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7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7082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7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7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7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7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7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7(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 浅释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 浅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卷三 化城喻品第七化是从幻化而来并不是实有的。它从佛彻底觉悟的精神显现出来。什麽意思呢?就 是要二乘人发大心,远离现证一切相,佛现出微妙不可思议的境界。其实,佛所说的化城 本来是不存在的,如今却能化现出来,故此品名为化城喻品 。首先,我们应该要了解此座化城本来是一物也无。它是一个虚妄不实的,故名为化城, 是佛所变化出来的。佛示现这个方便法门来救度众生,故此说二乘人的方便法门,都不是真 实。大乘一实法门才是究竟的目的地。有人问:如果一切都不真实,那麽它的好处何在呢?如果你不了解什麽是不真实, 你

2、也无法找到真实的。此座化城即为彼所现。此化城是比喻二乘的法门:声闻乘及缘觉乘之 法。因为此二乘法都是佛方便引导之法,所以说,此化城是为二乘人说的有余涅盘不究竟的。 涅盘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佛用方便智慧表示出二乘的法。为什麽?譬如:我们念书必须要从小学到中学,中学到 大学。二乘人就橡小学的程度,菩萨乘属於中学的程度,佛乘就到了最高的程度,也就是大 学。实非大学可比。佛法本来是没有什麽高下的,但佛用方便法门来接引一切众生,就像小 儿童,先要让他在小学念书,吸收小学的知识。在佛法中,最主要的观点和目标,就是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是,假使佛 起初就对我们说这个法,众生必定有畏难怕苦不愿信受,心

3、生恐惧不前,故佛示现权巧方便 法门来教化诱导众生。有四种方法来解释佛说此一品的意思:(一)根据因缘。 (二)根据所需的教法。 (三) 根据众生的根性。 (四)根据观察一切众生的心行。(一)根据因缘:众生在修行的道路上停留,不愿往前进步,住空法中以为到达究竟之 处,这就是小乘人存有的一个观念,把他们所得到的有余涅盘当作最高无上的境界,故佛开 权显实,破其执著,令彼深入佛的大智慧藏,了悟真实法是没有体性。因为二乘人在修道上 不再前进半途而废,故佛用方便法门,以化城为二乘人的暂歇城 ,免其堕落恶道, 故暂示现化城的存在。(二)根据所需的教法:二乘人把小乘的教法当作最圆满的教法,把有余涅盘当作究竟 不

4、生不灭的无余涅盘,故他们只愿自求解脱而不愿度脱众生,佛视此辈人为佛教的焦芽败种 来呵责二乘,不像菩萨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菩萨深怕一切六道众生堕落恶趣,头头救拔 群生,脱离苦海,菩萨有慈悲平等、倒驾慈航的无畏精神,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方证菩提 ,而佛愿二乘人也能回小向大,发大菩提心,学菩萨法。故必须为他们说出大乘的教法。(三)根据众生的根性:佛是一位大慈大悲的世尊,当佛成道後,三七日内为大乘菩萨 说华严经。这时二乘人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可见二乘人的根性比较浅劣。但 是佛不愿舍去不救度每一个众生,故为二乘人说四圣谛法及十二因缘法等,让他们都要精进 修行,增长善根,超凡入圣,最後才显示开

5、导给他们真实的一乘教法。(四)根据观察一切众生的心行:佛观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惟有开权显实, 佛说这部法华经,来破除众生的执著和自私自利的心,不使障碍他们成佛的机会和佛性。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 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众,在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这时有一尊佛,名大通 智胜如来,他有很广大的神通和大智慧,具足佛的十名号称之德,即是如来(如如不动,寂 照常明,表体性德) 、应供(所应作者,皆已办之,表慈悲愿德)

6、 、正遍知(理智无碍,圆融 周彻,具足正知正见。无不遍知,表理智德) 、明行足(明即得无上善果菩提,行足、戒慧 满足,表修因克果德) (亦名表神通德) 、善逝、世间解(入无余涅盘。了知一切有情非有情 事,表断证智德) 、无上士(一切众中,佛为无上,表住位德) 、调御丈夫(以柔软语、苦切 语,使人入善道,表教主德) 、天人师(如日遍照,无不蒙益,人天导师,表普利德) 、佛 (三觉究竟圆满,表觉果德) 、世尊(万德具、福智圆,为世出世间所尊,表圆满德) 。大通智胜佛有一个国土,名好城,因为他国土里的人民都很善良,此劫名为大相。诸比 丘!这位佛已在过去世,不可说久远劫中,进入了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有

7、多久的时间呢? 以下佛就说出一个比喻。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於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 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於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 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 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只劫。譬如有人用此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磨成写字用的墨汁。如此经过东方千国土之时,点 上一点墨点。又经过千国土,再点上一点墨点,如是这样的点尽所有磨成墨点,计算在每一 点上的土地多吗?你们的看法如何?即使由算术家与他们的学生,一起来计算此数目,能算 得出其数目吗?所有的比丘都说

8、:不能,世尊。 诸比丘众,这人所经过的国土,在每一个点上和没有点到的国土,皆再磨为微尘。以一 微尘等做一劫,而大通智胜佛进入灭度的劫数,还超过此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只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佛是一切智人,以禅定三昧智力,故我释迦牟尼佛,观如是久远劫来犹如今日,并不长 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 名大通智胜这时释迦牟尼佛欲重述以上的意义,故说偈颂:我忆念在过去世,无量无边劫中,有一位佛,具足福慧圆满,此佛名大通智胜佛。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 皆悉以为墨过於千国土 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 尽此诸尘墨如是诸国土 点与不点等 复尽

9、抹为尘 一尘为一劫此诸微尘数 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 如是无量劫譬如有人把三千大千世界国土都磨成墨汁,然後经过千个国土,点上一点墨点。再过千 个国土,如前一样点上一墨点,乃至继续把此墨点点完,点满了三千大干世界土地为止。虽 然他走遍了诸国土,散或不散尽所有的微尘,然後,以所有的点与未点到的中间所有国土, 以一粒微尘为一劫,大通智胜佛灭度後,已经有如是无量劫了。如来无碍智 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 如见今灭度诸比丘当知 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 通达无量劫佛具足圆融无碍的智慧,悉知大通智胜佛以及声闻菩萨已灭度,如见到他们现在正灭度 一样。诸比丘!你们应当知道,佛的智慧是非常纯净、微细和奥妙,没有一切

10、漏,也没有一 切的罣碍,通达无量数劫。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於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於此坐。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 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於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 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於灭度。亦复如是。佛告诉会上的比丘,大通智胜佛的寿命,有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当大通智胜佛端坐其道场,破除一切魔军之後

11、。凡是修道证果的人,都要经过魔考的一 关。释迦牟尼佛如何成无上正等正觉呢?就是要经过魔考。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定, 魔王派了一群变化成美艳的少女,来扰乱佛的禅定。这时,佛已断一切欲念和妄想,远离诸 系缚。观宇宙间万事万物如梦如幻,何况面对著这一群美女?更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佛 即时对她们说:你们现在虽然长得青春美丽,但是当你们年老时,就会发白面皱,像老太 婆一样,而容貌丑陋不堪,你们只不过是一些盛满污秽的臭皮囊!当魔女一听佛这麽说, 便知道她们的美人计用不上,於是她们互相看看自己的形貌,果然,变得又丑又老,於是吓 得拔腿就跑。所有一切佛成道之前,都要经过这一种的考验,故能降伏一切天魔外

12、道,才能达到无上 正等正觉。这时,大通智胜佛结跏趺坐,身心不动,入甚深禅定,但还未成佛道,故佛法还 未出现於前。如此经过了一小劫,乃至十个小劫,佛法还未现前。当尔之时,忉利天上的天人,为此佛准备了天衣敷设菩提树下,师子之座,座高一由旬 (四十里) 。佛即时坐到此座上,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诸梵天王雨诸天华,散落於一 百由旬的地方。一阵阵的香风把萎谢的花朵吹去,新的天华又缤纷而下,继续不停的满了十 个小劫,如此供养於佛。乃至佛灭度以後,他们还是照常的雨下天华。同时,四王诸天常击天鼓鸣天乐供养佛,甚至於其他的诸天也常作种种诸天之乐,如此 满十个小劫,乃至佛灭度,无有停止。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

13、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大通智胜佛经过十个小劫,佛法才出现於前,他才真正 的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为众生,转大。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日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 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 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当这位佛还未出家之前,他有十六个儿子。第一个长子,名叫智积,他具足大智慧。每 一个儿子都有他种种不同功德宝福德贵,具足奇异的享乐珍玩。

14、可是当他们听到其父亲得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立刻舍去所有珍贵的舒适宝玩,前往佛成道之处(菩提树下) 。其 母亲心爱不舍故痛哭流涕,和他们一起去见佛。为什麽其母如此伤心呢?因为她的十六个儿 子,皆要离开她而去跟佛修道。当时,其祖父是一位转轮圣王,带领著一百个大臣及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而至佛的 道场,来亲近大通智胜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佛。他们到达佛所,五体投地,头面接足, 恭敬顶礼,向佛围绕三匝,一心合掌,瞻仰世尊。然後,以一首偈颂来赞叹佛。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於无量亿劫 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 寂然安不动 其心常憺怕 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

15、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从冥入於冥 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世间上有最大威德的世尊,为救度十方一切六道受苦众生,而经过无量亿劫,庄严万行 才能得成佛道,具足圆满从前所发的誓愿。所以说,若人真正要发心修道,必须要发大誓愿, 若能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发大誓愿,那是最好的。因为十方诸佛成就佛果皆发无上的誓愿 及广大的菩提心,为什麽我们在修道上耐不得苦?或者生退转心?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拿出 真心来修道,未曾发金刚坚固般若波罗蜜的誓愿心。我们不能坚

16、持自私自利,趣向小乘法, 那就不能作一个出类拔萃的受人尊敬者了。佛是最善、最无上的吉祥殊胜者,世间上很希有的。佛能入甚深禅定,如此,经过十个 小劫那麽长久的时间,但是他的身体手足,仍静然安住不动。他的心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没 有一点污染的尘垢,故无散乱。佛毕竟得到永恒的圆觉,安住在常寂光中,以无漏的法,开 示二乘。如今我们得见世尊,安隐的成就佛道,故得到良善的利益,所以表露我们的庆祝和 大欢喜。一切六道众生常受尽苦恼焦迫,如一盲人,失去指引的导师,不认识离苦的要道,不知 如何出生死轮回,在漫长的岁月中,造尽许多罪业。在恶趣中颠倒沉沦的众生被无明业缚遮 盖了智慧佛性,罪业所障,故不能听闻佛的洪名。如今佛得到最无上、安隐的佛道,我等及一切天人众如暗有灯,皆得最大的利益。所以 我们五体投地,头面接足的一心归命无上世尊。当我们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即是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首先要学习如何去除我相 。 譬如要舍己为人,不存损人利己的心等等.。一切烦恼,皆由执著我相贪欲而起,但是要 做到无我相,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身心性命皈依三宝,依著佛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