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 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 日趋激烈。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 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 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1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南方谈话,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13、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科学内涵:1.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文化软 实力显著增强实力显著增强 ,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 提高提高 ,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

14、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进展。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2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核心内涵:国家富强,民族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人民幸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14、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和方法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

15、制度的自 我完善。改革的对象是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 制度。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发展 社会主义生产力。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二是共同富 裕。邓小平明确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 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改革要有秩序、有步骤、有领导地进行。改革要 在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中进行。理论应当走在实践的前面。15、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其他领域。为什么要深化改革:1、十八大 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2、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改

16、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3、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深化 改革提供重要经验。16、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坚持改革正确方向1、核心是在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进市场化改革,体方面推动资源配置依 据市场规律实现效益最大和最优化。另一方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的内在要求。17、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核心: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核心: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 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 (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 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4)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