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试卷)-1376-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66416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试卷)-1376-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试卷)-1376-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试卷)-1376-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试卷)-1376-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试卷)-1376-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试卷)-1376-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试卷)-1376-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汪清县第六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汪清县第六中学届高三上学期 1010 月月考月月考化学化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2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 B碱石灰C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2检验氨气可选用( )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3下列试剂保存或盛放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盛放在铜质器皿中B稀硝酸盛放在铁质器皿中CNaOH 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DNaOH 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与钢的区别在于生铁含碳杂质,而钢不含B

2、铜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高,所以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C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铁、铬、锰及其化合物D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5将下列各种单质投入或通入 CuSO4溶液中,能产生铜单质的是( )AFe BNa CH2 DAg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镁用作耐火材料BNa2O 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 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D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7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产物并不改变的是( )ANa 和 O2 BNaOH 和 CO2C

3、Na2O2和 CO2 D木炭(C)和 O28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金的导电性比成分金属强 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很好C合金的机械强度比各成分金属小 D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9从反应类型的角度来看,下列化学反应中,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析出铜C金属钠投入水中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D一氧化碳与三氧化二铁加热生成金属铁10在 Na2O2与 CO2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12 D85311下列反应,其产物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FeSO4溶液中滴入 NaO

4、H 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FeCl3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 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A B C D12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时无气体放出,取出后铁片质量减轻,则该溶液是( )A稀硫酸 B浓盐酸 CAgNO3 DFe2(SO4)313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2 BFe2 CFe3 DH14下列叙述和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叙述叙述ANH4Cl 为强酸弱碱盐用加热法除去 NaCl 中的 NH4ClBFe3具有氧化性用 KSCN 溶液可以鉴别 Fe3C溶解度:CaCO3C

5、a(HCO3)2溶解度:Na2CO3NaHCO3DSiO2可与 HF 反应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 4nA个电子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 NH 4C标准状况下,22.4 L 盐酸含有nA个 HCl 分子D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2O2,失去了 2nA电子16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硅酸钠是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B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C硅胶常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等的干燥剂D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17用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6、)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 SO2的量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SO2的生成C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2D为确认 CuSO4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18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 MnO2共热制取 Cl2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收集 Cl2的正确装置是( )19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 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 CaCl2溶液中CNH3通入 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 Ba(NO3)2溶液中20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 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 SiO2制

7、取粗硅D用 Na2S 做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 Cu2和 Hg221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下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 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滴有 KSCN 的 FeCl2溶液变红Cl2具有还原性B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褪色Cl2具有酸性C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l2具有漂白性DKI 淀粉溶液变蓝色Cl2具有氧化性22.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 NH3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23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

8、离子是( )ANa、Mg2、Cl、CO 23BH、Na、Fe2、MnO 4CK、Ca2、Cl、NO 3DK、NH、OH、SO 424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 SO2B可以用品红溶液鉴别 SO2和 CO2C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D少量 SO2通过 CaCl2的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54 分2510 分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 HNO3溶解,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1)请将上述反应改成离子方程式_(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_,氧化产物是_。(3)每 2 mo

9、lCu 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_ 个,在反应的硝酸中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总硝酸的_。26(12 分)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 SO2和 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他们制备 Cl2依据的原理是:MnO24HCl(浓)MnCl22H2OCl2,应选用上图 A、E 装置中的_(填序=号)制 Cl2,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_。(2)反应开始后,发现 B、D 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 B、D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加热,B 试管中的现象是_。(3)NaOH 溶液分别与两种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_。(4)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

10、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比 11 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7(10 分)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试回答:(1)写出 B 的化学式_, D 的化学式_。 (2)写出由 E 转变成 F 的化学方程式_。 (3)写出用 KSCN 鉴别 G 现象_;向 G 溶液加入 A 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_。 28.20 分在常温下,Fe 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 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 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1

11、)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并指明该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剂是 ,氧化剂是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操作方法是 。(3)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 ;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 。(4)干燥管中盛装是的物质是 ,作用是 。( 5)试管中收集气体是 ,如果要在 A 处玻璃管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 ,化学参考答案3:(1)FeCl2 KCl (2)4Fe(OH)2O22H2O=4Fe(OH)3(3)溶液变血红色2Fe3Fe=3Fe24(1) 3Fe+4H2O(g)Fe3O4+H2 ; Fe , H2O 。高温(2)将 A 端连接乳胶管和导管插入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有气泡产生,并停止加热后回升一段水柱,表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3) 提供水蒸气 ; 防止发生暴沸 。(4) 碱石灰 , 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5) H2 , 验纯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管口向下,靠近火焰,松开手指,若听到噗的一声,表示纯净。卐【】 。,、:;?“”.;!?!#$!?!#$&%*+=_-()【】_¥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