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7026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33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弥陀略解圆中钞卷下明永乐吴郡沙门大佑大师解明天启天台沙门传灯大师钞二、正报二。初、分科二、正报二。初、教主名号二。初、征名二、释经二。初、教主名号二。初、征名二。初、列经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二、解义疏审其解否。次为释通二、释义二。初、分科二、释义二。初、名含二义二。初、光明无量二、释经二。初、名含二义二。初、光明无量二。初、列经经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二、释义三。初、引大本明光明无量疏大本云。阿弥陀佛。威德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钞此犹略引。若具引者。阿弥陀佛光明。明丽快甚。绝殊无极。胜于日月之明 千万倍。而为诸佛光明之王。故

2、号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 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难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光明所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诸天人民。禽兽蜎飞蠕动之类。见此光明。莫不喜悦。而生慈心。其淫泆嗔怒愚痴者。见此光明。莫不迁善。地狱饿鬼畜生。考掠痛苦之处。见此光明。无复苦恼。命终之后。皆得解脱。不独我今称赞阿弥陀佛光明。十方无央数佛。菩萨缘觉声闻之众。悉皆称赞。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此光明。威神功德。日夜归命。称赞不已。随其志愿。必生其刹。复为诸菩萨声闻。所共称赞。当亦如是。我说阿弥陀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今为汝等。略言之

3、耳。次、引观经明光明之用疏观经云。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钞彼经具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 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疏云。若为佛慈悲所护。终得离苦。永得安乐。释论云。譬如鱼子。母若不念。子则烂坏。众生亦 尔。佛若不念。善根则坏。三、设问答。释或者之疑疏或问。光明无量。我何不见。答。杲日丽天。瞽夫不睹。是盲者咎。众生障 重。如处覆盆之下。非日光之不普也。钞杲日下。喻佛光本自周遍。瞽夫下。喻众生无目不睹。众生下。合下二句。 非日光下。合上一句。盖佛有三身。光明亦然。若法报身之与光。则无处而不周。无时而不在。应佛身之与

4、光。则随其机之所在。而示光现之。然此三佛身之与光。皆须机感而后得见。如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此言法报二身。无所而不遍也。又云。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 是佛。诸佛如来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此则正言三身。皆须机感而见。机若熟时。不惟得见于应。亦得见于法身报身也。二、寿命无量二。初、标科二、寿命无量二、释经二。初、列经经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二、释义二。初、引大本明寿无量疏阿僧祇。此云无数。大本云。彼佛寿命。不可称计。假使十方世界众生。皆成声闻缘觉。竭其智力。于百千劫。悉共推算。不能穷尽。钞大本具云。佛

5、告阿逸多言。汝欲知阿弥陀佛寿命无极否。阿逸多对言。诚欲闻知。佛言。明听。悉令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得为人。又皆作缘觉声闻。共坐禅一心。合其智慧。为一智慧。以计数彼佛寿命。几千亿万劫。无有能知者。次、引大本明本愿所致疏法藏本愿云。设我得佛。国中人民。寿命无能限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钞此大本第十四愿文具云。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寿命。皆无央数劫。无有能计知其数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二、道成十劫二。初、标科二、道成十劫二、释经二。初、列经经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二、释义三。初、会通前文疏前总示云。今现在说法。此示已成佛之劫数也。次、会通二经疏大本云。成佛已来。

6、凡十劫。唐译云。经十大劫。皆是一期赴机之说。三、会通胜应疏然胜应身。弥亘三际。充遍十方。其可以劫数。测量其久近耶。钞佛之应身。有胜劣两相。劣则示同凡夫。如释迦丈六劣应之身。寿八十年。同于灰断。若如华严胜应之身。寿则不可思议。以其即应即报故。故华严之佛。亦称为报。乃他受用报身也。弥陀劣应。同于人民。以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 祇劫故。然而虽云无量。既有观音称为补处。岂非劣应亦有量乎。但是即劣而胜。非同浊世。归于泥洹。以弥陀机息应转。观音机兴应起。义当补处故也。二、眷属庄严二。初、分科二、眷属庄严三。初、弟子无量二、释经三。初、弟子无量二。初、列经经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

7、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二、释义七。初、释声闻众疏闻四谛声教悟道。故名声闻。钞教门有闻声而悟道者。观音所修。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是也。此圆顿乘。非小乘比。有声闻而悟道者。拣异独觉。观物变易。自悟无生。今则自不能悟。必假闻佛说四谛声教。而后知三界苦谛之果。断见思集谛之因。慕涅槃灭谛之果。修戒定慧道谛出世之因。以是之故。名曰声闻。次、拣异三果疏皆阿罗汉者。拣非前三果也。钞声闻者。贤圣之通称也。故七贤四果。皆曰声闻。经云。皆阿罗汉者。专就果言。故曰拣异三果。三、明无缘觉。疏不言缘觉者。摄在声闻数中。钞声闻缘觉。修法虽异。同破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

8、。故可摄在声闻教中。四、明无二乘疏天亲论云。二乘种不生。今言回心向大。故得生。以惯习小故。权证二乘。不久证大也。钞天亲下引论文。牒成难辞也。今言回心下。引观经疏。释其疑惑也。即天亲菩萨所造无量寿经论。有十七成就。至第十六大义门成就中偈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长行释云。故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一者、体讥。 体有三。一、二乘人。二、女人。三、诸根不具足人。无此三种过。故名离讥嫌也。彼土果报。非但无体。三名亦无。故观经疏设问云。彼往生论。二乘不得生。此经中辈小乘得生。答。正处小乘不生。要由垂终发大乘种。尔乃得生。经说现生。论举本始。又 问。何故复证小果。释曰。虽复垂终

9、发大心。先多学小。至彼闻苦空无常。发其本解。先证小果。得小果已。于小不住。必还入大。今解文中。取意为答。其义甚明。五、菩萨无量疏而不独声闻无量。菩萨亦无量也。钞须知彼土正为摄诸菩萨。欲先增长善根功德者往生。第无机不摄。故不拒凡夫。及与二乘。令其生彼。莫不发广大心。修圆顿行。登菩萨位。正显极乐法门。广大圆满也。六、判教傍正疏声闻通两教二乘。菩萨通四教。正意在圆教。钞声闻通两教二乘者。藏教析色观空。通教体色观空之机也。菩萨通四教者。藏教事六度。 通教理六度。 别教恒沙法门。 圆教无作妙行之机也。此皆约此土求生之人。具四教机。生于彼土。各顺本习。而为大为小。为偏为圆。睹四教之佛。闻四教之法。或权证小

10、果。或实证大乘。非久之间。皆入圆位。故其正意。的在圆教。如万流归海。同一碱味也。七、结归化主疏然乐邦殊胜。海众无边。皆是弥陀愿力成就也。钞极乐国土。 非独依报庄严清净殊胜。即众生生者。大异娑婆。正以此方世界。人虽万殊。判其品类。大约惟三。曰善。曰恶。曰出世间。恶沦四趣。固不暇言。即善升人天。福尽还堕。惟出世间。可以长揖三界。一去不来。第因竖出。登陟良难。盖尘境粗强。诚为险处。须弥失足。堕落何疑。总不如极乐法门。横出三界。平夷坦直。皆可向归。 十方国土。 求生者多。 得生彼国。 海众亦广。所谓夕孕金华。列宿犹惭于海滴。晨游玉沼。世灯强喻于河沙。十方爰来。四生利往。弥陀愿力。庸可思议。二、生者不退

11、二。初、标科二、生者不退二、释经二。初、列经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二、释义二。初、释不退疏阿鞞跋致。此云不退转。下文云。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知 生彼国者。虽下品凡夫。直至成佛。更无退堕。钞若约教明。不退转位有三。谓位行念也。今云不退转者。无论入此三位。即 博地凡夫。生彼国者。虽未断惑。亦不退转。如十疑论云。彼国五因缘。故不退。一、弥陀愿力摄持。二、佛光常照。三、水鸟树林。常演说法。四、纯诸菩萨为友。五、寿命永劫。次、引证大本疏大本云。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诸根明利。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

12、国。钞所引大本文有两段。初是一生补处分中节文。次是菩萨往生分中节文。须者往阅。三、补处甚多二。初、标科三、补处甚多二、释经二。初、列经经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二、释义三。初、通释其位疏一生补处。即等觉也。亦名最后身。谓次当作佛。惟余一生。钞等觉者。与果佛妙觉将等。犹此方之亚圣也。最后身者。烦恼究竟。生分已尽。惟此一生在。更不受变易后有也。故曰次当作佛。惟余一生。次、的指其人疏若此土弥勒是也。彼土则观音。次补佛处。势至又补观音处。钞此土弥勒。补释迦处。至于成佛。仍号弥勒。若观音次补弥陀之处。则改号 普光功德山王如来。 势至次补观音之处。 则改号善住

13、功德宝王如来。或问曰。弥勒补处。今居兜率。 观音补处。亦居内院否。对曰。此方秽土。故凡补处。先居兜率。将成佛时。要当下生。 示为凡夫。 修而后得。 彼邦净土。但如天王世子。位居储君。以待弥陀应谢。即登佛位。何须现迹。示居天宫。三、引大本证疏大本云。彼国菩萨。皆得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铠。而自庄严。其数甚多。不可称计。故云阿僧祇也。钞大本具云。诸往生者。皆具足三十二相。究竟深入妙法要义。诸根明利。其初钝根者。成就二忍。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皆当一生遂补佛处。所以者何。彼 佛刹中。皆住于正定之聚。无诸邪聚。及不定之聚。复无三种过失。一者心无虚妄。二者位无退转。三者善无唐捐。所

14、以生于彼者。有进无退。直至成佛。惟有宿愿。速度众生。则以弘誓功德。 而自庄严。 入他方生死界中。 作师子吼。说法度脱。尔时阿弥陀佛。 以威神力。 令彼教化一切众生。皆发信心。 乃至成佛。于其中间。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虽生五浊恶世。形迹与同。其清净快乐。无异本刹。二、修证行法二。初、分科二、修证行法四。初、信愿二。初、发愿求生二、释经四。初、信愿二。初、发愿求生二。初、列经经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二、释义二。初、释相疏愿能导行。如牛挽车。要须御者。则能有所至。净佛国土。由愿引成。钞愿能导行。法也。如牛挽车。喻也。牛车喻行。御者喻愿。净佛国土下。合也。御车达到。即是宝所。

15、净佛国土。即其事也。净土有因。其引因者。莫先乎愿。故愿为行首。次、引证二。初、引天亲疏天亲论云。菩萨所修善根。不为自身。欲拔一切众生苦故。摄取众生。同生 彼国。钞引天亲论者。明净土之愿。虽曰愿生彼国。其实不为自求。欲学佛慈悲。拔苦与乐。论云。欲拔生苦。即悲以拔苦。摄生彼国。即慈以与乐。是则今愿。应该四弘。次、引四明疏四明云。但为戒福不精。无往生愿。故在秽土。闻法入真。须惧娑婆不常值 佛。尘境粗强。 诚为险处。 致多退失。 故须外加事忏。 内勤理观。 加愿要制。 必于宝刹。速证无生。钞引妙宗钞文。虽专在自利。而意亦利人。文兼行愿。同前。如牛拽车。要在御者。然其行中。又须正助兼行。故曰外加事忏。内

16、勤理观。必于宝刹。速证无生。二、圣贤聚会二。初、牒科二、圣贤聚会二、释经二。初、列经经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二、释义二。初、释诸上善人二。初、泛指三品疏诸上善人者。指前声闻菩萨。一生补处也。钞诸上善人。大略三品。一、声闻众。二、诸位菩萨。三、等觉菩萨。次、的指胜者疏慈觉云。娑婆国土。观音势至。徒仰嘉名。极乐世界。彼二上人。亲为胜友。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钞娑婆下。言此土胜友难逢。此指正像末法可也。若如来在世。西印土人。亦与恒会极乐下。言彼方菩萨易见。不特易见。且亲为胜友。如染香下。举经喻之。如染香人。身虽非香。以染香故。而身有香气。喻生净土者。虽未入位。以念佛故。而菩萨与居。二、释俱会一处疏以不退菩提。故同佛所证。谓同法性身。同常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