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安得烈的生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7364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8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慕安得烈的生平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慕安得烈的生平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慕安得烈的生平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慕安得烈的生平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慕安得烈的生平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慕安得烈的生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慕安得烈的生平(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慕安得烈的生平目录慕安得烈的生平 . 1一、敬虔的祖先 . 1二、接受陶造 . 3三、第一个工伤 别坊 . 7四、到远方去 . 10五、在别坊教书的后期 . 12六、在华彻斯特牧会( 1860-1864) ,与大复兴 . 13七、与自由派争斗 . 17八、在开普敦牧会( 1864-1871) . 18九、到威灵顿牧养建呼各诺(Huguenot)学校 . 22十、特别培灵会、布道会 . 25十一、教会领袖场差传元老 . 28十二、一股属灵的力量 . 32慕安得烈的生平1慕安得烈的生平一、敬虔的祖先慕安得烈( Andrew Murray)曾说:敬虔的祖先是极宝贵的恩典,不仅使下一代蒙福,以后多代的

2、子孙,也往往因此受惠。慕安得烈就是出身于这样一个家系。先祖属苏格兰的老光长老会。祖父去世前,在病榻上弥留之际,夜阑人静,逐一为四个儿女题名祷告。年仅十二的长子听了深受感动,即时立志献身事奉主。他就是慕安得烈的伯父。当时家境虽然穷困,由于一位亲戚的帮助,他在爱丁堡大学完成神学训练,以后在爱巴丁市( Aberdeen)牧养教会。慕安得烈的父亲比他哥哥小十岁。因为兄长的鼓励与帮助,得以接受训练作传道人。毕业后一心向往作宣教士。一八二一年英属殖民地南非的改革宗教会,在英国招募年青传道人,他首先被推荐。当他看见教会迫切的需要,以及有可能在土著黑人当中服务,就毅然答应。启程的时候,母亲正卧病在床,奄奄一息

3、。又因他是母亲的宠儿,不敢让她知道。只有哥哥与他道别。两人就在公路上,跪下祷告、唱诗,把自己及家人交托神。抵达南非不久,慕老牧师就被派到郭卫镇(Graaff-Reinet)去工作。那是一个人口一千八百左右的市镇。在以后四十五年,他一直是当地教会的牧师,这地方就成了他的家。他与所服事的神的百姓,很快就完全认同。他常说: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慕老牧师工作的地区,广达数百平方里。他先后建立了不下八间新堂。慕老牧师常接待宣教士。 由于郭卫镇位处以利沙伯海港 (Port Elizabeth)慕安得烈的生平2至内陆的通道上,他的家也就成为许多来自欧洲各国神的仆人们的歇息站,包

4、括深入非洲内陆宣道的李文斯顿(Livingstone) 。慕老牧师的家有一个特征,就是尊崇神,尊敬人。他们全家都尊崇神的名、神的圣日,与神的话语。然后妻子尊敬丈夫;儿女尊敬父母;仆人尊敬主人、主母。孩子们都是按照主的道受训练,在不知不觉中,从小就学习顺从。慕牧师虽然不常向儿女提起他们灵魂的事,每一次总是在很恰当的时机,也必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譬如在主日晚上家庭礼拜以后,孩子们来向他道晚安,他就问说: 你曾否把你的心交给主基督耶稣?或者说: 要不要在今晚睡觉以前,就把自己交给耶稣?有时候在孩子的生日,他就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重生了没有?他也鼓励作兄姊的关心弟妹的灵魂,建议年幼的主动跟兄长

5、谈论这些事。慕老牧师又喜欢在晚饭后, 一面在饭厅里往来步, 一面用丰富的感情,朗诵神的话语。因此这些经句也不期然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不过星期五晚上,他总是专心为教会的复兴而祷告。他首先在书房里,看过去苏格兰或是别处复兴的记载,有时候又拿看书本出来念给儿女们听。然后进到神面前大声呼求,求祂藉圣灵大大复兴教会。神也实在听了祂仆人的祷告,在一八六零年,复兴的火焰就从美洲,爱尔兰,苏格兰,英伦,蔓延到南非。慕老师母在儿女还没有入学以前,就教导他们诗歌和神的话。他们也真是把这些都毕生铭记心中。每逢星期六下午,全家都为着主日的安息作好准备,包括清理屋子,预备膳食,到园子里采果子等等。在主日,慕师母就常

6、用简短的教会要义问答,教导孩子们。慕老牧师夫妇有十一个孩子,安得烈排行第二,比他的哥哥约翰小两慕安得烈的生平3岁。约翰个性与父亲相似:文静、用功、慎于言行。安得烈无论外貌和性格都像母亲:比较活泼、好动、思想、言语都敏捷,记忆力强,但不如哥哥用功。不过兄弟两人在外肄业的十年中,他们一直是并肩前进,进度相同。兄弟俩感情非常好,不仅在求学的十年如此,纵使以后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忙于神的工作,他们仍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交通,直到约翰在五十六岁时被主接去为止。二、接受陶造由于南非教育情况不理想,慕老牧师夫妇在不得已的心境下,决定让两个儿子经历漫长且危险的航程,到苏格兰他们的伯父家里去寄住读书。启程的时候(一

7、八三八年) ,安得烈只有十岁。他们在苏格兰七年,先读中学,继而进入大学,两人一起毕业。这期间,安得烈深受一位年青而非常敬虔的传道人,宾威廉(William Burns)的影响。宾威廉在求学时期已立志当宣教士,毕业以后就向苏格兰教会差传部申请到印度去。一八三九年当他正在候命出发,神却奇妙地阻延了他的行程,先使用他引领数以千计的同胞归向基督,在苏格兰带来很大的复兴。翌年春,他到爱巴丁工作,曾住在安得烈伯父家里。因此安得烈与他哥哥不但有机会听他讲道,还可以个别向他发问,听到他的劝勉。宾威廉很年青,缺乏经历,又不擅词令,可是却明明显出受神差遣的印证。他对神的敬畏,尽露于形色,使接触他的人,不可能无动于

8、衷。纵使最轻忽的人, 也不得不以神的仆人接纳他。 他的言语虽少, 却大有能力,句句都像瞄准的箭,正中听者的内心和良知。他说话、讲道,就像经上所说: 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许多年以后,慕安得烈的生平4慕安得烈还常提起,是宾威廉的庄严与属灵能力,引发起他自己在信仰上第一个转机。慕牧师透过书信,不时与儿子谈起他们的前途,盼望他们在离开大学以前作好决定,又提醒他们的选择,当与所受的训练相称。一八四四年九月,首先从安得烈接获喜讯,知道他经过仔细思量和祷告,决定献身传福音。慕牧师回信说:因为你的选择,让我要向你道贺。更因为主乐意在你心里感动带领,我欢喜快乐。我儿阿!深信你已经把自己

9、交给耶稣基督,要完全属于祂,从今时直到永远;并且跟随祂,无论美名、恶名,也在所不辞。别忘记曾有敬虔的青年,正当受训练的时候就被主接去。但是神既看见他为祂国度奉献自己的心愿,看他的心志为实际行动,就悦纳了他。当知道如果要生命有用处,最好的准备就是随时预备好面对死亡。我一时不能多说,请教伯父,他定会给你解释。 不久,比较深思熟虑的约翰也作出同样的决定。一八四五年春,两人在苏格兰取得硕士学位后,就转到荷兰去继续深造,攻读神学。动身前,慕牧师又去信嘱咐说:你们决定投身这蒙福的事工,让我求你们务要过警醒、祷告的生活,保守自己在心思感情上免犯错误,在行为上远离一切不合宜的事。也许很快你们就听到学生当中有人

10、谈论,甚或教授论一些令人惊骇的神学问题。不论这些题目有谁的支持,你们当谨慎,不可轻易接受,总经像贤明的庇哩亚人(徒十七11) 。深信藉查考圣经,又自己省察,保惠师定必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 有一个试探,是从交朋友中你们会遇到的,就是喝酒、吸烟。你们当拒绝这两种坏习惯。必要时可用荷兰优越的茶和慕安得烈的生平5咖啡招待朋友。在这些事上,不要怕与众不同。无论有多少书要读。总不要忽略读圣经。这应当是每天的功裸,并且要用谦卑祷告的心,仰望圣灵的教导。当时起源于德国的理性主义浪潮,早已在荷兰全国汹涌澎湃。站讲台的几乎都放弃了福音派信仰。宗教生活徒有外表的形式,没有活力,自然也不影响人的内心,人的生命。所

11、谓信只等于赞同。时代的风气代替了圣灵的掌管。人人以开朗自豪,各种奇怪的见解也都被接纳。与此抗衡的复兴运动,首先在瑞士兴起,继而蔓延到荷兰。在这运动的影响下,乌屈契(Utrecht)有五名诚心的学生在一八四三年组成一个命名谨记圣经 的团契,一起钻研一些题目,好装备自己以后在复兴的灵之下为主工作。慕氏兄弟初抵学校,就受到他们热烈的欢迎。他们每周聚会,轮流在各成员的住处举行。开始时用三小时研读并讨论神学问题,接着有一小时由各人即席发表演讲。最后一起共进晚膳。由于经济的原因,也是为了作各人的榜样,他们的膳食非常简朴,亦从来不用含酒精的饮料, 只用茶、咖啡、或巧克力。因此引起同学的嘲笑、戏弄、排斥,冠以

12、 巧克力社 、 祈祷社 等的名称,上课时拒绝与他们并坐,下课后也绝不与他们并肩而行。即使教授,不但没有鼓励他们,还觉得他们过于偏激,近乎宗教狂热者。每主日别人用作康乐的时间,他们就到贫民区教导小孩圣经真理,或是接待一些工人到自己的住处,或分区探访,要引领贫穷和被弃绝的归向基督。安得烈在这新环境,无论思想、信仰所受的冲击,都促使他更审慎地去检讨自己信仰的根基。他抵校的那一年年底,曾去函双亲,告诉他们自己重生的好消息。在过去两三年中,他已经断断续续地,非常严肃的面对慕安得烈的生平6这问题,抵荷兰以后,更恳切祷告。不过除此以外,他说自己一无所知,都是神奇妙的作为。虽然那并非突然的转变,却又明明是一个

13、新的开始。他清楚记得自己在那一天,在那里完全降服于基督。当时这些年青学子,使人联想起比他们早一百多年在英国牛津卫斯理兄弟领导下的另一群。 他们都同有恳切的灵, 追求表里一致的基督徒生活,勤奋读书,藉慈惠的事实践信仰,而且也都成为同窗嘲笑、逼迫的对象。但是好望角的改革宗教会,所以能避免卷入理性主义的漩涡,无可置疑,实有赖于慕氏兄弟,与及其他参加那团契的南非学生,藉着他们的生命与见证,推动着满有活力的福音派信仰,使能继续成长。谨记圣经 团契每周除了有一个晚上聚会研讨神学问题,还有一次讲台操练,包括练习讲道,即席演讲,和诵读诗篇。主日晚上又聚在一起读经,唱诗,和祈祷。后来他们又创立一个宣教小组,每月聚会两次:一次读英文和德文的宣教刊物,另一次则为神国度的扩展而祷告。以后他们更出版一分十六页的荷文月刊,记载全球各地福音事工进展情况的精粹。在荷兰的三年是慕安得烈生命的转折点,也是他成长的时期。他自称的重生得救,无疑是早年宾威廉对他的影响到那时候才显出来的果效。他对神的呼召也有更深的体会。虽然生性爽朗,活泼,又喜欢笑,从这时候开始,他变得较为严肃。从他写给父亲的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