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生活化的结题报告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957879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生活化的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业生活化的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作业生活化的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作业生活化的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作业生活化的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生活化的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生活化的结题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六道江镇中心小学 孟晶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实验研究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子课题,于 2012 年 3 月正式立项,立项编号为 QG125086,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课题方案预设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得到基本完成,现将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作如下总结。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标强调各个学科要尝试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业的布置更要突出多层次的分档设计,尽量使作业内容生活化,开放化,形式多样化,个性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互动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

2、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我们平时的作业设计中,存在着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现实世界,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数学作业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学生也不会有兴趣去探究,更不要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为此,我提2出了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学生生活与数学作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二、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感,使学生沉浸在被

3、接纳的感受中,体验到完成能力所及的作业的成功滋味。2.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全面发展思维能力。能够确定自己怎样应用适当的思维和学习过程,获得在校外生活持续成长所需的技能。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的目标在作业设计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改变学生的作业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作业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

4、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3.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作业评价的多元化,避免教师一言堂,3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二)研究的内容1.作作业业内容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作业资源,引导学生开发适合自己有价值的作业,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2.作作业业形式生活化形式生活化避免机械训练,将书本作业转向实践性、生化话作业,养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5、的能力。3.作作业评业评价多元化价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四、课题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作业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2.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写下教学随笔或教后记。3.观察研究法: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观察课堂教学中作业4布置无效性产生的原因。4.经验总结研讨法: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反思和总结。五、研究过程一年来我一边研究一边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兴趣,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想了很多办法,总结出了好些思路,学生的作业

6、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如通过对小学作业布置的调查分析,对作业的布置进行了改进,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也设计出了多种新的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区别于以往的题海型作业,设计的作业主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设计了童趣性作业、生活化作业、动手操作作业、游戏作业等。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做作业的速度快、效率高、交作业准时,对数学作业不再有恐惧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采取的方法:1.设计设计了具有生活化的作了具有生活化的作业业。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于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

7、中提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之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认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5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了“小明的一天(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今天早上 7( ),小明从 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 3(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就背起 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 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 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小明一回到家,马上拿出 2(

8、)长的铅笔和 1(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 6( )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 )。吃完晚饭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就上床睡觉了。此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2.设计设计了可操作性的作了可操作性的作业业。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于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如在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发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只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习题,学生计算枯燥无味,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求表面积的内容,因此我设计了粉刷教室面积的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设计设计了趣味性的作了趣味性的作业业。 。让学生在解答时能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如“用一句话来

9、介绍自己或班级的情况,这句话里至少有一个小数”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非常感兴趣,使学生愿意做、乐于做。4.设计设计了了满满足学生全面足学生全面发发展的作展的作业业。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6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在其他学科也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绘制班级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图”“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原理”等综合性作业,这样的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研究成果:教师方面:我逐步认识到作业设计在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及学习成绩上的重要性。教师作业的设计内容要丰富,贴近学生生活,

10、及时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诌议、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分别发表在国家级刊物课程研究和教育教研中,并运用于实践中得到一些效果。改革了作业的评价方式,评改作业时不能只是对或错,还要因人而异地给予适当的评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方面:1.学生学学生学习习数学的数学的兴兴趣大大提高。趣大大提高。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基本能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家长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布置前我都经过

11、了深入地思考或经过一定的加工设计,杜绝了重复无效的作业。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意7识增强,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增强。趣味性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并延伸了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研究研究过过程中程中发现发现的的问题问题:一年的课题研究让我有很多的困惑和无奈,教学中有个别学生由于惰性而降低学习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而自信的学习数学。在新旧教学课程标准交替、评价机制陈旧等多重环境下,我尝试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方法及作业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希望探索出一种既科学又高效同时让学生充满乐趣的作业行为。七、

12、今后作业设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及打算:一年的实践有收获也有失败,今后要让精心设计的数学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还要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努力: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合理性,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作业要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8经过研究,让我越来越感觉到课题研究的乐趣和好处了,作为新一代的小学教师,我们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做的更好,我会以课题研究的成果为点,全校推广,设计更多贴近生活内容、丰富有趣的数学题,带动全校,推动数学课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