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当代意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623003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当代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当代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当代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当代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当代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当代意义谈中国应试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中国应试教育扼杀中国学生创造力,相信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最近在网上看到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由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国、日本、美国三国高中生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回答“上课时常打瞌睡、常发呆”;“认真做作业”;“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得过且过”;“学校之外的学习时间基本不学习”这四个问题时,中国学生的表现均比日美两国的学生令人鼓舞。调查因此得出结论:中国学生学习欲望最强;日本学生最弱。看到这一调查结果不禁让人感到,一直宣传要提倡素质教育的中国,学生们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没有得到解放。这一调查的好成绩得出的结论我认为并不是中国学生学

2、习欲望最强,而是被周围环境逼迫着不得不学习的可能性最高。一直以来,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并没有在世界上得到绝对性好评,与其说中国教育提高了学习成绩,不如说中国教育制造了众多的学习机器。沉重的课业负担不但剥夺了中国学生的童年,也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读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作为受中国教育成长起来的一名学生,我想结合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探探中国应试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的想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相应上层建筑的教育水平也

3、在不断向前摸索和发展之中。我们接受的教育比起我们的父母一辈来说又进步了许多,从这一点来说可以肯定中国的教育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事实。许多老百姓的教育理念是“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到的“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是不一致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导致产生人们教育理念和国策的矛盾的原因在于教育导向出了问题。教育法中提到的教育方针是理想化的,而社

4、会上的教育导向是非常现实的,所以就导致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我们国家把“素质教育”确立为国策,在此之前也确立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多年来,由于用人制度和考试制度等等的影响,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比如在用人制度方面,我们国家出现了用人制度过于重学历的倾向一般的职业很多都要求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学历,这就影响了就业机会,限制了就业出路,逼得人们去追求高学历。老百姓就看得很明白:只有高学历才好就业,才有稳定的职业,所以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大多数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学学历,还有一部分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读博士,这就非常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就会导致教育理念的偏差。繁重的学业让学生在课余很少有玩的时间

5、,课下还要上各种补习班、艺术特长班。家长的想法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这样就使得孩子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也没有时间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孩子童年正是他们有着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但是这种创造力如果长时间处在封闭状态无法发散和付诸实践,就会随着时间流逝消失掉。我在大学之后问过很多同学为什么选择学自己现在的专业。几乎没有人回答说自己喜欢这个专业才选择的。多数会说考虑到学这个专业今后好找工作,或者选专业是父母和老师给拿的主意,自己没意见等。我感到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都说创造的灵感来自于好奇心,好奇心来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只有能有时间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更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深层挖掘,探索未知

6、。很多中国学生连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都已经模糊了,这样教育出的学生会对自己的人生抱有多大期待,更别说会对社会有多少贡献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到: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现在这种令人不满的应试教育盛行的现状其实归根到底并不是环境和教育本身造成的,人是改变环境和教育的主体,也就是说现在的这种教育制度是人们由原本所希望的产物,但是当人们看到现在教育现状实态的时候又会不以为然。另外,从马克思的观点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个启示: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改变教育孩子的观念,自发地逐步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以对孩子教育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