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2033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数列不等式综合题,是高考数学的常见试题. 这类试题,对数列方面的考查多属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层级,而对不等式的考查,其中口径往往比较宽,难度的调控幅度比较 大,有时达到很高的层级. 试题排序,靠后者居多,常以难题的面貌出现,对综合能力的 考查深刻. 这类试题,时常以递推关系或间接的形式设定数列. 对数列的提问,多涉及通项、前 n 项和或数列中的某些指定的参数,有时也会涉及多个数列. 至于有关不等工的提问,可以 是含变量 n 或其他参变量的不等式的证明或求解,抑或求某些量的取值范围,或者是不同 量间的大小比较,等等. 试题的综合程度有时不大,有

2、时很大,既有中低档次的题目,又 有中高档次的题目,而且多数年份属于后者. 对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的解答,往往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 时还应具备比较娴熟的代数变换技能和技巧. 下面借助若干实例,谈谈解答这类试题的个 人点滴体验,希望有助考生理解.例例 1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 n 项和 naq), 2 , 1( 0LnSn()求的取值范围;q()设,记的前 n 项和为,试比较与的大小奎屯王新敞新疆1223nnnaab nbnTnSnT分析分析 设定的数列是满足的一类等比数列,而不是确定的一个具体数列,na0nS而不是确定的一个具体数列. 提出的两个问题都属于不等式问题. ()

3、的求解可按等价关 系建立关于 q 的不等式,解之可得;也可对 q 作分类讨论,再归纳出答案. ()的求解, 可用差值法,也可用比值法. ()的解: 方法一因为 q 是等比数列的公比,Sn是数列的前 n 项和,所以,且na0q . 1,1)1 (, 1,11qqqaqna Sn n当当因此,等价于:且下列条件之一成立:),2, 1(0L nSn01aq=1; nqqqn; ),2, 1(01,01,0L. ),2, 1(01,01,0nqqqnL解不等式组得:;解不等式组得:或.1q01q10 q综合得 q 的取值范围为.),0()0, 1(- 2 -方法二 根据等比数列性质,在题设下,必有,公

4、比.Sa0110q当时,;1q0)1 (12qaS当或时,1|0 q1q;),2, 1(01)1 (1L nqqaSnn当 q=1 时,.),2, 1(01L nnaSn综合得 q 的取值范围为()的解:),0()0, 1(方法一,)23(2322 1qqaaanbnnn,)23(2qqSTnn. ),2, 1(, )21)(2() 123(2nqqSqqSSTnnnnL因为且,所以得:1,0qSn0q对任意正整数 n,有:若或,则,即;211q2q0nnSTnnST 若或,则,即;021q20 q0nnSTnnST 若或 q=2,则,即.21q0nnSTnnST 方法二,1 1n nqaa)

5、23(23111 1qqaqaqabnnn n)23( qqSTnn的两根为和 2,1232qq21- 3 -. 2211,2211,2211232aqqqqqq当或当或当依题设,且由()知或,所以得:对任意正),2, 1(0L nSn01q0q整数 n,有:当;,221STqqnn时或当;,2211STqqnn时或当或时,.021q20 qnnST 体验体验 (1)求取值范围,务必勿忘其充要性. 只顾必要性,忘了充分性,易使范围扩大;只 顾充分性,忘了必要性,易使范围缩小. 上述()的解法一,采用等价性陈述方式;解 法二,采用了从必要性入手,再讨论充分性,然后综合得解. (2)对等比数列,前

6、 n 项的和 Sn依赖于 a1和 q 的两上参量. 由前述讨论可见:使的充要条件为 a10 且. 因此,严格地说,第),2, 1(0L nSn01|qqqq且()问的完整答案似乎应为:在等比数列中,而当时,q 的取值范)(na01a01a围为空集,当时,q 的取值范围为. 不过,对该题也可作这样的01a),0()0, 1(理解:在题设下,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第()问要求的只是 q 的取值范围. 所01a以前述的解答也算完整. (3)上述()的两个解法,差值法与比值法. 由于 Tn 与 Sn仅相差一个因子(q 的 二次式) ,所以两法几乎没有本质差别,只是陈述表达形式有所不同. 在前述的解法中,

7、都 应用了等比数列和二次函数式(方程)的基本知识,但具体的知识点有所差别,有的是最 基础的入门知识,有的是经过派生的常用性质. 学会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题,减少记忆量, 提高活用技能,是解题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4)本题虽属中低档题,但也具备相当的综合性,展现了高考试题的常见特点.例例 2 设数列的前项的和, nan14122333n nnSaL n, 3,2, 1()求首项与通项;1ana()设, ,证明:2nn nTSL n, 3,2, 113 2ni iT- 4 -分析分析 取 n=1,由已知等式即可求得 a1. 为求通项 an,可先将已知条件化为关于 an+1 与 an的递推关系求解,

8、也可先求 Sn,再得 an. 至于不等式的证明,可将公式化简,进行论 证. ()的解: 方法一依设,得,a1=2.32 34111aSa当时,2nn nnnnnaaSSa231)(3411整理得,)2(421 1 n nn naannn naa4)2(4211得通项., 3,2, 1,24nann nL方法二依设,得., 3,2, 1,22431naSn nnL因为,所以,得 a1=2.11aS 24311 aa当时,2nnnnaSS1)22()(431 1nn nnnaaa 整理得 .,4, 3,2,241naan nnL122211 nn nnaa即有,2) 12(2) 12(21211

9、11aaann nn nn 得通项., 3,2, 1,24nann nL方法三 同上法得 a1=2,L naan nn,4, 3,2,241,124412 aa)4(24211nnnnaaaa整理得)2(4)2(42122 211aaaaaan nnnn L即有 L naan nn, 3,2,4221 1 由 2得L nann n, 3,2,24当 n=1 时,该式也成立,所以,通项为.L nann n, 3,2, 1,24- 5 -方法四因为,当时,所以由题设得,11Sa 2n1nnnSSa24311 SS当时,.2n22)(431 1 n nnnSSS, 14,221SSL nSSn nn

10、, 3,2,2241从而,)24(224211nnnnSSSS即得,4324332)322(4)322(43222122 211SSSSSSnnn nnnn L L nSSn nn, 3,2422631由 23,整理得L nSnn n, 3,2,32243111该式对 n=1 也成立,从而得通项)223(411n nnSa即., 3,2, 1,24nann nL()的证明: 方法一32231 341n nnaS,) 12)(12(32)2234(31111nnnn,121 121 2321STnn nnn .23 121123 121 121 231111Tnininiii 方法二,nn na

11、24 - 6 -2122 414411nnnS, ) 12)(12(32) 123122(321nnnn得L nSTnnnnnn, 3,2, 1,) 12)(12(2 2321, )311 (23 312 231T.)1511 (23)1578 711 (23, )711 (23)734 311 (2332121TTTTT猜测.)1211 (2311Tnini (i)当 n=1 时,上面已证明猜测成立;(ii)假设当时,猜测成立,即1 kn, kikiT11)1211 (23则 112111) 12)(12(2 121123kikkkkiT, )1211 (23 ) 12)(12(212123

12、22112 kkkkk 即当 n=k+1 时猜测也成立. 综合(i) (ii)得对任意正整数 n,猜测都成立.所以,., 3,2, 1,231iTniiL 体验体验 (1)已知数列前 n 项的和 Sn与通项 an的关系式,为求通项的解析式,通常要将条件转化为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或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然后,再作进一步推演,这时nanS- 7 -要用到公式许多时候,容易忽略,这个式子,同时,对于 . )2(,111 naSSaSnnn11aS 另一式子中 n 的取值范围,也容易忽视,以致出现差错. 对此,必须警觉.(2)根据递推关系求通项 an,是常见的数列试题. 近几年的高考)(1nfpaann数学考

13、试中,这类试题较多出现. 其中,可以是常数、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与常数之)(nf和、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之和,等等形式. 本题()的四种解法,反映了解答这类问题 的基本思路和常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转化为等比数列的问题进行解答,或借助解方程 的方法求解. 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代数变换与换元是否有效. 具体的运用非常灵活,就本题 ()的解法而言,尚有多种解答方案可供选择,远非只是上述的 4 种.(3)关于不等式的证明,上述两种证法有典型意义. 证法一采用裂项的技 niiT123术,将不等式化简,达到证明目的,十分精练. 用好这一技术,须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裂项的经验. 因此,平时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和一定的操作训练,当存在数列满足nR时,则有,从而达到将和式化简的目的.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