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习题 (2)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8088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物化学习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临床生物化学习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临床生物化学习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临床生物化学习题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生物化学习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物化学习题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生物化学习题临床生物化学习题1血浆蛋白质 它是指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是血浆固体成份中含量最多、组成复 杂、功能广泛的一类化合物。 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 AAT、AAG、Hp、Cp、CRP,以及 1-抗糜蛋白酶、血红素结合蛋白、C4、C3、纤维蛋白 原等,这些血浆蛋白浓度显著升高或升高;而血浆 PA、ALB、TRF 则出现相应的低下。 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这种现象称为急性时相反应。 3.简述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血浆蛋白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可概括为: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这是清蛋白的主 要功能;作为激素、维生素、脂类、代谢

2、产物、离子、药物等的载体;作为 pH 缓 冲系统的一部分;营养作用,修补组织蛋白;抑制组织蛋白酶;一些酶在血浆 中起催化作用;参与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作为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等免疫分子, 组成体液免疫防御系统。 4.试述测定血清铜蓝蛋白的方法及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铜蓝蛋白在血清中含量铰低。一般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参考值为 0.210.53g/L。另外,还可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测定,其参考值为 0.4g/L。 增高:见于结核、矽肺、甲状腺功 能亢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妊娠、口服避 孕药等。 降低:见于严重的低 蛋白血症、肾 病综合征等。对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有重要 的诊断价值。

3、 即患者血浆 CEB 含量明显下 降,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含 量增加。5.简述低清蛋白血症的临床意义。低清蛋白血症:既可由生理(如妊娠)或病理因素 或引起,也可由于输液造成血液稀释时抽血的假象所致。导致低蛋白血症的病理因素 有: 1)清蛋白合成降低: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由于清蛋白的半寿期较长,因 此在部分急性肝病患者,其浓度降低可不明显;蛋白质营养不良或肠道吸收不良也 可造成清蛋白合成不足。 2)清蛋白的分布异常:如门静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尤其是清蛋白从血管内渗漏入腹腔。 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时,由于肝脏合成减少和大量漏入腹水的双重原因,使血浆清蛋 白显著下降。 3)清蛋白丢失:肾病综合征

4、、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清蛋 白由尿中损失,有时每天尿中排出蛋白达 5g 以上,超过肝的代偿能力;肠道炎症性 疾病时,可因粘膜炎症坏死等使胃肠道蛋白质丢失,从而引起血浆清蛋白下降;在 烧伤及渗出性皮炎,可从皮肤丧失大量蛋白质。 4)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由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5)无清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属先天性白蛋白合成缺陷,血浆清蛋白含 量常低于 1g/L。但可以没有症状或体征,甚至可以没有水肿,部分原因可能是血管中 球蛋白含量代偿性升高所致。 6.简述转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1)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

5、F 代偿性合成增加,但因 血浆铁含量低,结合铁的 TRF 少,所以铁饱和度很低(参考范围在 30%38%) 。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血浆中 TRF 正常或低下,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使铁饱和度增 高。在铁负荷过量时,TRF 水平正常,而饱和度可超过 50%,甚至达 90%。 (2)TRF 是负性急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肿瘤时常随着清蛋白、前清蛋白同时下降。(3)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在营养不良及慢性肝脏疾病时下降,与清蛋白相比, 体内转铁蛋白总量较少、生物半寿期较短,故可及时地反映脏器蛋白的急剧变化。在 高蛋白膳食治疗时,血浆 TRF 浓度较快上升,是判断疗效的良好指标。1. 胰岛素是由胰

6、岛 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激素。它主要作用于肝脏、骨骼肌和脂肪 组织。一方面促进这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并转换成糖原或脂肪贮存,另一方面抑 制肝脏的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2.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性疾 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的损害、功能紊乱 和衰竭,尤其是眼、肾、神经与心血管系统。 3.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但糖尿病伴妊 娠者不属此组。在分娩 6 周后,均应按复查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诊断标准重新确定为: 糖尿病;空腹血糖损伤;糖耐量减退;正常血糖。其中多数 GDM

7、妇女在分娩 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4. 指糖化的蛋白质。持续高血糖,可增高血液和组织蛋白的糖化比率。糖化不同于糖 基化,它指通过非酶促作用将糖基加到蛋白质的氨基酸基团上。测定糖化蛋白可为较 长时间段的血糖浓度提供回顾性评估,而不受短期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 5. 代谢综合征又称 X 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腹型肥胖综合征、代谢障碍综合征 和致死性四重奏等,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以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 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素交叉重叠为判定依据的一簇代谢紊乱症候群: 6.根据机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血糖主要有三个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这是 机体进餐时血糖的主要来源,也是体内血糖的根本来源

8、;肝糖原的分解,这是空腹 时血糖的直接来源,也是维持血糖恒定的重要机制;肝脏的糖异生,在长期禁食、 肝糖原耗尽的情况下,糖异生也参与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葡萄糖的代谢过程根据机 体的需要而定,主要代谢去路有:有氧氧化,产生 ATP 并生成 CO2和 H2O,这是血糖 的主要代谢去路;合成糖原;转换为非糖物质;转换为其他糖类衍生物;生 成尿糖,指病理状态下,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可从尿排出。 7.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加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200mg/dl)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126mg/dl); (3)OGTT 中

9、2h 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200mg/dl)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单 独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但任何一种阳性结果都必须随后用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 复查才能正式确诊。 8.目前血糖测定主要采用酶法,包括已糖激酶法,该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特异性 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适用于自动化分析,为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葡萄糖氧化 酶-过氧化物酶法,该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能达到临床要求,并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常 规检验。 ;葡萄糖氧化酶-极谱分析法,该法是 GOD-POD 的改良方法,它以氧电极进 行极谱分析,直接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第一步反应消耗的氧来进行定量,摒弃了特异 性不高的第二步反应。该法

10、可用于血浆、血清、脑脊液及尿液标本的测定,但由于血 细胞会消耗氧气,故不能用于全血标本;葡萄糖脱氢酶法,该法高度特异,不受各 种抗凝剂和血浆中其他物质的干扰,制作成固相酶,可用于连续流动分析,也可用于离心沉淀物的分析。 9.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在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 2h 内做系列血糖浓度测定, 以评价不同个体的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标准方法。OGTT 在糖尿病的诊断上并非必需, 因此不推荐临床常规应用。OGTT 主要用于下列情况: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 ; 诊断糖耐量减退(IGT) ;有无法解释的肾病、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其随机血糖 7.8 mmol/L,可用 OGTT 评价。在

11、此时如有异常 OGTT 结果,不代表有肯定因果关系, 还应该排除其他疾病;人群筛查,以获取流行病学数据。 10.C-肽测定的主要用途包括: 最主要用于评估空腹低血糖。某些 细胞瘤病人, 特别是有间歇性胰岛素分泌过多时,检测胰岛素可正常但 C-肽浓度都升高。当低血糖 是由于胰岛素注射所致时,胰岛素水平会很高而 C-肽降低,这是因为 C-肽不存在于药 用胰岛素中,并且外源性胰岛素会抑制 细胞分泌功能。评估胰岛素分泌。基础或 刺激性 C-肽水平可用以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和分泌速度。如糖尿病患者在用胰高 血糖素刺激后 C-肽大于 1.8ng/ml 可能是 2 型糖尿病,而 C-肽0.5ng/ml 时

12、可能是 1 型糖尿病。因此 C-肽浓度对鉴别 1 型和 2 型糖尿病具有一定价值。监测胰腺手术效 果。在全胰腺切除术后,检测不到血清 C-肽,而在成功的胰腺或胰岛细胞移植后 C-肽 浓度应增加。1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具有运输脂质的作用,故被称为。 2LDL 受体途径:LDL 或其他含 ApoB100 的脂蛋白如 VLDL 与 LDL 受体结合后,内吞入 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胆固醇酯水解成游离,后者进入胞质的代谢库,供细胞膜等 膜结构利用的代谢过程。 3RCT:将外周细胞中过剩的胆固醇移出并转运至肝脏进行转化和清除。 4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 TG

13、 水平升高。 5.简述超速离心法与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的相应关系。 超速离心法是根据各种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进行离心时,因漂浮速率不同而 进行分离的方法。该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CM、VLDL、LDL、HDL 等四大类。 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或琼脂糖凝胶作支持物进行电泳时,血浆脂蛋白可被分为乳糜微 粒、-脂蛋白、前 -脂蛋白和 -脂蛋白等四种。 6.简述 LDL-R、VLDL-R、SR 的特点。 LDL-R 是由 836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36 面体结构蛋白,分子量约 115kD;广泛分布于 肝、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 噬细胞等;与含 ApoB

14、100 的脂蛋白以高亲和力结合;通过 LDL 受体途径调节细胞内胆 固醇水平。 VLDL 受体(VLDL-R)的结构与 LDL-R 类似;对含 ApoE 的脂蛋白 VLDL 和 VLDL 残粒 有高亲和性,对 LDL 则呈现低亲和性;不受细胞内胆固醇负反馈抑制; VLDL-R 广泛分 布在代谢活跃的心肌、骨骼肌、脂肪组织等细胞,但在肝内几乎未发现。 清道夫受体(SR)分为 A 类清道夫受体(SR-A)和 B 类清道夫受体(SR-B) ;清道 夫受体配体谱广泛,对 oxLDL、LDL、HDL 以及 VLDL 都有较强的亲和性,并参与脂类代 谢。 7.说明 LDL 受体途径对细胞内胆固醇的调节机理

15、。 LDL 或其他含 ApoB100 的脂蛋白如 VLDL 与 LDL 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 酶作用,胆固醇酯水解成游离胆固醇。若胞内胆固醇浓度升高,可通过:抑制 HMGCoA 还原酶,减少自身的胆固醇合成;抑制 LDL-R 基因的表达,减少 LDL-R 的合 成,从而减少 LDL 的摄取;激活内质网脂酰基 Co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 ,使游离胆固醇在胞质内酯化成胆固醇酯贮存, 从而控制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使其处于正常动态平衡状态。 8.何谓 CETP?有何生理作用?CETP 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是胆固醇逆向转运系统中的关键蛋白质。周围组织细胞 膜的游离胆固醇与 HDL 结合后,被 LCAT 酯化成胆固醇酯,移入 HDL 核心,通过 CETP 转移给 VLDL 和 LDL,再被肝脏 LDL 及 VLDL 受体摄入肝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