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冲刺押宝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97713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中考冲刺押宝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中考冲刺押宝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中考冲刺押宝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中考冲刺押宝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中考冲刺押宝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中考冲刺押宝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中考冲刺押宝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米芾中学曹刿论战中考冲刺押宝题编写:荆山翁 2015/5/24 一、按原文填空1、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 )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3、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 既克,公问其故) 。4、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 ,曹刿认为 (彼竭我盈 )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辙乱旗靡 )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 。 本文以( 齐师败绩 )和( 遂逐齐师 )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5、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 取信于民 ” 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 将驰之 ” ,曹刿说: “ 未可。 ”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7、“ 忠之属也 ” 具体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

3、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 ),(知己知彼 )、(把握战机 )(1 分,8、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 )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 )描写和 (_动作 )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9、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 ),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 ),地点在 (长勺 )。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 )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齐鲁长

4、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二、阅读题1、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2、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3、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4、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1) 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5、 本文中详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

5、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6、 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7、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8、 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9、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取信于民是战争的先决条件。10、曹刿为什么

6、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原因:夫大国伏焉目的:判断敌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曹刿 “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 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 “ 鄙” 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回答) 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从选文第二段中,你发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军事才能? 答:战略上深谋远虑,作战时以逸待劳,敌疲我打;善于观察敌情把握有利时机,不盲目追击,战争结束后小心谨慎,不骄不躁。11、曹刿的“远谋”或“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

7、的“远谋”? 表现曹刿 “远谋” 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否一肯, 启发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才是赢得战争的可靠的基础,这是 他政治上的2 远见 。在实战过程中,临阵从容, 胸有成竹, 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能把握战略战术, 抓住进攻和追击的战机,表现了 他在军事上在战略战术上的深谋远虑。12、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通过文中曹刿冲破阻碍进见,说明他爱国,有责任心,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见。对鲁庄公“小大之狱必以情”的认可说明他有政治远见 ;面对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作战过程中能详察敌情、 正

8、确分析敌情,及时把握战机,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说明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 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非常谨慎、稳重,不骄不躁。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方下令追击。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中能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了“彼竭我盈” “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

9、理论。13、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追击”的时机充分体现了曹刿的什么军事思想?作战时, 细心观察敌情, 正确分析判断, 恰当把握有利战机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曹刿细心观察,镇定从容,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14、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15、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16、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战前:

10、 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战时: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战后: 既克,公问其故。17、“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急躁,冒进。18、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 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 曹刿的智慧, 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19、 .出身下层的谋

11、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 . 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勇于并善于自我推荐,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祖国的危难,要敢于担当,挺身而出。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平时勤学苦练,危难时方能大显身手。做事谋划周全,沉着冷静,成竹在胸,方可成功。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例如: 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 分)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 肉食者鄙 ”

12、 的形象,其实他并不“ 鄙”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认为他不 “ 鄙” 的原因。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 鄙” :1)广开言路 ;礼贤下士 ; 2)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3)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 4)虚心求教,不耻下问。21、 (1)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作者着重写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如开头的“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这两句话是十分出色的。它直接表现了曹刿那卓越的见识和果敢的作为,使得这个人物一出场,就让我们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衬托、对比

13、。这两句对话以及后面曹刿与庄公的对话,也从侧面告诉了我们,“ 乡人 ” 是不明事理的,“ 肉食者” 是浅陋无能的,从而,又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衬托、对比当中,进一步以鲁庄公 表现出的 “ 肉食者鄙 ” ,反衬出 曹刿的深谋远虑 ,远见卓识( “远谋 ” ) 。动作描写。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中的一“视”一“望”两个动作细节,尽显曹刿的谨慎、稳重。(2)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

14、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第一段用“ 战则请从 ” 过度到第二段的从战;第三段用“ 既克 ” 承上启下,题得承接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运用对话,文字简洁。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

15、22、 曹刿论战一文给了我们哪些治国的启示?统治者要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统治者要唯才是举,重用人才,相信人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应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检测过关:1、 解释下列实词虚词的意义。实词 : 师:; 伐:; 鄙:; 远谋 :; 狱:。再而衰:弗敢 加 也:衣食所 安 ,弗敢专也:神弗 福也:虚词 :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乃入见:;战于长勺 :;公将鼓 之:公将驰之:必以情:何以战:登轼 而望之:虽不能察:2、 曹刿论战一文给了我们哪些治国的启示?3、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4、.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

16、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5、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文概括分析。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 肉食者鄙 ” 的形象,其实他并不“ 鄙”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认为他不 “ 鄙 ” 的原因。6、 (1)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2)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7、谈谈文中曹刿的劝谏艺术。8、阅读曹刿论战(节选 )和子鱼论战(节选 ),完成 1216 题。 (共 13 分 )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 ?” 公曰: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 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