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7553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作用:初期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后期造成了割据,削弱了奴隶制);战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2.秦汉: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

2、、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附益法” 、 “左官律” ,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编户齐民制度(既是赋税制度,也是户籍管理制度)。3.宋元:北宋知州与通判相牵制;辽蕃汉分治(辽实行“蕃汉分治” ,南面官任汉契人,统治汉人渤海人;北面官是契丹人,统治契丹少民人;北面大于南面官);金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蒙古地区为岭北行省;东北地区为辽阳行省)。4.明清: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明

3、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最高僧官是法王);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袭、可调动的流动官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改土归流的意义:加强中央统治改变落后纷争促进民族交流国家巩固发展);清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一个盟旗(蒙古)。(二)新课标版1.夏商的地方行政制度:侯、伯等的设立。2.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候的制

4、度。它形成于夏商时期,西周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诸候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分封制的特点:第一,分封制是西周长期的“国策”和普遍推行于全国范围的政治制度;第二,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第三,授土授民和受封诸侯履行广泛义务,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第四,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分封制的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全国

5、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2)建立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影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4.从汉至元的地方行政制度:(1)汉朝:汉初,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

6、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

7、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规律小结1.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矛盾。2.中央是否能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地方,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是否巩固的关键点。3.很多地方行政制度都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如分封制、刺史制度和“改土归流” 。三.热点冷点1.中国

8、古代各朝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如何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具体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高考的冷点,也是难点。四.高考题例01.(2004全国文综三套16)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02.(2006年重庆文综12)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 。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03.(2005年江苏历史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 B.“蕃汉分治”C 察举制度 D.行省制度04.(2006四川文综12)为了

9、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05.(2006四川文综13)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三司”指的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司A.B.C.D.06.(2007广东历史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的下列哪一项事实?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07.(2008宁夏文综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

10、, “(高宗)永徽中累授定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08.(2008重庆文综18)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财政的是A.西汉刺史 B.唐朝户部C.北宋三司使 D.明朝承宣布政使司09.(2008广东文科基础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10.(2009年北京文综12)图6是北京

11、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1.(2009年安徽文综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12.(2009年浙江文综14)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01.A 熟悉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产生方式。02.C 从通判与知州的设置时间得出结论。03.B“蕃汉分治”(南北两面官制)为辽代制度。04.B

12、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为元代地方管理机构。05.B 奴儿干都司为明朝管辖女真族地区的地方机构,非三司。06.C 从郡县名称可以印证。07.A 从诛大姓皇甫氏的作用思考。08.D 布政使司管地方的民政和财政。09.C 从“靖难之役”的历史背景思考。10.C 从题中文字可知是西周初年开始实行的分封制。11.A 图春秋时,图秦汉时,图唐朝时,图元朝时。12.B 从军事、行政、司法、财政权分立及地方官名称作判断。五.新题预测01.清朝时期黑龙江将军的主要辖区在唐、元、明时期的行政管辖机构分别是 CA.瀚海都督府、辽阳行省、乌里雅苏台将军 B.黑水都督府、岭北行省、奴儿干都司C.黑水都督府、辽阳行省、奴儿干

13、都司 D.忽汗州都督府、岭北行省、乌里雅苏台将军02.AtisasofWorldHistory 一书中写道:“Theoldfeudal(封建的)systemofgovernmentwasabolishedandasystemofprefects(官员)wasintroducedbyQinShiHuangdi(秦始皇).”这里的“feudalsystem“指的是 A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03.“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 。材料中所说的“体制”是指 CA.分封制 B.皇帝制C.郡县制 D.内外朝制04.贾谊治安策中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BA.削夺王国的封地 B.颁行推恩令C.夺去王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05.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 ,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A.西周时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