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诗歌鉴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875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汇编·诗歌鉴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初三二模汇编课内诗歌 (按中西书局出版社排版排序) 1 闵行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如梦令的作者是_。 “瘦”在词中的意思是_。 (2 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如梦令”和“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B.“绿肥红瘦”和“杨花雪”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知否”和“人去也”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批评和责怪。D.这两首作品都抒写了女子心中细腻、真切、感伤之情。6、 (2 分)李清照(1 分)(1 分)凋零 7、

2、(2 分) D 2 徐汇区(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 题( 4 份)1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首中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以声衬静;第首中的“ _, _”是以动衬静。 ( 2 分)7、下列对着两首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2 分)A.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雅宁静的环境。 B.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C.两首诗都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风

3、光。 D.两首诗都是格律诗中的五言绝句。6.(2 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7.D 3 奉贤区(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 题( 4 分)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6.诗中“竦峙”的意思是_(2 分)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4、6、高高耸立( 2 分) 7、D(2 分)4 杨浦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6、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 _ _ 的思想情感。( 2 分)7、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嘲,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C “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D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6 、对友

5、人无尽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现实的无限悲痛、惆怅之情。7 、B 5 黄浦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6.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表达了作者_ _ 心理。(2 分)7.以下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没有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 (2 分)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C.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D.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6 (2 分) (关心花事却又怕听到花落、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黄浦区7 (2 分) C 6

6、 崇明区黄鹤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首联诗的内容 _ 。 (2 分)7对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怅然若失之感 B岁月沧桑之慨C忘我陶醉之情D思乡念家之意6、人去楼空( 2 分) 7、C(2 分)7 长宁 -金山区(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 题。 (4 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

7、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B.两首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2 分)(1) 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心情乐观;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2) 望岳 的“望” 即“看” ,有两层意思: 一是作者并未登山,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二是作者想象登山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6、 (2 分)

8、D 7、 (2 分) (1)(2)8 普陀区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汉阳”在诗中的意思是_ 。 (2 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B.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C.颈联描绘了晴日,汉水对岸的景物隐约可辨、凄美动人。D.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6. 汉水的北岸( 2 分) 7. C (2 分)9 静安区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

9、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以下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千载 B. 历历 C. 凄凄 D、日暮7.这首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用尾联中的两个字概括便是“”“” 。 (2 分,每格1 字)6C(2 分) 7乡愁( 2 分)10 松江区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6.上阙中,词人通过_、_ 等凄美景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 分)7.下列对该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伫倚”写出主人公

10、凭栏时间之久。B. “黯黯”表现出日暮时光线之暗淡。C. “无言”传递出主人公内心之孤独。D. “不悔”表达了主人公态度的执着。6.(2 分)烟光残照 7.(2 分) B 11 宝山区(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7 题( 4 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雕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两首词

11、的作者,依次分别是_、_(人名)。 (2 分)7对两首宋词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2 分)A.【甲】词首句中的“狂”字,贯穿并统摄了全词。B.【乙】词首句中的“醉”字,引出的内容都是梦境。C两首词都描绘了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D两首词都表达出词人报国难酬的壮志。6、 (2 分)苏轼、辛弃疾 7、 (2 分) B C 12 嘉定区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本诗的作者是 _ 朝的 _(人名)。 (2 分)7.下列诗、词的最后一句与本诗的“篇末言志”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幸

12、甚至哉,歌以咏志。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 2 分)宋文天祥 7、 ( 2 分)B 虹口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诗中“随意”的意思是 _ (2 分)7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现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空气清新怡人。B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声有色的突出了山居村民生活淳朴欢快。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地描绘了山间月夜景色幽静雅致。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诗人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

13、君子情怀。6、任凭 7、A 青浦区(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 题( 5 分)观沧海 三国 曹操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望岳 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 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 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7.观沧海中的“星汉”指的是_; 望岳中的“岱宗”指的是_。 (2 分)6、 (2 分) D 7、 (2 分)银河( 1 分)泰山(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