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试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7365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3NO.9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听力(一、听力(1010 分)分)1.1.听写:学好语文九个字。请听好了,用楷书或行书把这九个字规听写:学好语文九个字。请听好了,用楷书或行书把这九个字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2 分分) )2.2. 认真听一段短文,完成认真听一段短文,完成(1)(1)(4)(4)题。题。 (8 8 分)分)(1)奥运精神倡导的是: (2)中国有一个申奥的口号是:(3)中国文化的 、 、道家的不争,与奥运精神有很多契合之处。(4)本文的中心认为 2008 奥运要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 。二、积累与运用(二、积累与运用(3030 分

2、)分)3.3.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修辞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修辞, , 写出你对写出你对“家家”的感受。的感受。(4(4 分分) )例句: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暧的港湾,家也是永远的岸。仿句:仿句:如果 ,那么 , 。4.4.填空。填空。(10(10 分,分,选填选填 1010 处处) )(1)春蚕到死丝方尽,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九 年 级 语文 (上)114(3)千嶂里, 。(4)出师表中,最能体现诸葛亮一片赤诚忠心的名句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战争激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 。(6)陈涉世家中最能体现陈胜远

3、大抱负的句子是: 。(7)莫道不消魂, , 。(8)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明自己壮志的句子是:, , 。(9)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揭示词人和征夫心理矛盾,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5.5.名著考查。名著考查。(12(12 分分) )(1)(1)下面是我国古典小说下面是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西游记和和水浒水浒中的故事,请你在中的故事,请你在括号里填上一位相应的人物。括号里填上一位相应的人物。(3(3 分分) )三调芭蕉扇( ) 大战流沙河( ) 倒拔垂杨柳( ) 智取生辰纲( ) 误入白虎堂( ) 拳打镇关西( )(2)(2)鲁宾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写鲁

4、宾孙离家出走到巴西经营种植园,第二部分115为作品最精彩扣人部分,描写的是 ,第三部分描写 。鲁宾孙在岛上共生活了 年,他还救了一个徒弟叫 。(2 分)(3)(3)格列佛游记的主人公一共游历了四个地方,这四个地方是:, , ,慧马国。(3 分)(4)(4)你最喜欢的一位作家(或一篇作品,一个人物)是 ,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不少于 30 字) (4 分)6.6.汉字天地汉字天地: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4 分分) )bin 策 琐 xi 学 j 孤芳自 shng ( ) ( ) ( ) ( ) tu 唐 shui 落 聪 hu 义愤填 yng( ) ( ) ( ) ( )

5、三、阅读理解三、阅读理解(50(50 分分) )(一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 分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116由陈涉始。客

6、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7.用“/” 给文中画线句断句。(2 分)陈 王 出 遮 道 而 呼 涉 陈 王 闻 之 乃 召 见 载 与 俱 归。8.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故天下传之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A. B.言陈王故情 辍耕之垄上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已为王C. D.此教我先威众耳 王陈9.翻译句子。(3 分)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10.“燕雀”和“鸿鹄”各比喻什么?“燕雀”在文中指的是谁?(4分)11.甲 乙两段分别表现了陈涉的什么品质?两段文字均选自于史记 陈涉世家 ,

7、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4 分)(二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1 分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11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1)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愁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8、,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2.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语句。 (直接填在文中横线上)(3 分)13.解释下列加点词。(3 分)(1)以塞忠谏之路也 (2)性行淑均 (3)试用于昔日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5)臣本布衣 (6)先帝不以臣卑鄙 14.下列各项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9、2 分)例句:恢弘志士之气 (A)此皆良实 (B)有所广益(C)愿陛下亲之、信之 (D)欲穷其林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以”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4)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118(5)吴广以为然 (6)扶苏以数谏故(A)(1)(2) / (3)(6) / (4)(5) (B)(1)(5) / (2)(3)(6) / (4)(C )(1) / (2)(3) / (4)(5) / (6) (D)(1)(3) / (2)(6) / (4)(5)16.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蜀汉当时的形势。(4 分)(1

10、)不利条件: (2)有利条件: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8.诸葛亮向后主列禅提出的三点建议是: (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 (3 分)(1) (2) (3) ( (三三) ) (14(14 分分) )卜算子卜算子 咏梅咏梅陆游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9.词中的梅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之中?(3 分)20.陆游笔下的梅有哪些高贵品格?(3 分)11921.想一想,你还学过哪些写梅的诗句?(4 分)22.你从陆游笔下的梅联想到了

11、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4 分)四、作文四、作文(60 分分)翻开历史长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的故事仍在传扬。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呐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追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风格请以“风流人物”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600 字左右参参考考答答案案:一、1.【听力材料:听力材料:同学们,我们天天都在和“语文”打交道,要学 好语文也不是很困难的。这里,我送你一个金点子,那就是,只要 你做到九个字就行了。这九个字是:多读书、勤积累、会运用。 听好

12、了吗? 】 答案:答案:多读书、勤积累、会运用(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即可)2.【听力材料:听力材料:在我看来,奥运是全世界人民的大联欢,它把 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集合在一起,按照同 一个规则去参加游戏。在赛场上没有标准的分歧,没有理念的 不同,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说奥运精神倡导的是和平、 友爱、团结。 但是,每一个国家每一种文化又对奥运有自己的理解,中 国文化的中庸、礼让、道家的不争,与奥运精神有很多契合之 处。比如,中华文化讲圆满高于是非,尽管全世界都在关注金 牌榜,但我想奥运精神一定也是不以金牌,输赢成败论英雄, 奥运精神更重视的是成绩背后的精神含量。所以,刘翔的金牌 也不同于任何一块金牌,因为它破除了全世界体育界的传统观 点亚洲人不适合短跑运动。 雅典举行的奥运会让希腊文明展示在全世界面前,2008 年, 世界的目光将因为奥运投向中国,投向北京,中华文化将登上 奥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