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90707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期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早期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早期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早期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早期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早期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儿童感知觉的早期发展儿童出生时各种感觉就已出现。新生儿当饥饿、身体不舒服时就啼哭, 吃饱、身体安适就熟睡, 这表明机体觉已经发生作用。当皮肤受到冷、热、触等刺激会引起哭叫、吮吸、眨眼、抓握等反应 , 标志肤觉也已存在。新生儿的味觉和嗅觉也较早发生, 对不同的味道或强烈的气味已有明显的反应。视觉和听觉在儿童出生时也已出现, 如受到强光就眨眼, 周围发生巨响便惊哭。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九天就出现第一个自然条件反射, 即在被抱成哺乳姿势而未开始喂乳时,就出现寻觅乳头和张嘴吮吸等反应, 很明显 , 这是对运动觉、平衡觉、触觉几种感觉刺激所构成的复合刺激的反应, 既表明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已经产生, 也

2、标志着知觉的形成。知觉正是对由复合刺激构成的事物整体的反映。婴儿期内 , 各种感觉在生活实践中发展着, 而且几种感觉逐渐能协调活动。例如, 视觉、运动觉和肤觉协同活动, 从而双手和双眼可以协调活动, 可以自如地抓握, 看到皮球滚走便会转过身体寻找。而随着言语的发展, 儿童的感知能力日益提高, 能更好地感知世界。进入幼儿前期后, 儿童动作的发展使他们便于抓弄物体, 认识物体 , 也使他们自由行动, 扩大了认识范围, 促进了认识能力。 他们可以感知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 颜色等属性 , 还能说出一些属性的语词。幼儿前期儿童对自己、对别人都开始注意, 他们的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都在发展中。尤其托儿所的

3、集体教养,更能积极促进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迅速发展。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中。幼儿期 , 分析器的外周部分即各种感受器业已发展完善,相应的神经中枢部分正在继续发展, 为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幼儿园有计划进行的感知觉培养,更直接促进了幼儿各种感觉与知觉的继续完善。他们在视觉、 听觉、触觉等几种主要感觉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社会知觉和观察等知觉方面都有发展。( 一) 视觉1. 视觉敏锐度 : 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 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有人认为幼儿年龄越小视力越好, 事实上并非如此。 幼儿前期到幼儿晚期, 儿童的视觉敏锐度

4、由低到高发展着。例如,研究者对47 岁的幼儿进行了调查。调查时应用一种视力测试图, 图上有许多带有小缺口的圆圈, 测量幼儿站在什么距离可以看出圆圈上的缺口。距离越远, 视敏锐度越好 , 调查的结果是,45 岁幼儿平均距离2.1 米才能看出缺口;56 岁则可距2.7 米; 而67 岁则为 3 米。 如果把 67 岁幼儿的视觉敏锐度的发展程度作为100%,则 56 岁儿童为90%,而 45 岁为 70% 。可见 , 随着年龄的增长, 视觉敏锐度也在不断提高。不过 , 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56 岁和 67 岁的幼儿视觉敏锐度的水平比较接近, 而 45 岁和 56 岁幼儿的视觉敏锐度的水平相差较大。因

5、此 ,为幼儿准备读物教具时, 应当注意视觉敏锐度的发展。例如 , 年龄越小 , 字、 画应该越大 ,不要让幼小儿童看画面或字体很小的图书; 上课时 , 也不要让他们坐在离图片或实物太远的地方, 以免影响幼儿的视力和教育效果。有实验证明 , 幼儿通过有兴趣的活动( 如“猜中” 类型的游戏 ), 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视觉敏锐度。学前初期可以平均提高15%20%, 学前晚期可以提高30% 。2. 辨色能力 : 幼儿的辨色能力有如下发展趋势。幼儿初期儿童已经能够初步辨认红、黄、绿、蓝等基本色。 但在辨认混合色与近似色, 如橙色与紫色、 橙与黄、 蓝与天蓝等 , 往往出现困难。同时 , 也难以完全正确地

6、说出颜色的名称。幼儿中期的大多数幼儿已能区分基本色与近似的一些颜色, 如黄色与淡棕色。能够经常地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儿童不仅能认识颜色。画图时还能运用各色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 而且能经常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橙等颜色名称。我国应用“配对”( 即按具体的颜色样本, 去找出相同颜色) 、 “指认” ( 即按主试说出的颜色名称 , 去找出具体的颜色) 、 “命名” ( 即说出颜色的名称) 三种辨认方式, 研究幼儿辨色能力,结果如下。(1) 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 随年龄班而增长。 ( 关于幼儿对12 种颜色正确辨认的颜色种数请参阅本书第十七章表

7、172。) (2) 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 因年龄班不同、颜色不同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3) 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能否掌握颜色名称, 假如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 如 “淡棕”、“橘黄” ,幼儿同样可以掌握。(4) 幼儿辨认颜色之所以发生错误, 可能由于辨色能力没有很好地发展, 也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不仔细区辨”等原因。(5) 幼儿对某些颜色, 如“群青”、 “天蓝”、 “古铜” 等, 之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 并非完全由于缺乏辨色能力, 主要是由于在生活中接触机会少, 成人也没有作有意识的指导。研究者根据实验结果, 建议在教育中要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明确的颜色名称; 通过近似色的

8、对比指导幼儿辨认; 使幼儿多接触各种颜色, 并经常教育幼儿作精确的辨认。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 对幼儿的生活、 学习都有影响。 我国研究表明, 幼儿前期儿童认识物体,百分之百地按照物体的形状选择( 参阅本书第四章第四节) 。 进入幼儿期后 , 逐渐按照物体的颜色选择 , 幼儿认识物体首先注意的不再是形状, 而开始转为颜色。 直到六岁后 , 比较两个物体时才同时注意颜色和形状两种属性。两个物体必须颜色和形状都相同才算相同。以上可以表明颜色的感知在幼儿期的重要作用, 教师必须重视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必须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在教学和游戏中, 应指导幼儿认识和辨别各种色彩并调配各种颜色; 同

9、时把颜色名称教给幼儿。这样对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将有直接促进作用。( 二) 听觉幼儿通过听觉,不仅辨别周围事物发出的各种声音, 从而认识周围环境、确定行为方向; 而且也辨认周围人们所发出的语音, 进而了解意义 , 促进言语发展。听觉的发展对幼儿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纯音听觉 : 在幼儿期 ,儿童辨认一般声音的纯音听觉感受性在发展着。研究表明 , 幼儿纯音听觉的感受性在68 岁间提高了一倍, 而且在 12 岁之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幼儿期儿童通过音乐教学及音乐游戏都能促进听觉感受性的发展。2. 言语听觉 : 幼儿对词的言语听觉也在发展。研究发现 ,47 岁幼儿纯音听觉敏锐度和言语听觉敏锐度

10、之间的差别程度, 要比成人的差别程度大; 而且年龄越小 , 这种差别越大。 这种差别之所以存在 , 主要是言语比较复杂,幼儿仅仅感知到词的声音, 还不一定能辨别语言。儿童进入幼儿园后通过言语交际和幼儿园语言教育, 言语听觉明显发展着。幼儿中期儿童可以辨别语言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 例如“重听” 现象。 “重听” 现象就是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 , 不完全 , 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到说话的内容。对于“重听”现象, 人们往往容易疏忽, 但“重听”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及智力的

11、发展都带来危害, 成人应当加以重视。幼儿园应经常进行听力检查, 发现听力缺陷的幼儿, 一方面加强听力训练; 一方面注意照顾防治。( 三) 运动觉幼儿期儿童运动觉的感受性不断提高运动觉和皮肤觉的结合, 可以使人在触摸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轻重、软硬、弹性、光滑和粗糙等属性。这种感觉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发展起来, 在幼儿期 , 这种感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例如 , 在实验中 , 要求幼儿不看而用手掂估物体的重量。结果发现 , 四岁幼儿对物体轻重的估计 , 错误率达90%;而七岁幼儿的错误率则明显减少, 只有 26% 。 另外 , 四岁幼儿估计重量多用两个物体同时性比较;而七岁幼儿可以采用先估计一个,

12、 再估计另一个的相继性比较方法。此外 ,反映唇、舌、声带等言语器官运动的言语运动觉也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断发展。( 四)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形状知觉等。在幼儿期, 各种空间知觉明显发展着。1. 方位知觉 : 方位知觉即对自身或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例如对上、 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的辨别。研究结果表明,三岁幼儿仅能辨别上下方位, 四岁幼儿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 五岁幼儿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六岁幼儿虽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 但以自身为中心来判断左、 右时仍有困难。 许多研究认为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要到七八岁后方能掌握。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

13、序是: 上、下、前、后、左、右。而左右方位的辨别是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所以, 教师要求幼儿使用左右手或左右脚、腿做动作时,或者要求幼儿向左右转时, 要考虑发展特点, 正确作出示范。如要对面站立的儿童举起右手,教师示范时自己要举起左手; 或者举出具体的事实说明, 如说 “伸出右手 , 就是伸出拿匙的那只手” , 不要抽象地说“左右”, 避免引起混乱。2. 距离知觉 : 距离知觉是对物体距离远近的知觉。幼儿对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地可以区分出远近。对于比较遥远的空间距离则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对于透视原理还不能很好掌握, 不熟悉“近物大, 远物小”、 “近物清晰 , 远物模糊”等感知

14、距离的视觉信号。所以, 他们画出的物体也是远近大小不分, 他们还不善于把现实物体的距离、位置、大小等空间特性在图画中正确表现出来, 也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图画中人物的远近位置。例如 , 把画中表示在远处的树看成小树, 表示在近处的树看成大树。为了促进幼儿距离知觉的发展,教师应该教他们一些判断远近的线索。例如 , 两个物体是重叠的, 则前面的物体在近处, 被挡着的物体在远处。又如画图时, 同样大小的两个物体, 在近处的要画得大些 , 清楚些 ; 在远处的要画得小些、模糊些。3. 形状知觉 :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幼儿的形状知觉逐年发展着。一般地说,小班幼儿已能正确地辨别圆形、三角形、长方

15、形和正方形。中班和大班幼儿除以上四种图形外, 可以进一步掌握梯形、半圆形、菱形、椭圆形等其他平面图形和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幼儿形状辨别能力的实验表明: (1) 幼儿辨认物体平面形状的能力, 在学前教育影响下随年龄班而增高。认识形状的种数逐渐增多 , 正确辨认的百分率逐年提高。(2) 幼儿辨认形状时,“配对” ( 即对各种形状作直觉的具体的辨认) 最容易 ,“指认” ( 即依照形状名称找出该形状) 次之 , “命名” ( 说出各种形状的名称) 最难。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掌握形状名称。(3) 在本实验中 , 幼儿掌握八种形状的难易顺序依次为: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16、菱形和平行四边形。圆形最易被幼儿掌握。(4) 根据实验结果 , 建议对幼儿的形状教学注意以下各方面: 小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中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大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教师并适当指导幼儿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总的来说 , 幼儿的空间知觉有明显发展, 但还不精确。他们只能区辨客体空间特性方面比较明显的特性 , 还不能分清一些细微的差异。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是在实践活动及教育影响下实现的。教师要通过计算、绘画、 泥工等教学活动以及拼板等玩具, 并利用散步机会为幼儿提供认识空间特性的机会, 教会幼儿关于空间特性的词语, 使幼儿的空间知觉不断发展。( 五)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实际上人们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的。幼儿进入幼儿园这一活动本身,能促进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幼儿知道要快些吃饭, 好早些去幼儿园 ; 星期天不上幼儿园等。但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比较低, 原因是时间知觉没有直观的物体供分析器去直接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